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29年的“秘密”:母亲不知儿子成日与尸首作伴

2019-07-31 20:37  来源:平安宁夏  责任编辑:王淑静
字号  分享至:

原标题:看宁夏首届“公安楷模”---谭斌

谭斌

现任宁夏石嘴山市公安局

刑事侦查支队副支队长

主任法医师

中共党员

参警29年来一直坚守在法医岗位

共参与检验各类尸体近2000例


他说

他的梦想是做宁夏最强的法医

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善刑事技术在

公安工作中的地位


他说

他的目标是当一名刑事侦查支队的“领导”

获得重大案事件现场勘查“指挥权”

规范刑事技术勘验规则


他说

他最大的心愿是我们本土的

法医团队越来越强大

刑事技术水平越来越高


他还说

最希望在退休之前

看到年轻一代成长起来

最好走出宁夏

成为全国性的专家型人才

这样就不留遗憾了


“快踢给我”

“哈哈,你又没接住。”

“你看它快失去控制时,就用脚掌先接住它。”

……

上午7点50分,在宁夏石嘴山市公安局机关大院里,今年53岁的谭斌与一帮“毽友”激战正酣,大家你一下我一脚,时而转圈180度后接到毽子,时而旋转跳跃,谭斌还时不时与大家交流经验,欢声笑语随着彩色的毽子在空中不断跳跃,吸引了许多准备上早操的人驻足观看。

“谭支,您这毽子踢得真不错。”

“那是,除了踢毽子,排球、足球、羽毛球等许多运动项目我都很擅长咧,而且每年只要有运动会,没啥大案子我都会参与,还都是主力呢。”谭斌憨笑着说,眼神里充满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谭斌是石嘴山市公安局的一名法医,平时除了工作,运动也是他生活的一部分。

也许是看惯了血淋淋的命案现场和各种奇形怪状、恶臭难闻的尸体,所以作为法医的谭斌相较其他人,对生命也有了更深层次的解读。

法医,这个在许多人看来又脏又累又没有前途的工作,谭斌却视为终生追求的事业,一干就是29年。他不仅凭借着严谨细致的工匠精神,勘验现场、检验尸体精准无误,为案件侦破提供了科学依据,还率先规范石嘴山市刑事技术现场勘查工作,率先建成市局DNA技术实验楼和法医尸检中心,为全市刑事技术的转型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硬件保障。

29年来,他参与成功破获了500余起重特大疑难案例,参与检验各类尸体近2000例,解剖检验尸体900余例,检验活体8800余例,出具检验鉴定报告书一万余份。他曾依靠一个不起眼的布条平息了受害者家属及专案组的质疑;他曾依据尸体旁边的虫子翻滚状态找到了死者死亡的真相;也用他的“火眼金睛”和手中的解剖刀还原了一个个犯罪现场,让犯罪分子服法,为一个个受害者及其家属洗清冤屈,还了公道。

我不想荒废一年时间去等指标

谈起当初走上法医之路的“奇妙”经历时,谭斌不由的会心一笑。

“我小时候特别胆小,看到村子里的丧场或者坟地,就绕到村那头走,躲得远远的不敢靠近。”面对尸体的胆怯,谭斌也从没想过自己未来的职业会跟尸体打交道。

“我上高中时,一位同学母亲去世,死后肚子涨的特别大,当时大家都在怀疑是不是被毒死的,但一直没人解决。”从小好奇心重的谭斌听到这种“怪象”后,辗转几天一心想弄清楚怎么回事,最后索性跑去问当时的公安民警,谁能解决这个问题?

“他们告诉我,法医能解决。那也是我第一次听到‘法医’这个词。

1990年,从西安医科大学法医系毕业后,成绩优异的谭斌被分配到宁夏公安厅工作。但当时公安厅解决编制至少需要一年,甚至更久。他在等待期间独自一人到石嘴山市公安局毛遂自荐。经过简短的自我介绍后,分管刑侦工作的领导一眼就看上了这个黑黑壮壮、憨厚朴实的小伙子,于是通过电话把谭斌“要”到了石嘴山市公安局。

多年后,当被人追问到有没有后悔当初离开公安厅时?谭斌总是憨笑着说,“从警当法医是我一生的梦想,我不想荒废一年时间去等指标。”


我要做宁夏最强的法医

法医在案件侦查中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为破案提供线索,为诉讼提供科学依据,起着一锤定音的效果。对于初入法医行业的谭斌来说,工作中的一切都让他充满了新鲜感和神秘感。

“刚到市局的时候,我穿着一身别人给的不太合身的衣服,大家都说像做木工活的,一出现场还老是“锯”尸体,所以大家都习惯性地喊我‘小木匠’。”因为工作性质的原因,谭斌欣然接收了这个“外号”。

