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成为日常生活主要社交工具之一,其中一项功能查找“附近的人”拉近了不少同城网友的距离,但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这一点,用“美色”等方式设下温柔陷阱。
“附近美女”交了保证金就和你见面
小杨是名大龄男青年,老家在山西,现在武清区打工。单身又远离家人的小杨,每到夜晚孤单时都会用微信跟朋友聊天。
2017年初,无聊的小杨用微信“摇一摇”“附近的人”功能结识了一位“大美女”,最关键的是,微信显示美女距离自己只有2公里。
披肩长发、水汪汪的大眼睛、甜甜的小酒窝,微信头像上的美女让小杨眼前一亮。加好友后,小杨在微信中看到数十张姑娘的自拍照,特别是几张吊带装的照片,更是让他想入非非。
“长得漂亮有什么用,没钱还不是一样受苦。我现在就想找个男人依靠。”美女小婷很直接,说自己刚刚20岁,家里穷就想赚点钱。
小杨早已蠢蠢欲动,被小婷两句撩拨的话勾引得魂不守舍,随即聊了起来。
“见面可以,但你要是骗子,让我一个姑娘家怎么办,要不然你给我打点保证金,见了面我再给你。”小婷在微信上说。
当晚,小杨按照小婷提供的银行账户汇去了1000元钱。汇完钱,小杨通知对方钱已经汇出要求见面。
“今天不行,我刚从外面回来累了,明天我联系你好了。”小婷搪塞而过。
第二天中午,小杨就迫不及待地打通了小婷的微信电话,约对方出来见面。
“哥怎么这么急呢,咱距离这么近,我又不会跑。姐妹今天带我到蓟州区玩去了,结果她被男朋友接走了,我打车回来也要一个多小时,今天身上的钱都用光了……”
美女有难,小杨很爽快地按照小婷的要求汇去500元路费。确定小婷晚上要与自己见面,小杨下班后在某饭店等候美女。
“哥,不好意思啊,我表姐知道我要去见你,担心我碰到坏人,说如果你有诚意可以交3000元保证金到她账号上,我们见面后再把钱还给你。”
面对显而易见的骗局,早已被小婷忽悠得晕头转向的小杨,竟然真汇出了3000元。小杨等到天亮也没等到小婷的到来,电话也一直无人接听。
“哥,我父亲突发疾病要赶回老家,不能去找你了。”小婷随后给小杨一个电话号码,称这是自己的表姐,可以跟她沟通退保证金。
“这个表妹很辛苦,她父亲最近做手术,大家都在帮她凑钱,她也想找个能依靠的人过平淡日子,可现在的人都很功利,不见到好处是不会出钱的,小婷为此发愁呢。我们也和小婷说了,谁给你帮助大,你就跟谁好。”表姐说道。
为了得到小婷的青睐,小杨竟然鬼迷心窍地又给对方汇过去5000元。至此,小杨共汇给对方9500元。
随后,再无法联系到小婷一伙的小杨,自知被骗了。为了挽回损失,小杨拨打了“110”。
警方跨省捣毁诈骗窝点揭秘骗局
根据小杨的聊天记录和汇款账户,警方发现对方匿藏在江西省九江市。警方调取近期同类案件资料分析后发现,受骗者多达数十人,背后隐藏着一个电信诈骗团伙。
警方迅速成立专案组,对案件开展深挖细查、扩线经营,通过摸排蹲守,最终精准锁定了犯罪嫌疑人的身份及窝点具体位置。
专案组在当地警方的大力配合下,在江西省九江市将涉案的13名犯罪嫌疑人成功抓获。此次跨省打击成功摧毁了一批藏匿在外地,并在全国范围内以“恋爱交友”为名实施电信诈骗的犯罪团伙,有力打击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
“我们在网上购买微信账号,然后通过软件修改附近的位置,来博得受害人的信任。”犯罪嫌疑人交代。
这个诈骗团伙分工明确,有人负责在网站上搜寻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单身男性,了解并记录下对方的兴趣喜好等;有人编写诈骗剧本,并对成员进行恋爱诈骗等方面的培训;如果被骗的“男友”要求语音或视频聊天,男性犯罪嫌疑人就会让女同事出面应付。
为提高诈骗成功率,诈骗团伙会安排团伙中经验老到的成员向新成员“授课”,如何用温柔攻破“男友”心理防线,让他们自愿掏钱。除了演技要好,好的“剧本”是诈骗成功的关键。
受害人周某告诉民警,1月初,他结识了“女友”小晶。小晶以“恋爱交友”为由,主动提出到天津市静海区找他。让周某没想到的是,他给“女友”打了路费后,“女友”多次利用自己不舒服要下车看病、母亲突发疾病住院等理由“借钱”。当火车到站后,周某在接站口等了很久都没见到“女友”小晶,他的微信也被其拉黑了。
法院依法宣判 主犯获刑七年
日前,该案在天津市武清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经法院审理查明,被告人聂某玲、郑某生、黄某芬、张某丽、赵某、左某芳、叶某源、宋某北、豆某光、李某平、王某付、郭某深、豆某明等人于2016年至2017年10月间,先后加入位于江西省九江市的以聂某玲、王某付为管理者的电信网络诈骗团伙。
在聂某玲、王某付的组织管理下,该组织成员首先通过聊天软件搜索添加男性好友作为“猎物”,然后与被害人日常聊天、嘘寒问暖,培养感情获得信任后建立恋爱关系,最后编造家中经济困难、投奔被害人需要费用、旅途中碰坏他人物品需赔偿、突发急性阑尾炎等疾病需治疗等各种理由向被害人索要钱款。
为使骗局逼真,该诈骗团伙中的成员分工明确,相互配合,由女性成员负责与被害人语音聊天,男性成员负责文字聊天,有人负责伪造车票、住院病历等照片发送给被害人、有人负责假扮医生护士等角色与被害人通话描述病情。
通过上述手段,该诈骗团伙诱骗位于天津市武清区、河西区、静海区以及广东省、河北省、湖南省等全国多地的共计38名被害人,让这些被害人通过微信转账等方式向其汇款,涉案金额高达20余万元。
武清法院认为,十三名被告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电信网络手段,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多名被害人钱财,其行为均已构成诈骗罪。被告人聂某玲、黄某芬、郑某生、张某丽、赵某、左某芳、叶某源诈骗数额巨大,被告人宋某北、豆某光、李某平、王某付、郭某深、豆某明系诈骗数额较大。
在诈骗的共同犯罪中,被告人聂某玲、王某付作为诈骗团伙里所分组中的负责人,在各自组为单位的犯罪中起到组织、领导的作用,系主犯;其他被告人起次要作用,系从犯。
据此,法院根据各被告人的犯罪行为和情节,以及在共犯中的地位和作用,判处聂某玲有期徒刑七年,并处罚金人民币85000元;判处王某付有期徒刑二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15000元。其余十一名被告人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至二年不等的刑罚,均被并处罚金。
随着网络交友平台日益增多,诈骗手段不断翻新,方式层出不穷,诈骗组织呈现职业化、团体化发展,诈骗对象也呈现出精准化选择。但骗子的套路再深,其终极目标无非是被害人的钱袋子。
法官提醒广大单身青年,在网络交友时擦亮眼睛,凡涉及资金转账等问题,务必保持头脑清醒,警惕骗子的“温柔陷阱”给自己带来情感与财产的双重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