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永远的“警缘”情!2岁被荷兰夫妇收养的少年回蒙寻根

2019-07-19 20:19  来源:掌上巴彦淖尔  责任编辑:王淑静
字号  分享至:

2岁被荷兰爸妈收养

14岁阳光少年回内蒙古寻根

  14年前的一个深夜,一个男婴被遗弃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大兰庙桥东侧北渠边,幸好路人发现后报了警,民警将他送到了巴彦淖尔市社会福利院,起名党警缘。2年后,小警缘被一对荷兰夫妇领养。

  12年后的今天,阳光帅气的少年跟随荷兰父母回到临河寻根,开始了一段感恩之旅:看看他出生的城市和被捡拾地,听听他在福利院的故事,见见当年捡拾他的民警、照顾他的福利院的阿姨和院长。一个个热情拥抱、一次次热泪盈眶、一声声衷心祝福、一句句发自肺腑的感激之情,虽然时空阻隔了12年,但大家对警缘的爱没有变。

党警缘一家在市儿童福利院


寒夜捡拾弃婴,起名“党警缘”


当年民警在这里捡到党警缘


党警缘荷兰家庭所在的小镇,风景美如画

  2005年1月22日,一个寒冷的冬夜,临河大兰庙桥东侧北渠边,一个小纸箱里传出微弱的时断时续的婴儿啼哭声。一位路人发现这个小生命后报了警。临河区公安局城关镇派出所民警赶到现场,发现纸箱里有一个刚出生不久的男婴,用小被子包着,左前臂缺如。他们将婴儿送到巴彦淖尔市社会福利院,给孩子起名党警缘,姓“党”,寓意孩子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健康快乐成长,“警缘”代表和民警有缘分。据推算,党警缘出生日期为2005年1月20日。福利院的阿姨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精心呵护这个小生命。

  2006年,记者去市社会福利院采访时,与警缘有过一面之缘。当时的小警缘被阿姨抱着,高高的额头,特别爱笑,看起来很聪明,是个人见人爱的小家伙,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警缘在福利院生活了两年后,2007年5月31日,荷兰的Herben夫妇正式收养了党警缘。从此,党警缘一直生活在荷兰南部的一个小镇。

  重返中国,已是14岁阳光少年


党警缘在家人的陪伴下过生日


党警缘与当年捡到他的民警武克剑

  一晃12年过去了,在荷兰父母的悉心照顾下,警缘长成了一名阳光帅气的男孩。翻译(内蒙古中国国际旅行社海外部业务经理李彦)告诉记者, 警缘的荷兰爸爸是工程师,妈妈从事社会工作。警缘现在读中学三年级(荷兰的中学是五年)。荷兰爸爸说警缘很聪明,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喜欢踢足球,而且特别善良有爱心,很喜欢帮助同学。他还有一个姐姐,今年16岁,也是被领养的中国孤儿。警缘与养父母和姐姐相处得非常融洽。这次是一家4口回中国寻根。之前,他们已经走访了警缘姐姐的出生地——安徽淮南,还去了成都等地旅游,目的是让孩子多了解中国。

  听说警缘回来了,巴彦淖尔市民政局领导、市儿童福利院领导及以前照顾过警缘的阿姨、捡拾警缘的民警、为警缘办理护照的民警都赶到市儿童福利院看望警缘。原巴彦淖尔市社会福利院院长谢生勇、现巴彦淖尔市儿童福利院副院长张亚平、当年捡拾警缘的民警武克剑、苏夫君,更是难掩激动之情,他们一个个把警缘拥入怀中,摸摸他的头、拍拍他的肩膀激动地说:“长大了!”“长成大小伙了!”“还和小时候一样爱笑!”

  离开故土12年,再次返乡时,警缘一口流利的荷兰语。即便语言不通,见到故乡的亲人,脸上不时露出略带腼腆的笑容。

  警缘和养父母、姐姐在当年捡拾他的民警及儿童福利院领导等人的陪同下,先后走访了警缘的捡拾地——大兰庙桥东侧北渠边及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原巴彦淖尔市社会福利院,参观了现在的巴彦淖尔市儿童福利院。

  在大兰庙桥这个让警缘人生发生重大转变的地方,当民警向警缘的养父母讲述捡拾警缘的经过时,夫妇二人一次次落下热泪,他们相拥着警缘,亲吻着警缘,让在场的人无不动容。民警武克剑的心绪更是难平,他没想到,12年后,他会再次来到这里,“看到当年那个不幸的孩子现在过得很好,我们心里很高兴。”

  “孩子是上帝送给我们最好的礼物”  

党警缘在原社会福利院的照片


2007年Herben夫妇收养了党警缘


党警缘和家人的照片

  “当我跌倒的时候,总有人把我扶起,当我哭泣的时候,总有人哄我开心……” 在 《感恩有你》歌声中,大家在巴彦淖尔市儿童福利院观看了福利院为警缘精心制作的电子相册,里面全是他在福利院期间的照片,有阿姨抱着的、有在活动场所玩耍的、有和小朋友过生日的……都是大家对他满满的爱。警缘的养父母一次次落下眼泪,是感动、喜悦的泪水。他们说:“警缘是上帝送给我们最好的礼物,感谢福利院把孩子照顾得这么好。大家付出了很多,是大家共同的努力让孩子这么优秀。”

  警缘的养父说,他们一家和警缘很有缘分。2005年1月20日是警缘的生日,也是他们第一次来中国收养大女儿、从内蒙古上空飞过的日子。后来,他们从民政部收养中心看到孩子的信息后,第一眼就喜欢上了这个孩子,那是从内心油然而生的一种爱,当时他们就决定收养警缘,虽然孩子有点儿残疾,但是他们并没有在意。在收养孩子前,他们读了很多抚养、教育孩子的书,给了他很多的爱,所以他才能迅速融入家庭。警缘去荷兰时刚会说点儿中文,两周后就学会荷兰语了,一年后适应了荷兰的生活。警缘和他们一家相处得非常融洽,给他们带来了快乐,他们对孩子非常满意。此次来临河他们特别激动、高兴,没想到时隔12年,想见的人都见到了。

  “中国永远是他的根”


党警缘给市儿童福利院赠送成长相册

  警缘的养父母说,孩子出生在中国,喝着中国的水长大,所以他永远有一颗中国心,永远割不断和中国的联系。因此,夫妇俩没有隐瞒孩子的身世,经常给他看他小时候在福利院的照片,经常提起他的家乡的名字,让他不要忘了自己的根在中国。现在警缘14岁了,他能记事了,所以他们联系了当年为他们做翻译、帮他们办理相关手续的内蒙古中国国际旅行社海外部业务经理李彦,趁暑假带孩子回来寻根,让孩子建立起和故乡的联系。夫妇俩表示,以后有机会会经常带孩子回故乡看看,让他永远记住这里是他的根,他的身上永远流淌着中国人的血液,希望他不要断了和中国、和故乡亲人的联系。中国和荷兰一直是友好关系,这也是他们愿意收养中国孩子的原因。警缘的养父母还表示,如果通过媒体的报道能找到警缘的亲生父母就更好了,到时候他们还会带警缘再回来。

  警缘的养父母向福利院赠送了孩子的成长相册和他们亲手制作的小点心。福利院也为姐弟俩准备了小礼物——羊绒围巾,让他们感受到中国亲人的温暖。警缘说:能回到出生地,看到这么多关心他的人很激动,以后要和这里的亲人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