“我当时只有一个想法,要当宁夏最强的法医。”谭斌斩钉截铁的说道,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谭斌在工作中,一边坚持理论学习,一边跟随师傅从案件中不断总结经验,也通过多次参加公安部组织的专业培训,获取新的知识,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提高自身工作能力。

“谭支总喜欢‘偷’学,我们去外面培训回来,前一天跟他提到的相关知识,第二天他就能倒背如流,而且能很快运用到实践工作中。”刑事技术中心法医朱锐很好奇,谭支就如同去过培训班一样,理论实践总是信手拈来。后来才发现,只要谭斌发现了知识点,他都会用尽各种方法连夜弄懂并迅速运用到实践工作中。慢慢地,谭斌逐渐成长起来,为侦查破案提供服务的能力也不断增强。

2010年4月,平罗县一名七岁男童失踪三天后,被人发现死于其家附近的渠中。案发后,专杀儿童买卖器官的流言笼罩着县城,社会影响极坏,造成整个县城人心恐慌,很多家长不敢让孩子独自去上学,家长接送孩子造成各学校门口交通堵塞。他带领刑事技术人员赶到现场进行勘查和尸体检验,确认死者系被人掐颈致死,结合其它的尸体表现,他推断做案嫌疑人与死者熟悉且为未成年人。专案组根据他的分析结论,很快找到犯罪嫌疑人,破案后所有分析得到证实。

我一定要获得现场指挥权

“法医出现场勘查,很重要的—项工作就是要保护好现场,每个环节都不能出问题,不然会影响案件的侦破方向。”谭斌说,那会要有案子,作为法医技术员的他并不是第一时间进入现场勘查的,等到可以进去时,由于人们对现场保护工作认识不够,部分线索都已经被破坏,导致部分案件在侦办过程中困难重重。

“作为一名法医,出现场提取不到有效物证、找不到线索,是一件很心痛的事。”这对当时想立志成为“最强法医”的谭斌来说,成了最大的“心结”。

“从那时候开始,我就发誓一定要得到现场的‘控制权’,规范刑事技术工作。”为了这个目标,谭斌除了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也不断加强身体素质的锻炼。如今,谭斌已然成为主管全市刑事技术工作的副支队长,在从事法医工作的同时,还担任刑事案件现场勘查的指挥、实战、服务、指导工作,他的工作能力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认可。

2009年5月,一休学在家的女大学生被人发现死于湖中,此案造成了很大的社会影响。尸体四肢被捆绑,初次定性为他杀,他经过细致的检验,认定为是自杀,死者的捆绑物取自死者家中,但专案组及家属对此有异议,专案组数次派人到死者家中寻找捆绑物残片未果,家属认为捆绑物不是自己家中的,要求复查。他亲自带队到死者家中从一个很不起眼的柜子里找到了残留的布条。经比对,捆绑死者的布条确系死者家中之物,彻底消除了人们的质疑。

从最初的“嫌弃”到最后的崇拜

谭斌坦言,刚开始干法医工作时,遭遇的最痛苦的事不是处理血腥的案发现场,而是战友们对“法医”的忌讳和不理解。

“我们一起出完现场要回的时候,大家基本都不跟我坐一辆车,吃饭不坐一个桌,更别说握手之类的了。”谭斌回忆,面对战友们的“嫌弃”,潜意识里更加坚定了他想在这份职业上闯出一片天地的愿望。因为在谭斌看来,法医是一份“为死者言,为生者权”的工作,这份职业不应被歧视,反而值得每个人的尊重。

“那会儿支队没有血型检验室,也不做血型检验,为了给破案提供证据,我们开始按照国家的标准做。”谭斌说,当时要想提高法医工作在人们心中的地位,首先得要为案件侦破提供科学依据,让大家信服。于是,在他的带领下,全市公安机关的法医开始做血型检验。没有血样做实验,谭斌就扎自己的手指和耳朵,调配成标准血后与样本对比做实验,而这一扎就是8年,直到有了DNA技术。

面对物证无处安放的境况,细致地谭斌又开始奔走,争取建立物证保管室,对每起案件的检材,他都分门别类,妥善保存。用他的话说,这些都是破案的“宝贝”,马虎不得,嫌犯会通过任何方式进行狡辩,但案件现场从不“说假话”,而让现场“开口”的关键就在于刑事技术工作者的全面细致。

通过谭斌的不断努力,血型检验在案件的侦破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通过尸检也屡次破获了多起疑难案件。大家对法医的偏见逐渐消失,随之而来的是对他的崇拜。

