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墙电网
彰显着法律的威严
而小小的会见室
维系着罪犯与家属的亲情牵绊
传递着执法的温度
它是监狱文明形象、便民服务的展示窗口
在这里总是不断地上演着
一幕又一幕关于法度与温度的动人故事
一颗糖
浙江省第二女子监狱民警周丽萍每次到会见室值班总会在裤兜里塞几颗糖。
不要误会,可不是因为她贪嘴,这小小的糖果有时还能派上大用场呢!
民警周丽萍在亲情帮教现场
2019年元旦,那天会见的家属特别多,人群中一位老人带着小孙儿前来会见亲人。
老人急着办理登记,可小孙儿调皮捣蛋满地乱跑,老人担心人多杂乱弄丢了孩子,但又怕耽误了登记,大冷天的硬是急得满头大汗。
周丽萍发现这个情况后,一把拉住了跑动中的小孙儿,魔术般地从口袋里掏出一颗糖,并对老人说:“大爷,您安心去登记,孩子我帮您看着,放心吧!”
小朋友有了糖吃不再跑了,安静地坐着和周丽萍聊起天来,等老人办完了手续,周丽萍将爷孙俩送进了会见区,老人不住地说着“谢谢”,从那天以后,糖果就成了周丽萍会见日的必备品了。
小小的一颗糖果,包裹着的是监狱民警的细心与热心。周丽萍说,其实都只是举手之劳。
一小时
“一小时”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但那一次的“一小时”却让初为人母的民警吴含薇记忆深刻。
那是去年的一个会见日,一对夫妻带着刚过百日的孩子来看望外婆。怀里的孩子或许是饿了,大声地哭起来。
孩子的母亲打算去监狱大门外的车上取奶粉,刚请完哺乳假回来上班的吴含薇看着孩子父亲拿哭闹的孩子没办法,便主动从家属手中接过孩子帮着哄了起来,孩子似乎是闻到了熟悉的味道,逐渐安静了下来。
背奶妈妈吴含薇
可能是因为天气差、路有点远,妈妈迟迟未归,爸爸有些着急了,说是出去迎一下妈妈也离开了会见室。
就这样,孩子“留给”了女警。一名民警抱着一个孩子在会见大厅里来回不停地走动,成了会见现场一个“奇怪”的现象,引来不少家属的驻足和谈论。
时间过去将近1个小时,孩子饿得厉害,可爸爸妈妈迟迟未回,吴含薇有些着急,就对同事说:“我的办公室备了奶粉,要不去拿过来给孩子喝一点吧。”
正说着,孩子父母终于回来了。夫妻俩很是感激,没想到民警会这么细心。
一份责
每到会见值班的这一天,民警王珍妮总是起得特别早。
监狱为了方便家属,会见工作从早上7:30开始一直延续到16:30,中途民警是不休息的,所以王珍妮必须要早起安顿好家里的一切。她轻轻吻过熟睡女儿的额头,就出发向会见室走去。
民警王珍妮在会见现场
会见日的工作量非常大,除保证会见流程的正常运行外,值班民警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解答罪犯家属的疑问,“有问必答,有惑必解”。
有一次,一名罪犯家属前来询问监狱管理的相关制度,他想了解亲人在里面的情况,但由于年纪偏大,普通话又不怎么会说,沟通起来十分困难。王珍妮非常细致、耐心地解释着,有时同一个问题要回答好几遍家属才弄明白,可她始终保持着微笑,用言语、手势不停地向家属解释着,直到他弄明白为止。最后,家属不住地点头、道谢,并向王珍妮竖起了大拇指。
教导员周秋强带领监区民警入党宣誓
作为监区值班领导,二监区教导员周秋强会见日当天的时间几乎全部待在会见室。
有次,罪犯张某因刑罚执行变更呈报问题,导致心神不宁,情绪低落。鉴于张某日常改造表现良好,民警们决定与罪犯家属进行一次面对面的沟通。
会见当天,周秋强反复多次向登记室和分监区询问家属是否到达,积极地寻找与家属沟通的机会,希望通过这次与罪犯及其家属的沟通能有效促进罪犯积极改造。
责任不分大小,而在于用心。而监狱人民警察的身上,有的正是这样不分大小的责任心。
一片心
会见室是连接着罪犯与亲属的桥梁,作为狱政管理支队副支队长,民警王晓风总是在思考如何将会见工作开展得更细致、更完善、更便民,如何更好地让亲情成为积极改造的动力源泉。
民警王晓风与施工方研究改造方案
“这里的窗口设置不够合理,要增加物理隔断以保证秩序,这里要增设服务台和接待咨询窗口,配置服务满意度评价系统。”
“这里要加装一台开水机,多放置一些一次性杯子,这里要放置一些防暑降温的药品和急救药品,这里的设备棱角过于锋利太不安全。”
......
这样的会见工作布置会王晓风不知道开过多少次了。自监狱会见室改造工程项目启动以来,她多次放弃休息,与施工方实地测量、研究施工方案。
系统更新升级,等候区、互动区、心灵花园的设置,提升会见运行速度与质量,最大限度地方便家属会见,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有关会见的每一个细节都被她挂在心上。
监狱地处偏僻,周边没有饭店、银行等设施,由于会见人数多,会见工作坚持中午不休息。为了方便家属为亲人汇款,ATM机放到了会见区域;为了方便家属为亲人订购物品,订购一体机进行了增设;为了方便家属会见,公众号上预约登记功能正在逐步成型……
诚心不论轻重,而在于切实。在监狱人民警察的心里,安全从来无小事,细节不能有盲区,无论是对待哪一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