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昔日“瘾君子” 今日创业致富人 江西一男子成功戒毒后重新收获事业和家庭

2019-07-17 19:44  来源:新法制报  责任编辑:王淑静
字号  分享至:

因家境殷实,从小到大,父母对独子周涛(化名)几乎是有求必应。20年前,正青春年少的周涛沾染上毒品,还天真地以为,自己不偷不抢,用自己的钱“买快乐不犯法”,直到被警方查获,他还认为是自己的运气不好,直至家破人散。

接连两次被强制隔离戒毒后,周涛才真正反省自己,在南昌市东湖区八一桥“626”服务工作站禁毒社工和父母的帮助下,终于回归正常生活。

因为吸毒几近家破人散

周涛是家中独子,父母从小对他宠爱有加。因家境殷实,对周涛几乎是有求必应。

身上从不缺钱,凡是钱能买来的快乐,周涛向来不计较。

1998年,正处懵懂年龄的周涛沾染上吸毒的恶习,周涛天真地以为,自己不偷不抢,用自己的钱“买快乐不犯法”,直到被警方查获,他还认为是自己的运气不好。

出来后,周涛不但不思悔改,反而变本加厉整天“吞云吐雾”,终于在2013年和2015年两次被强制隔离戒毒。

在强制隔离戒毒所,每到接见日,父母都会来看望他。“周涛,你父母来看你了。”因为来的次数多,很多人都认识他父母,每当听到这句话,周涛真恨不得找条地缝钻下去。

因为吸毒,周涛几近家破人散,妻子因不堪忍受选择了离婚,母亲甚至以死相逼劝他戒毒。想到日渐衰老的父母和年幼的女儿,周涛内心犹如万箭穿心般刺痛。

最近一次出所的日期到了,跟以往不同的是,到强制隔离戒毒所迎接他的不仅有父母,还有南昌市东湖区八一桥“626”服务工作站的专职禁毒社工。

“跌倒了重新再来!”

来到工作站,周涛才知道,昔日派出所的熊国华叔叔,退休后来到“626”服务工作站主持工作,熟人相见话题自然多了起来。

“熊站长,我这个不争气的儿子就交给你们了。”面对周涛父母的托付,禁毒社工不禁觉得身上的担子沉甸甸的,“我们有很多成功戒毒的例子,我们一定尽全力……”

随后,熊国华和周涛及其父母根据实际情况,“量身”制定了工作站、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戒毒计划。

按照计划,周涛不但要定时来工作站报到谈话、尿检,而且周涛父母必须落实家庭监督,最关键的是,周涛本人要有戒毒的决心和意志。

“人怎样都是一辈子,关键看你怎么选择。跌倒了不要紧,大不了重新再来!”从工作站出来,熊站长的话反复叩击着周涛的心灵。

“吸毒这么多年,父母始终没有放弃他,女儿将来还需要他抚养成人。”想起熊站长的肺腑之言,周涛便愧疚不已。

回家后的周涛几乎天天彻夜难眠,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迷茫。一天深夜,睡不着的周涛很想找人聊聊,他试着拨通了熊站长的电话。“小周睡不着吗?这很正常,很多人一开始都是这样…… ”

那天熊叔叔在电话里和他聊了将近两个小时,春风拂面般的感觉,让周涛觉得自己并没有被社会抛弃,体面有尊严的生活只有靠自己去争取。

戒毒后事业家庭双丰收

周涛和父母商量后决定,去广州堂弟公司里帮忙,并将决定告诉了熊叔叔。

堂弟做的是安防智能化系统营销,周涛从完全不懂到一知半解,整天跟着跑市场,逐渐精通市场,开始能够独当一面。

在广州的一年多时间里,除了工作,周涛一次都没有耽误按时回南昌到工作站报到。碰到以前的“熟人”,周涛会主动说:“我现在已经不沾了,没有意思,也没有用手机。”

周涛就是想“主动”封“熟人”的嘴,告诉“熟人”自己不想再沾了,久而久之,“熟人”也就知道他不再沾了。

其实,除了家人和熊叔叔,已经几乎没人知道周涛的手机号码。

转眼,周涛女儿要上初中了。他觉得,女儿小的时候没有陪伴她,长大了,更需要父亲的陪伴。

于是,在和堂弟商量后,双方决定在南昌开辟市场,由周涛负责。这样,既能照顾陪伴女儿,又不耽误工作。

现在,在南昌的公司业务人员有7人,由周涛负责市场开发。每月除了数千元保底工资外,签到订单还有提成。目前,周涛的事业蒸蒸日上,每月收入不菲。

前不久,周涛再婚,专门请来“626”服务工作站工作人员,并请熊国华证婚。现场,周涛看上去阳光帅气,一点也不像曾经吸过毒的人。

看着周涛一家其乐融融,对未来充满了信心,熊国华和社工深感欣慰。

谈及自己的过往,周涛充满深情地说道:“跌倒了,没什么了不起,大不了站起来,重新开始,挺过去,就这么简单。”(龚少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