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法医这个职业,
但并不代表我喜欢尸体。”
让陈年枯骨“开口说话”揪出命案真凶、让失散多年的孩子得以找到亲生父母……
她们每天面对的工作,比港剧《鉴证实录》中的一幕幕更为戏剧,并且充斥着紧张和忙碌。
从事法医的人不多,年轻人更少,年轻的女孩子更是寥寥无几。传统文化习俗,使人们对法医职业的偏见很难一下子转变。
而在北京通州分局刑侦支队的DNA实验室中,却有五个姑娘因相同的理想,走到了一起。
“死亡像是一本难以破译的密码,因为死者无法面对活着的人们讲述自己惨痛的死亡经历,只有法医才是破译死亡密码的人。”
面对旁人一次又一次的惊讶与不解,五人中的大姐靖鸿雁这样回答自己的选择。
第1则
-因热爱而不惧-
罗璇的一部分日常,就是与尸体“交谈”,让真相不因死亡而湮灭。
“我的工作对象主要是尸体。”
主要从事法医病理和法医临床鉴定的罗璇,在她所接受的解剖委托中,最多的就是死因鉴定,为死者排除或找出刑事案件嫌疑。
“我喜欢法医这个职业,并不代表我喜欢尸体。”
不管内心如何强大,女法医们其实也是普通人,她们对待尸体,既有人性上的尊重,也有专业上的淡然。
没有人比法医更理解尸体的价值,然而她们也一样会因为特殊的尸臭味感到生理不适,只是因为要为死者代言,她们别无选择,也不再选择。
要问什么样的尸体最让人无法直视,回答必定是腐尸!
“皮肤高度腐烂,尸水横流,尸臭味百米之外都刺鼻。在现场,就算你穿上防护服,再回去洗10次、20次澡,都洗不掉那种无法形容的味道。”罗璇的徒弟赵靓说。
从懵懂到初见,从实习到专业,从怯弱到坚强,几乎所有的女法医都曾经面对。
一个人的成长终究是需要过程的,大多数职业的成长过程温和而漫长,而女法医的成长却是在各种来不及准备的剧烈冲击下迅速完成。
第2则
-这是我的工作-
“港剧里面把粘着唾液的烟头往试管里一丢,电脑屏幕上马上就能弹出一个硕大的比对结果,那些都是戏剧化的描述,把法医工作简化得太简单了。”
在法医中心培训学习了一年的李雪说,事实上,仅仅是检材的提取,就是极其繁琐的环节。
血迹,是人血还是动物血?斑痕,是一种体液斑还是混合斑?
试验时,法医们拿起剪刀,将携带检材的物件剪成小片放入离心管,然后对DNA片段进行扩增,最后进入DNA图谱分析……一套流程走下来,至少要花费12小时。
通州分局刑侦支队DNA实验室承担着全区全部刑事案件的物证检验工作,每天送到实验室的检材就达数十份。
她们所需要做的,就是在固定证据的同时,也帮助案件指明侦破的方向。
影视剧里展现的法医都是衣着光鲜,工作环境舒适,而现实中,为了便于随时做实验、出现场,她们最常见的装束其实是作训服。
她们也从不用香水,因为“实验室里臭的东西本来就多,再混上香味就更受不了了,而且还会影响我们对气味的判断。”
对去年刚上班的宫春妮来说,加班不稀奇,熬夜更是家常便饭,因为离家太远,她甚至连过年都没有回家。
然而,对自己的马虎,对家人的愧疚,都不及有时无人理解的孤独。
一跟别人提到自己的职业,不是感到害怕的,就是嫌弃、不解、追根问底的。
畏惧者遍地,猎奇者众多,相知者寥寥。
第3则
-你看这美好世界-
由于工作时间忙碌,女法医们的社交圈子很小。即使是恋爱结婚,部分人也选择“内部消化”——
选择同在公安系统工作的爱人。
靖鸿雁的爱人,就同样是通州分局刑侦支队的一名刑警,老杨。如今,他们俩已经有了一个可爱的孩子。老杨总说小靖身上有光芒,她为死者伸冤,做的都是正义的事。
喜欢美食的李雪擅长烹饪,偶尔她也会自己动手做一餐饭,摆盘拍照发朋友圈;
心地善良柔软的罗璇喜欢小动物,不仅自己养了一只小狗,还总喂养照顾单位院里的流浪猫;
文艺青年宫春妮热爱阅读,各种散文随笔小说都是她打发时光的消遣;
性格安静的赵靓喜欢旅行,她更愿意行万里路看祖国大好山河……
脱下白大褂,摘掉白手套,她们的生活其实和大部分女孩子一样,平凡琐碎、多姿多彩。
第4则
-没有END的结尾-
她们来自五湖四海,虽然家乡较远、年龄有差、性格各异,但是相同的理想还是让她们走到了一起,共同为一个目标而努力。
她们也有恐惧、纠结和迷茫,但有更重要的任务,就是为死者合眼,给家属安慰,还社会正义。
为死者辨明身份、讨回公道,还原事实真相,这是她们五人一直以来共同的意向,也是五人以后工作中的准则。
在这最简单的话语里,
看到了五位女法医的真诚与朴实,
看到了一颗颗悲悯的情怀,
也看到了对生命最质朴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