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多月间,他们接连收到三面锦旗,每个字都洋溢着谢意与感激之情。然而,在他们眼里,没有锦旗没有故事,一切都“只道是寻常”
“真的要感谢建新医院,感谢陈医生,给了我哥哥一次重生机会。”7月13日,刘先生特意从龙岩赶到福州,带着仍在服刑的哥哥的嘱托,给福建建新医院的陈业泰医生送来了锦旗,它凝聚了一家人的感激之情。早在今年6月,建新医院就收到了两面锦旗,那是一名香港籍病犯以及家属的拳拳谢意……
身着警服,外披白大褂,他们坚守在治病救心第一线,守卫着生命的尊严。
一面面锦旗是一个个故事,也是一份份初心。在建新医院这所特殊医院,从来不缺少故事,而故事背后的真情足以让人感动与震撼。面对纷至沓来的致谢和表彰,这群坚守在治病救心第一线的人却淡然处之,回答的永远是那句话:“治病救心是我们的本职!”
“白肺”终于变“黑”了
31岁的刘某,是永安监狱一名服刑人员。2月初,一向健康的他突然发病,反复发烧、咳嗽,原本以为只是一般感冒而已,没想到后来情况越来越严重,转到地方医院确诊为重症肺炎时,已经是“白肺”了,需要上呼吸机。情况严重,刘某随后被转到第900医院医治。考虑到监管安全,3月初,建新医院决定收治刘某。
服刑人员刘某的家属送来锦旗
收治当天,建新医院的内科主治医生陈业泰一看到刘某,心头瞬间堵了一下,重重的压力如波浪般袭来。只见病床上的刘某戴着氧气罩,一动不动,脸色苍白。“他的血氧饱和度只有60%,远低于正常人的90%,呼吸衰弱,意识模糊,像是一不小心就会昏睡过去。”陈业泰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一个强烈的念头盘旋着在心头,“一定要把他救过来,康复出院!”
面对脆弱得不堪一击的刘某,建新医院用上了最好的医疗资源:顶级的抗生素毫不吝惜、每一次治疗都经过周密研究、每一次护理都无微不至……陈业泰还主动联系第900医院等多家医院的专家,深入沟通病情、研究治疗方案等。对刘某的大小便观察、洗漱护理等,陈业泰都要细心过问,还增加了查房次数,以保证全面、细致地掌握刘某的状况,并不失时机地做刘某的心理工作,提振他抵抗病魔的信心。
陈业泰在查看病犯的病情
在医院的悉心治疗照料下,刘某的病情开始好转,一周一个样,咳嗽也减轻了,呼吸变得顺畅有力,精神日渐抖擞,也一改过去消沉阴郁的心态,变得积极乐观,还会主动与医护人员交流。40天后,CT拍片显示刘某的肺部已变成健康的“黑灰色”,“白色”完全消失了。
面对新岗位新工作,“老医生”陈业泰始终战战兢兢。2014年,陈业泰从空军部队医院转业到建新医院,已从医22年的他压力陡增,“始终觉得之前的储备都不够用”。建新医院的病人几乎都是服刑人员,而且病情不轻,情况远比空军医院复杂,工作强度顿时增加。面对如此之大的落差,陈业泰顾不上多想,全身心投入新岗位中,适应新环境、新节奏,不断请教学习,给自己“充电”,很快就成长为科室里的重要力量。
陈业泰收到刘某亲手书写的感谢信
“建新医院医生都是一岗双责,治病还要救心。病犯心理状况往往比病情复杂,要先消除他们的不信任感,然后用语言、行动感化他们,慢慢实现他们的思想转变。”几年下来,陈业泰积累了不少“心灵医治”的经验。6月22日,陈业泰收到刘某亲手书写的感谢信,信里流露出来的感激之情和善良之心让陈业泰很是欣慰,“救心效果不一定能立竿见影,但潜移默化中,总有些东西在改变”。
怀疑与误解涣然冰释
6月3日,两面锦旗从深圳机场寄出。
6月4日,服刑人员林某刑满出狱。
两面注满感激之情的锦旗,诉说着林某与建新医院传染科的一段故事。
2018年底,伴随香港籍病犯林某来到建新医院的,是一张病重通知书,60岁的他因为肛周脓肿严重感染,形成肛瘘,导致身体多器官功能障碍,意识不清楚,整天嗜睡。医护人员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方面对林某展开治疗,另一方面不断鼓励他,排解他的恐惧心理。
抑制感染,促进伤口痊愈合,是治好病的关键。由于伤口位置特殊,每次大便之后都要换药,这俨然是一桩脏活累活。看着虚弱的林某,也曾受过肛瘘之苦的黄凡医生,二话不说接过了替他换药的任务。面对流着脓水、破溃的伤口,黄凡没有丝毫嫌弃,总是一丝不苟地清理,轻轻地敷药包扎,生怕林某疼痛。
在黄凡的鼓励下,深受感动的林某积极配合治疗,自我处置能力也日渐提高。一个月后,他的伤口慢慢愈合,病情有了明显好转。四五个月后,备受悉心照顾的林某终于康复出院。
早已见惯了病犯来来往往的黄凡,以为与林某的联系就此结束,也从未想过得到林某的感谢。在挂满锦旗的传染科,医护人员面对病人的感谢、锦旗,总是心无波澜,一笑而过。在他们眼里,一切都是职责使然——“治病救心,难道不是我们的本职吗?”
然而,这两面锦旗有着特殊意义。林某刚到建新医院,他的家属从香港赶来探望。临走之时,他们让医生好好对待林某。他们说话时的眼神,让传染科主任邓越峰有点不是滋味,“诚恳中带着一丝无奈与不安。隐约能感觉到他们对内地法治环境还不够信任”。而如今,两面锦旗已经给出答案——怀疑与误解涣然冰释了。“这给了我们极大的欣慰与自豪感。”邓越峰心里漾起了久违的波澜。
初心是踏踏实实做出来的
记者采访中,3位医生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初心”。记者发现,初心已经成为一种信念,深深融入他们的工作中。
2011年从第910医院转业到建新医院的邓越峰,第一次见到传染科时被震惊了,条件之简陋完全出乎意料:全科只有3名医生,病区连基本的防护隔离都没有,更没有结核病、艾滋病专区……落差虽大,邓越峰依然义无反顾地扎下根来。
原本是病理科医生的他到了传染科,没有上级医生指导,只能边学边干。2013年,他担任传染科主任,担起科室领导责任。让他自豪的是,整个团队阳光上进、团结互助,碰到难题大家都自觉自愿地往上冲,从不退缩。
“我们的初心是治病救心。初心是踏踏实实做出来的,抓好手边的事,努力将它做好。”多年来,邓越峰带领着团队,不忘初心,全身心投入其中,传染科也快速成长了起来。
建新医院传染病区医生、护士、管教团队研讨病犯情况
黄凡长期奋战在艾感治疗第一线:“积极治疗艾感病犯,就是让他们正确认识艾滋病,艾滋病并非绝症,积极治疗会有不错的效果。给了他们生的希望和力量,他们就汇成一股抗艾的正能量。”在黄凡看来,14年来,福建保持着远低于全国平均7%的失访率,就是一个明证,“治病救心,为社会安定做出了贡献,不就是践行初心使命吗?”
转业到建新医院,陈业泰有过落差但从没有过悔意,他坚定地说:“在部队是保家卫国,在建新医院是保一方平安。作为医生,救死扶伤的使命宗旨始终不变,立足本职,爱岗敬业,为人民服务,这就是不变的初心。”(记者 杨少华 谢伟英 张炎妍 通讯员 黄良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