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愿以我心守公道
吴文琦的身上仿佛有种“魔力”,让人愿意信任她,而这种“魔力”,来源于她对真相的渴求和对公平正义永不停歇的追求。吴文琦是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民一庭法官。
每年都会打来的问候电话
“吴法官,我是王莹,给您办公室打了几次电话,您都没在。我就是问问您的近况,另外也跟您分享一件我的喜事,我跟丈夫和好了,现在感觉自己什么都有了,特别满足……”听着电话里的声音,吴文琦笑着回应,对方的好心情也感染了她。
打电话来的是吴文琦几年前经手的一个案件的原告王莹,那是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案件的被告是她的小叔子小李。
一审法院审理期间,小李承认向王莹借款两万元的事实,但坚称已将钱还给了王莹的丈夫。一审法院认为,王莹与其丈夫属于共同债权人,钱还给她丈夫即可算作已还款。王莹不服一审判决,进行上诉,案件到了吴文琦这里。
吴文琦在审阅案卷时发现,该案的争议点在于,这笔款项是否属于夫妻共同债权。“作为法官,我们要向当事人负责,也要向法律负责,尽可能还原每一起案件的真相,还当事人公道。”吴文琦说。
为了弄清事实真相,吴文琦到王莹家中走访调查。由于跟小叔子打官司,王莹和丈夫闹得很不愉快,搬回了娘家。王莹和母亲住在一间十余平方米的“伙单”里,生活拮据。据王莹的母亲说,当时小叔子提出借钱,王莹也不好不借,可是她手头儿上没那么多钱,于是向母亲借了两万元,直接从母亲的账户取钱出来打给了小李。
“这笔钱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吴文琦一边了解情况,一边在心里将重要的细节记了下来。经过一系列调查,吴文琦对案件有了清晰的了解。再次开庭时,她针对这个问题让双方出示证据。小李无法提供证据支持自己的说法,因此二审判决认定王莹属个人债权人,小李应向其直接还款。
自此之后,王莹每年都会给吴文琦打来电话,分享一些生活中的喜事。吴文琦说,“我的办公室换了好几次了,电话也换过,不过每次她都能找到我的联系方式。她的声音特别清脆,声调也高,让人觉得很有朝气。和她聊天,能感觉烦恼一扫而空,也提醒着我不忘初心,坚持努力的方向。”
一次“不算成功”的调解
吴文琦一年审理案件200余件,调撤率也远超平均水平。调解,是一项耗时费力的工作,通常到了二审法院,双方当事人的对立情绪和对一审判决的不满情绪都很大,法官要做调解,难度可想而知。
“每次接到案子,但凡有一点儿调解的可能性,我都想试试。因为通过调解,我能劝和准备离婚的夫妻,能为健康权纠纷的当事人多争取一部分赔偿金,也能让因为继承纠纷而气氛紧张的一家人握手言和,效果往往是判决所达不到的。”吴文琦说。
在众多成功的调解案例中,一次“失败”的调解让吴文琦感触颇多。那是一起离婚案,女方提出离婚,男方也同意,但由于财产分配和抚养权方面的分歧提出上诉。
在接待双方当事人时,吴文琦深深为两个人感到“可惜”,“那两个孩子各方面都特别般配,而且感觉两人还有感情,当时就决定做一次和好调解。”不过,吴文琦也做了两手准备,一份和好的调解书、一份不和好的调解书,都打印好放在她的办公桌上。
其实,在二审离婚案中,法官很少会做和好调解,尤其是一审双方均已同意离婚的案件。吴文琦跟两个年轻人谈了整整一上午,气氛特别融洽,眼看着就要成功了。
“快中午了,你俩一块儿去吃个饭,具体有什么决定咱们下午再说。”可是,吴文琦没能等来好消息,到了下午两人还是决定分开。