“现在,大家会经常约着一块吃饭,他们也特别喜欢吃我做的饭,说我做的饭特别好吃呢。”谭斌得意地说。

做法医需要一种“工匠精神”

一个人体排泄物、一口痰……这些在常人看来极其反胃的东西,对谭斌来说却是个“宝贝”。用他的话来说,要能在现场搜寻到这些残留物是件让人很兴奋的事,因为这些都有可能成为破案的关键线索。为此,现场出现的每一个创口、每一个痕迹、每一个部位甚至是部分残留物,谭斌都力求做到慎之又慎、细之又细。

在谭斌看来,做法医必须配备一种“工匠精神”,一种忍常人所不能忍、寻根问底、科学严谨的态度和对老百姓负责的精神。而他的身上也凝结着这些工匠精神的精髓。2012年8月,他在检验一具流浪者的尸体时,解开死者的衣服扣子,密密麻麻的虱子四处蠕动,很多同事避之不及,他却自始至终一丝不苟地做完了所有的勘查检验事项。

不管是在黄河里捞泡烂的尸体,还是在悬崖边上找腐烂已久的干尸,甚至是面对高度腐烂、爬满蛆虫的尸体,恶臭冲天的现场……谭斌都会摘掉口罩,只为了更快更准确的辨认现场的气味,尽快破案还受害人一个公道。

一次,有人报案称在垃圾桶内看见了一条人体手臂,谭斌赶到现场后,没带口罩的他拿着手臂进行勘察时,闻到了一股轻微的酒精味,随后他断定这极有可能是医院切除的。经过对周边医院的走访,迅速确定了来源。

“那是医院给病人切掉的,病人不要直接扔进了垃圾桶,他们几个带着口罩都没闻见,要不是谭支,想知道真相还得再辗转调查。”刑事技术中心主任马永刚说到,之前还在奇怪谭斌为什么不带口罩,经过这件事后,他对谭斌更多了一份敬佩。

2016年3月3日,一名22岁女孩被人杀害,谭斌带领技术团队通过足迹追踪将犯罪分子围在了一间废弃的房屋中,穷凶极恶的犯罪分子点燃身上早已泼洒好的酒精向他扑来,企图与他同归于尽。逼仄的空间多人无法行动,为避免其他同事受到伤害,他毫不畏惧地冲到最前面,机智勇敢地将其制服,得到了领导同事的高度赞扬。

谭斌看过的鉴定报告,肯定没问题

“这个案件分析报告谭斌看过了吗?”

“做完的报告一定要先让谭斌看一眼。”

在石嘴山市公安局,几乎每个人都默默遵守着这样一个“规矩”,任何做出来的鉴定报告都要让谭斌看一眼,只要谭斌说没问题了,报告才能发出。而每一份鉴定报告背后,都体现了谭斌精湛的业务能力和不为人情金钱撼动的高贵品质。

“我是公安部特邀刑侦专家闵建雄的工作室成员,一次在做工作室布置的作业时,把一个浙江的案件分析错了。闵局见到我第一句话就问,‘这个分析报告没给谭斌看吗?’他就说如果这个报告给谭斌看了,就不会出错了。”陈莉说,谭斌精湛的业务能力不仅在宁夏法医界出了名,连部级刑侦专家闵建雄对他也是连连点赞。

“现在不管是领导还是老百姓,只要看到鉴定报告写有‘谭斌’的签名,对鉴定结果就不会有疑虑;只要谭斌对案件提出了分析意见,领导基本都会采信。”刑事技术中心卢桂宏说,要是谭斌有急事出去了,或者出差不在单位了,相关领导还真有点不放心呢。

“谭斌负责法医工作以来,没有一起因为法医鉴定引起上访或者是让上级公安机关法医部门推翻鉴定的情况出现。”石嘴山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常务副局长俞馨吾说,石嘴山法医工作排在前列和谭斌这个带头人分不开。

“早些年,还有很多家属为了图方便,拿着自家的食用油、礼品找到谭支请求修改鉴定报告,甚至有人拿着钱跪到谭支面前,要求帮忙,但谭支从来没有动摇过。”陈莉说,谭斌三十年如一日,将人情金钱关在门外,仔细研究刑事技术,默默地守着一方天地。

“确保每份鉴定报告的真实性,这是我的原则和底线。”谭斌坚定的说。

他的徒弟是全国二级英模

2010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公安系统二级英模的陈莉是谭斌的诸多徒弟之一。

谭斌总说,看到她们得到这样的荣誉,比自己得了还高兴。尤其是在法医稀缺的当下,这样能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报考法医,扩大当地的法医队伍。

