5月8日,北京市东城区召开“行政执法工作会议”,出台《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善行政执法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建立城市管理联合执法常态化工作机制、探索行政执法部门之间案件移送工作、落实行政执法法制审核制度等,完善执法程序,促进东城区治理违法建设、完善城市管理有章可循。
常态化
三部门联合执法队成立
记者从东城区城管执法监督局了解到,4月30日,东城区成立城市管理联合执法队,组成以公安部门为主导,交通、城管执法部门共同配合的联合执法队伍。
“这个队伍的成立确保全区联合执法成为常态。” 区城管执法监督局工会主席杜山介绍,过去,执法部门单个力量现场执法,发现问题再呼叫其他部门,导致效率低下。重要节假日的联合执法行动,也是以突击为主,没有形成常态。
此次,作为《实施意见》的一项主要任务,东城区下发《建立城市管理联合执法机制实施意见》,形成前台统一管理,后台分解任务的联合执法常态机制。对重点领域的执法活动进行总体部署和专项协调,特别针对王府井、前门、北京站等重点地区的违法现象,发挥公安“治安”,城管、交通“治乱”的职能特点,对城市管理中的痼疾顽症做到及时发现,统一查处,有效打击。
不推诿
探索建立部门案件移送机制
过去,一个行政执法部门发现违法行为后,如果不是本部门管辖范围内的,因案件移送不出去,一般工作就此终结,违法行为得不到及时查处。
此次,记者从会议和《实施意见》中获悉,东城区将探索建立行政执法部门间案件移送工作机制,行政违法行为一经确认,如不是本部门管辖范围内的,可以按照移送程序规定将有关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递至相关执法机关,从而形成行政执法机关之间的连锁反应,最终完成对行政违法行为的一查到底。
“随着社会不断变化,案件管理难度不断加大,行政执法工作遇到了许多新的困难和问题,一些执法部门存在畏难执法、消极执法、选择性执法等问题,行政执法部门间存在各自为战、互相推诿的现象。”区法制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为解决这些问题,改善当前现状,探索建立这一机制很有必要。
定目标
拆违面积不少于4万平方米
当天,会议下发《东城区2015年治理违法建设工作方案》,对全区拆违工作提出三项要求,一是坚决实现新生违法建设零增长,二是杜绝帐外违法建设,三是全年拆违面积不少于4万平方米。
副区长陈之常介绍,在今年6月30日前,要完成市级挂账任务销账50%,9月30日前完成销账80%,12月10日前完成全部任务的销账工作。对长安街、前门东大街、平安大街等重点区域影响城市景观的违法建设,建立台账。重点拆除重点区域内破坏市容环境面貌、存在重大治安安全隐患的违法建设,确保8月底完成。
目前,结合群众举报、媒体曝光等情况,东城区一共梳理出2015年拆违市级挂账任务1497处、44984平米。针对用于出租经营、造成环境脏乱、占压公共空间、存在安全隐患的违法建设,选取面积较大或区域集中的违法建设,每月组织开展一次集中拆违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