女方在签署了调解协议书后单独跟吴文琦谈了一次话。她说,很感谢法官的调解,让她能好好看看以前两人共同走过的路。由于婆媳关系离婚,的确对他俩的感情是一种伤害,作出离婚决定的时候也不冷静,吵架的时候说了很多伤人的话,双方的关系一度紧张到了不愿他见孩子的地步。这次调解后,虽然最终还是决定离婚,但是她不再执着于那段失败的婚姻,也不会过分苛责前夫,他们更愿意一起抚养孩子,尽可能地弥补孩子。
对于吴文琦来说,这次调解虽未达到预期效果,但对于双方当事人来说,这给了新生活一个好的开始。
一封特殊的感谢信
吴文琦有着20多年的审判工作经验,接待过无数当事人,也收到过不少感谢信。其中有一封感谢信最为特别,它的信封是用过年时贴在门上的大红福字纸折成的。信被叠得整整齐齐放在信封里,当吴文琦第一次打开信封时,一枚用红纸剪成的“心”掉了出来,上面写着“真诚”两个字。
写信的人是一起供热费纠纷案件的当事人杨老太太。杨老太太因欠缴三年供热费共4000余元,被供热公司起诉至法院。由于供热合同合法有效,杨老太太也没办理过停止供热手续,欠缴事实存在,一审法院判令杨老太太补缴供热费。杨老太太不服一审判决,上诉至市二中院。
吴文琦接手案件后,感觉该案事实清晰,如果开庭审理会消耗当事双方的时间和精力,于是决定进行调解。经过一个上午的调解,最终双方同意各让一步,供热公司减免一部分供热费,杨老太太也同意补缴。
当时已经临近中午,吴文琦告诉当事人需要时间准备调解协议书,让他们到附近吃个午饭,下午再过来签协议。可是,一整个下午杨老太太都没有出现。直到快下班时,立案庭打来电话,说杨老太太在那里。吴文琦赶紧找到杨老太太,把她请到接待室。
“我不欠供热费,不能缴这个钱。”杨老太太反复念叨着这句话。她告诉吴文琦,上午之所以会同意调解,是怕万一“得罪”了供热公司,今后不给她供热了。这个答案令吴文琦有些摸不着头脑,但当时杨老太太情绪有些不稳定,无法问清具体缘由。
想要弄清真相,就得去现场看个明白。当时已经临近下班,吴文琦立即联系了供热公司,约定第二天去杨老太太家实地勘查,并特别要求叫上一位技术人员。
第二天一早,吴文琦比约定时间提前半个小时到了杨老太太家所在的小区,在附近几个楼栋勘查了一遍,发现这虽然是个老小区,但已经改成了“一户一环”。“一户一环”有个好处,就是每家都有自己的供热计量表和管道闸门。这样一来,只要看看杨老太太家的管道闸门是否打开就能说明问题了。
技术人员到场后,当着双方当事人的面打开了杨老太太家供热闸门的罩子,看到了扳手的位置。“请问一下,这样的情况是关着还是开着?”吴文琦问技术人员。“关着。”“那意味着什么?”“就是不供热。”这句话为案件提供了新的证据支持。最终在吴文琦的主持下,双方进行了庭外和解,声明双方三年的供热纠纷已解决完毕,不再执行一审判决内容。杨老太太撤回了上诉,供热公司也为她打开了供热闸门。
吴文琦说,这个案件已经过去很多年了,但她一直记忆犹新。她忘不了真相揭开那一刻,杨老太太眼睛里泛起的水雾,也忘不了老人拉着她的手说不出话的样子,更忘不了那封感谢信中所写的,“我就是想要一个公道,吴法官给我了。”
吴文琦的付出得到了回报,她不但赢得了老百姓的口碑,也获得了诸多荣誉。她曾先后多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优秀共产党员,也曾被评为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天津市三八红旗手;她曾荣立个人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五次,是天津法院办案标兵;她撰写的裁判文书两次获评优秀文书奖;她参审的案件荣获2018年度天津法院优秀庭审评比一等奖。
(文中案件当事人均系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