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年前一场无情的车祸导致司机和乘车人当场身亡,改变了两个家庭,24年后云南省临沧市云县人民法院的一场调解,让他们打开了彼此的心结。乘车人家属也等到了迟来的道歉。
案件回顾
1995年,大理籍张姓驾驶员驾驶的车辆驶离公路,导致王姓乘车人及司机本人当场死亡。事故经交警认定,张姓驾驶员负事故全部责任。事故发生后,张姓驾驶员家中亲戚代为出面,经交警部门主持双方调解无果。24年间,两家人再无交集。
顶梁柱轰然倒下,两个家庭都沉浸在失去亲人的巨大痛苦中。妻子中年丧偶,孩子少年丧父,由于忙于生计加上法律意识淡薄,他们都没有选择用法律的武器来捍卫自己的权益。
那场车祸,成了张家人闭口不提的噩梦,也成了王家人心中无法消解的郁结。
现场调解
多年过去了,可王家人一直没有等到来自张家人的道歉及关怀。
当年到交警队调解时也是张家亲戚代为出面,所以王家人也不知道张家遗孀的真实姓名和家庭住址,到法院起诉时仅以“张某某之妻”为被告,在法院告知补正后,依然无法确定明确的被告,根据《民事诉讼法》关于立案条件的相关规定,在被告人真实姓名、住址等信息都不明确的情况下,人民法院依法不予受理。
直到2019年3月,经多方辗转,王家人才终于查实了被告方的身份信息。于是,王家遗孀和三个子女一纸诉状将张家遗孀及其女儿告上法庭,想以此做个了结。
根据法律规定,时隔24年才主张权利,已经超过了法定的时效期间,丧失了胜诉权。考虑到案件的特殊性,法庭充分听取双方意见后,本着充分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原则,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决定主持双方进行调解。
法庭上,在信任的法官面前,原告李女士吐露心声:
“他一句话都没留就走了,留下我们孤儿寡母。我一个女人没有文化,又不懂法,什么也不敢多想,我只忙着想怎么把我这几个儿女拉扯大。最苦的时候,我想跟他爹走了算了,但是又想到几个娃已经没有爹了,不能再没有妈,出去会被人家欺负。这么多年了,孩子也都能自食其力了,但是我心里有个疙瘩,就一直想着一个大活人就这么没了,我连一句道歉的话都没听到过,甚至对方的面也没见过,连叫什么都不知道。我一个女人家熬过来真的不容易,这些话也从来不敢跟孩子讲,苦不动累不动了,夜里捂着被子哭几声都不敢让孩子听见,我要是不坚强,孩子会跟我一样害怕。”
听了李女士的话,被告张女士也声泪俱下:
“大姐,我们都挺不容易的,我也是一夜间家里没了顶梁柱,一个人拉扯两个孩子,前几年儿子也没了,母女两人相依为命。他爹走的时候,就给家里留下两间破瓦房,现在也没翻修过,已经给认定为危房了,我身体也不好,生活来源就靠政府救济给的低保。这边的事,我信任帮忙处理的亲戚,也确实就没再过问,给您的家庭造成的伤害,我只能现在给您补一声对不起了,对不起,对不起……”
二十四年后的谅解
承办法官在庭前详细了解原被告双方的家庭情况,被告张家长子也在其夫车祸后去世,女儿已成家,现今靠低保维持生活,实在无力承担原告主张的26万余元的赔偿款。
综合考量后,法官将法理、事实情理向双方当事人摆明,原告家庭也表示能理解被告家庭的处境,愿意原谅她们。
被告母女当庭将仅有的3000现金拿出,其亲友也主动借予2000元,赔付给原告。
张家人将满载歉意的5000元现金交到了王家遗孀手中,一个深鞠躬、一句对不起,两家人在法庭上百感交集。眼泪中,汇集了歉意、委屈、释怀、激动……
24年悬在两家人心头的大石终于落地两双已布满皱纹的手相互一握泯了恩怨,解了心结,得了宽慰两个家庭的纠葛终于尘埃落定法庭的此次调解。也达到了案结事了人和的效果为案件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考虑到被告实际情况,法院依被告申请同意为其免除诉讼费。(林舒佳马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