“我是师父一手带出来的,从刚进法医团队缺乏实践经验,到获得全国二级英模荣誉,我一路的成长离不开师父的指导和教诲。”陈莉说,谭斌如同她人生路上的导航灯,不仅照亮了自己,也时刻影响着身边每一个人。

“谭支经验丰富,能力强,待人也总是乐呵呵的,没有架子,我们有不懂的地方都喜欢找他,他也是不厌其烦的为我们答疑解惑。他在法医工作方面的出色和优秀,也是我们为之追求和奋斗的目标。”刑事技术中心沈淼淼说。

随着法医队伍的成长,谭斌既重视自己的学习,又注重传帮带,他借助每次勘察现场的机会,对基层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将他所学到新知识、新方法、新理论手把手的教给他们。通过传帮带培养出了一批刑事技术水平较高的基层民警,为全市的刑事案件的侦破发挥出极大的作用,整个石嘴山法医团队鉴定水准也得到了提升。

“师父总是教导我们,时刻不要忘了自己是一名技术员,如果技术不过硬,那其他的无从谈起,这是对我们年轻徒弟一代最大的教诲和引导。”朱锐对谭斌充满了敬佩,他说,谭斌从一个法医科班出身的毕业生走上法医岗位,再到如今全区法医领域的佼佼者;又通过自己的努力从一名普通警员走上领导岗位,他始终如一和拼搏向上的的精神是年轻法医一代身边的榜样。

在他的带领下,团队荣获集体二等功一次、集体三等功一次,至今已带出十余名徒弟,多名技术人员荣获区市级表彰奖励,也涌现出了十八大代表、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最美警察陈莉这样的模范人物。

“谭支对于徒弟的教育是包容多于批评,他的包容让我们觉得更多的是激励,在工作之余不断反省自己,争取做的最好。”朱锐说。

“还有几年就快退休了,我特别希望在退休之前,能看到我们年轻一代成长起来,最好走出宁夏,成为全国性的专家型人才,这样我就不留遗憾了。”

29年的“秘密”

“家人是怎么看待您干法医这份工作的呢?”记者问。

“我母亲不知道我具体的工作,她只知道我是个法医,检验东西的,也从来没说过,怕她受不了。”

瞒了整整29年?

记者有点不可思议,通过交流记者逐渐了解了眼前这位满脸写着憨厚的老法医藏着的另一个“心结”。

“法医这个工作,可能我的家人接受不了,但我喜欢这份职业,我只能瞒着母亲。”

谭斌无法想象母亲知道后会是什么后果,于是一瞒就是29年。

提到家人,谭斌说,自打工作以来最亏欠的就是家人。

“父亲去世当天,因为出现场执行任务,没来得及见父亲最后一面。孩子考大学之前,只开过一次家长会。家里的事也从来不指望我。孩子也常说我从小没管过她,以后也不用我管……”话音刚落,谭斌在瞬间的怔愣之后,低着头苦笑出声。“没办法,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就必然有所得失,你能做的,就只有为之奋斗,把这份工作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

谭斌的女儿大学毕业以后,一直在外地打工,很多人都开玩笑说,凭借你现在的能力给你女儿随便“安排”个轻松、离家近点儿的工作应该很容易啊。每当听到这些,谭斌就立即严肃起来“这是不可能的,她有她的生活,我不会干预她也不会做这些事,这是原则问题。”久而久之,大家对于这些事情也闭口不谈。

还好,谭斌的妻子作为一名医护人员无怨无悔鼎力支持,女儿也一有时间就围着父亲,听父亲“分析”案件。

近30年的法医之路,谭斌共参与检验各类尸体近2000例,解剖检验尸体900余例,检验活体8800余例,出具检验鉴定报告书一万余份,参加了全市所有重、特大杀人案件、伤害案件的活体损伤及尸体检验鉴定工作。2010年以来受公安厅指派参与了多起宁夏疑难案件的会诊工作。先后在《中国法医学》等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20余篇,并多次参加公安部组织的学术交流会,做了《酒后杀人的特点分析》等经验交流发言。

个人简介

谭斌,1966年10月出生,1990年8月参加公安工作。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四次,个人二等功一次,被评为全市十佳政法干警、第三届宁夏优秀青年卫士、宁夏优秀青年警官、回乡警探、全市人民满意政法干警,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公务员。入选首届公安部全国青年人才库。2010年被自治区公安厅聘请为刑侦专家,石嘴山监狱、公安厅消防总队聘请为法医专家、火调专家。2016年被评选为全市优秀共产党员;2017年获得全国公安百佳刑警称号及石嘴山市五一劳动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