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韩志强
在黑龙江老家将人捅伤致死后辗转1700余公里逃亡到河北廊坊大城县,并娶妻生子,本以为处处小心谨慎便可逍遥法外,可不承想公安民警深挖细查,终结了他的26年逃亡之路。7月31日,在逃犯罪嫌疑人谢某发被移交黑龙江警方。
深居简出
今年5月初,河北廊坊大城县公安局阜草派出所民警在辖区某村走访时,听到有群众反映,一户人家的上门女婿叫林某,东北口音,五十岁左右,经营着一家加工三轮车配件的小作坊,在村里生活了20多年,平时几乎不出门,也不与人交往,这些年从未听说回过东北老家。
听到汇报,所长李大伟立即在居民户籍管理系统进行查询,他发现林某的妻子和两个已成年的儿子都有户籍信息,唯独林某的户口没在派出所,在全国人口信息网上查询,也没有符合林某条件的信息。
这个林某非常可疑!无论他是负气离家还是负案在逃,必须查他个水落石出!为防止打草惊蛇,李大伟带队在村里展开秘密调查。
有群众反映,林某于1996年左右来到村里,结婚时老家一个亲朋好友都没来参加婚礼,这些年跟老家也没有来往;他的大儿子经营个体旅行社,他妻子常常随旅行团出门旅游,但他却从不参与;林某经营配件加工,忙不过来时常常找附近的同行代为加工,基本都是他的妻子开着自家面包车给送货,他偶尔开一次都选在一早或者一晚出门,有意避开交警查车的时间段;村里人只知道他叫林某,但他往外发货时,发货单上的姓名却是“谢林某”。
民警摸排时,也有群众反映,林某来村里这些年极少出门,从不抛头露面,年轻时唯一的爱好就是打篮球,中场休息时很少与人交流,只跟关系不错的球友说过自己老家在黑龙江,以前在当地上过警校,在学校是篮球队的主力,毕业后在当地公安局当过协勤……
民警经过一段时间的秘密观察,验证了群众的说法。他家的院子就是生产车间,厕所在院外,除了上厕所,这个林某几乎不出大门。
束手就擒
种种迹象表明,林某可能没有身份证,或者有身份证而不敢用。总之,他应该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
“不管他有事没事,他到底是谁,他的真实身份我们必须查清。”李大伟开始对黑龙江省发案日期在1996年底之前上网、与林某信息接近的所有在逃人员进行筛选。林某的具体年龄谁也说不清楚,估摸着在45至55岁之间,也就是说,23年前,他的年龄应该大致在22至32岁之间。李大伟对每一条信息都认真审核,不放过任何疑点,对有可能条件符合的信息全部记录下来,一个月时间,光A4纸他就用了20多张。时间跨度有20多年,当时的在逃网上嫌疑人都是黑白照片,比对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7月24日晚上,李大伟继续进行核查,突然间,他在一张在逃人员登记表上看到一张穿着警服的黑龙江籍在逃人员黑白照片,身着八九式警服,该在逃人员名叫谢某发,信息显示,谢某发是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友谊县某村人,1993年7月6日22时许,谢某发将孟某用刀刺伤,孟某经抢救无效后死亡。
这张照片跟林某很像,年龄也相符,二者会不会是一个人呢?第二天一大早,他拿着打印出来的照片请村里认识林某的村民秘密辨认,几名村民都确认照片上的男子正是村子里的林某。
李大伟立即部署抓捕行动。他带领4名警力直接进入谢某发家中实施抓捕,另一组警力在外围接应,防止其逃跑。上午9时,李大伟带领抓捕警力着便装推开了谢某发家的院门,他一眼就看出一名光着膀子的中年男子同在逃人员登记表上的照片相符。李大伟问了一句:“你是老板吗?”对方答应着就朝着民警走来。根本没来得及反抗,谢某发就被控制住了。
“知道为什么抓你吗?”“知道,知道,在老家捅人的事。”就地审讯,谢某发很快就交代了在老家持刀伤人后潜逃至今的不法事实。“真挺意外的,没想到竟抓了个逃跑26年的,还是命案逃犯。”李大伟表示。
艰难逃亡
7月30日,记者在河北廊坊大城县看守所采访了谢某发。对于逃亡的经历他依然历历在目。
1969年出生的谢某发是黑龙江省友谊县人,1989年考入当地的一所警察学校,1991年毕业后到县公安局派出所当了一名协勤。1993年7月6日晚在派出所值班的他酒后闯入邻居家将人捅伤后,返回派出所拿了衣服和钱连夜踏上了逃亡之路。
他沿着小路走了三四十里地,天快亮时来到一处小河沟,将带血的衣服换下来扔掉,在一处小火车站乘火车去了佳木斯市,接着又倒车到了吉林市,在一个小餐馆吃饭时,一名开货车在乌兰浩特市倒水果的男子邀请他跟自己干,答应管吃管住,每天10块钱。于是他便跟车来到乌兰浩特。在这里干了十多天,可对方看他是外地人,根本一分钱都不给,他自己不敢声张,只好忍气吞声,悄然离开。
他漫无目的地坐火车去了吉林省四平市,依然没有找到合适的活儿干。后来又到了通化市,当地有个三岔子镇,他找到一家个体小煤窑,下井挖煤,一天能挣100块钱,但并不是每天都能下,因为采的煤要等卖出去才能再采,并且下井的人多,得轮着下。更让人不放心的是,这家个体小煤窑安全监管形同虚设,冒顶、透水、瓦斯爆炸等生产事故频发,他目睹工友井下丧命,觉得太危险。两年后,和他一起下井的一名外地工友说,河北省大城县的摩托车配件市场全国有名,在那儿找活儿容易。于是在1996年春天,他带着攒下的不到2000块钱坐火车到天津,又乘汽车来到了大城县。
谢某发首先在一家个体极板厂打工,干了两个月,因忍受不了车间刺鼻的酸味,钱也没要,主动离开了。后他又到了当地一家个体离合片厂打工。在这里,他认识了现在的妻子。
1996年秋天,没领结婚证,他们结婚了。婚礼非常简单,只有女方的本家族人和亲戚吃了顿饭。
谢某发说,妻子也曾问过他的身世,他只说自己从小跟着姨长大,跟孤儿似的没人管,后来上班后跟“道儿上的”打了一架,不敢再回东北了。
婚后,两口子种地为生,农闲时就在附近的个体小企业打零工。七八年前开始,自己开了家小作坊,给人加工摩托车后挡泥板,没有挣到钱,后来就转行给人加工三轮车配件。
“跑了这些年,有没有担心被抓?结婚时想没想过以自己的身份,将来一旦落网,会害了女方?”面对记者的提问,谢某发说,当时没想到把孟某给刺死了,顶多是个重伤,想着挣了钱回去补偿人家,只是在被抓时听民警说出了命案。身份证不敢用,可出门没身份证又不行,开车出门遇上交警查车,先核实身份,所以根本出不去门,这些年自己心里总是很害怕。提到妻子和儿子,谢某发大哭起来,断断续续地说:“父母在老家,他们生了我,供我上学,想让我出人头地,可我却成了罪犯,对不起他们……我这辈子最对不起的就是媳妇和两个儿子,媳妇一心跟着我过日子,结果却把人家给坑了,他们怎么看我,现在想都不敢想,希望俩孩子长大后别像我似的,犯法的事千万别做,好好孝顺他妈……”
据前来押解犯罪嫌疑人的黑龙江警方民警介绍,此案在当地影响很大,谢某是友谊县网上在逃时间最长的一名嫌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