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入死
他曾在居民楼内
避免上百群众生命受到威胁
临危受命
他趴在冰冷的雪地上
光手摸索到哑弹并成功引爆
命悬一线
他拆除过制式弹药十几起
创造神话
用时1分12秒
……
其实,世上没有什么理所当然,凡事皆是水到渠成。
记者在营地见到王铭时,他正在两名战友的帮忙下穿重达26.2公斤的排爆服。搜排爆、装备操作、抢险救援……王铭说,意外走红让他真正感受到“军人成为社会最尊崇的职业”,也更坚定了自己的职业理想。“付出生命来守护一方平安,这是我的职业,也是我的信仰,更是中国军人应该有的血性。”
作为武警吉林省总队机动支队工兵中队排爆班班长、一名主排爆手,惊险、刺激、甚至流血、牺牲,是王铭日常工作中经常要面对的。
直面危险,王铭也怕。但用他的话说,怕也得上,不排除危险,就会有更大的危险,不敢于牺牲,就会有更多的生命受到威胁。入伍8年,他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与死神竞速,多次上演着与死亡擦肩而过的传奇经历。
几年前的一次比武,让王铭记忆犹新。“当时的任务是要把6克雷管布置到100米的距离(处)。刚一开始装备就划伤了胳膊,鲜血直流。”当时在场的领导喊停,别管比武成绩了,但他没有停下,咬着牙继续向终点冲过去。“一次成绩不重要,但实战中这样的情况也可能发生,我要怎么办?我必须坚持下去!当时,因为我手上全是血,怕产生静电会发生爆炸,要是真爆炸了,我一条胳膊就没了。所以我把6克雷管叼在嘴里,向100米外奔跑,布置雷管最后起爆,取得了东北片区第一名的成绩。”
排爆手在日常训练中要千锤百炼。练耐性,100粒黄豆,一粒一粒夹到碗里;练稳定性,要在木板上四个方向放上水银,穿着排爆服水平移动;练反应速度,按随机口令数字,将不同钉子之间的同色线剪断……排爆服极重,单是头盔重量就达6.2公斤,为了方便与外界联系,王铭开动脑筋,研制了一套通讯设备安置在头盔中,解决了与外界沟通的障碍。
凭借扎实的基本功和各项任务中的出色表现,王铭获得了武警部队排爆专业中级反恐特殊人才、国家人力资源部爆破工,被评为优秀士兵三次,优秀士官两次。在第三兵种协作区比武取得六次单科目以及班组第一名,多次参加各类活动现场排爆备勤,被誉为90后“拆弹专家”。
“我是一名军人,肩负着保家卫国,反恐维稳的重任,全力以赴,永不退缩。青春向上,给生命负重,我会让人生更加精彩。”坐在训练场上,王铭满怀信心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