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急救任务,请准备!”5月6日15时,江苏省镇江市急救中心监所(左湖)急救点的信息屏上突然红灯闪烁。“出发!”急救点的4名急救人员立即驾驶120急救车直奔监区。两分钟后一名突发心脏病的在押人员被抬上急救车。这是江苏省镇江市公安局监管支队开展监所急救演练中的一幕。
4月28日,镇江市急救中心监所(左湖)急救点正式挂牌,在公安监管场所设立医疗急救点在江苏省是首次。
近年来,被监管人员患高危疾病的比例持续走高。据统计,目前江苏省内10%以上的被监管人员患有心脑血管、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少数拘留所、戒毒所中吸毒、涉艾被监管人员中半数以上患有肺水肿、肝硬化等疾病,犯罪嫌疑人自伤自残等事件时有发生,这使得公安监管部门亟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医疗卫生急救体系。
2014年12月,公安部、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部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2年的公安监管场所医疗卫生专业化建设工作。镇江市公安局将此项工作与推进“四项建设”紧密结合,创新探索法治监管与文明监管的结合点。镇江市公安局监管支队主动与市急救中心联系,经共同协商,在左湖地区监管大院内设立监所急救点。
镇江市急救中心监所(左湖)急救点医生章衡告诉记者,刚才演练的指令来自监所“一键通”。遇有紧急情况时,监所内医生先行施救,同时呼叫急救点。监所地处镇江市郊区,离市区有20公里,以前120急救车赶到这里至少需要十几分钟,现在可以“即呼即到”,为患病在押人员赢得了宝贵的急救时间。
记者在现场看到,急救车上标注核载7人,从急救点驶出时车上已有医生、护士、搬运员、驾驶员4人,进入监所后,加上被救治人员、一名监所民警、一名武警战士,恰好7人。急救车上配备有心电监护、除颤仪、吸氧装置等。在施救的同时,病人的相关生命体征数据已通过网络传输至对应的施救医院,确保衔接顺畅、救治及时。
“监所急救点的设立,不仅顺应了被监管人员家属对监所医疗卫生水平的要求,也切实保障了被监管人员的合法权益和刑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镇江市看守所所长姚明告诉记者,除急救外,急救点的医生每天到监区巡诊两次,与所内医生一起会诊疑难杂症,并定期开展医疗卫生和急救技能培训,有效推动了“公安监管部门负责安全监管,卫生计生部门负责医疗卫生”的专业化模式运行。(记者 赵家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