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智慧司法云” 为立案、送达、审判加速

2019-07-16 15:21  来源:福建长安网  责任编辑:付静宜
字号  分享至:

  原标题:立案难、送达难,怎么办?“智慧司法云”:“别担心!我来搞定!”

  当下,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正“高速”渗透到各行各业,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崛起,运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打造的“智慧法院”正在全国如火如荼铺开。


群众在“智慧司法云”体验区了解网上立案流程

  在风起云涌的新时代浪潮中,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人民法院精准把握时代脉搏,找准司法实践症结,打造出一朵“智慧司法云”,逐步实现了立案、审判和执行各个环节的网络化、公开化、智能化,为群众提供立体化、一站式、全方位的网上司法服务。

  平台自2017年12月上线以来,已注册律师用户12921人,共收到12354件立案申请、79件保全申请,审查立案10494件。

  最多跑一趟的立案“加速度”

  “以前来立案时,4个案件就要用一个上午,现在网上立案,不用提着一堆材料来回跑,一个金融借贷系列200多个案件一下子搞定了!”7月5日上午,到鼓楼法院参加开庭的北京市盈科(福州)律师事务所邹瑞英律师说,自己是互联网时代“智慧法院”的受益者。而此前,在立案大厅办理业务,则是另一番景象:窗口立案排长队,等候叫号时间长,当事人跑断腿、法官接待压力大……

  面对诸多立案矛盾症结,鼓楼法院是如何摆脱这个困境的?

  “我们经过大量调研学习,结合鼓楼实际,在2017年12月,正式研发出‘智慧司法云’平台并上线,所有案件都要在3日内‘回应’,财产保全案件从申请到受理、交费、裁定、实施最快缩短至半个工作日内,大幅降低当事人诉累。”鼓楼法院立案庭法官翁云莺介绍。


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中,鼓楼法院展示的“智慧司法云”体验屏幕。

  今年5月6日,鼓楼法院“智慧司法云”平台亮相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吸引了不少群众驻足围观,给予热情肯定。近年来,该院在ITC自助立案、网络预约立案等一系列便民诉讼服务基础上,于全省率先推出“智慧司法云”平台,开通网上立案、保全服务,将诉讼服务由线下拓展到线上,由8小时工作时间延伸至全天候无假日,真正实现立案“一趟不用跑,最多跑一趟”,基本解决“立案难”问题。

  录入相关信息、上传起诉材料,民事立案“一键”提交,法院端收件同步零时差,申请、审批、受理、退回等各项业务全部在线上完成,线上线下零距离。

  值得注意的是,律师在提交立案时原本要在每个案件中反复填写当事人的个人信息,效率低且极易出现填错的情况,如今只要在网络立案“常用当事人”功能中添加一次当事人信息,后续使用时只需要点击选取对应常用的当事人,就能自动填充当事人信息,实现信息一次录入,全程使用。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现场体验网上立案、网上保全

  曾经最让当事人头疼的“补材料跑断腿”问题,如今亦能在“智慧司法云”平台上直接解决。立案法官在审查过程中,如果发现案件缺少材料、材料不规范等问题时,可直接在平台内回复,当事人或律师第一时间可以通过平台,了解到自己需要补交什么材料。补充材料后再次向平台发送申请,避免路途来回奔波,节省时间和交通成本。

  “我曾去法院立过案件,当时法官说要补充几个证明材料,我来来回回跑了三次才把案件给立好,现在上网就能传材料,方便很多。”市民刘先生告诉记者。

  如今,鼓楼法院又进一步对“智慧司法云”平台进行全面改造,“智慧司法云.鼓法e点通”平台即将上线,新增公安部安全认证、网上诉讼缴费等多项功能。同时,还在微信公众号、e福州等APP平台上开通网上立案入口,实现“指尖立案”零距离。

  新“智慧”助推送达“加速度”

  长期以来,民事案件法律文书“送达难”是各地法院普遍面临的难题。被告难找、找到拒不配合、被告下落不明……案件审判流程一拖再拖。而作为福州金融核心区,鼓楼区在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同时衍生出大量民事纠纷。

  案件数量与日俱增,鼓楼法院如何挪开“送达难”这块绊脚石?

  2018年11月,鼓楼法院成立电子集约化送达中心,联合相关企业并配置专职送达人员协助,对所有进入送达程序的案件进行集约化办理,创造性地自研了融合电话沟通、窗口预约、电子送达、司法专邮、外出送达、公告送达、委托送达、第三方地址修复为一体的一站式送达服务平台。

  “现在我们集中办理案件送达,先通过电话与当事人沟通,在征得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我们通过短信或电子邮件的形式对电子文书进行送达。这样当事人在手机上可以实时看到电子诉讼材料,不用像以前一样跑到法院拿文书材料。”立案庭法官韦信钱介绍说。

  “以前书记员要自己写好每个案件的应诉通知书、举证通知书、传票,并将每个案件的相应材料进行邮寄。因部分当事人下落不明,需要向已知的当事人户籍地址、住址、工作地址等多个地址分别邮寄法律文书材料,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邮寄费用。现在集约化送达形式更多,效率更高,既方便了当事人,也为我们省了很多事儿。”说起电子集约化送达中心的便捷,在立案大厅忙碌的法官黄昌杰感慨颇多。


工作人员正在处理电子集约化送达案件

  当事人找不到?大数据来帮忙。电子集约化送达中心的送达平台外网连接阿里巴巴大数据库,对原告提供的地址无法送达成功的案件,合法提取当事人近期的网络地址送达,极大提高了送达成功率。“在多起民间借贷案件中,寄给被告的文书信件被全部退回,我们通过电商平台提供的数据,成功将文书送达给被告。”黄昌杰介绍。

  是拒收还是下落不明?送达过程没有记录如何认定?电子集约化送达中心在支持各类送达形式的同时还能产生相应的音视频数据和各类送达回证,确保文书送达回证过程全留痕、全追溯、全保全。针对送达时间过长的邮件,鼓楼法院经与邮递公司磋商后设置了包括送达天数超过15天的邮件需出具送达情况回执,将每个案件平均送达时长的31天缩短至18天,提高了送达效率。

  数据显示,该院电子集约化送达中心成立以来,接受送达6140件,送达成功3120件,成功率同比提升13%,有效化解困扰已久的送达难题。

  “过去案件由各个庭室自己负责送达,存在各自为政、重复劳动、邮件送达退件率高等问题,不仅浪费了大量时间精力,效率还不高。电子集约化送达中心建成后,大大提高了首次投递的收件率,也让法官、书记员能腾出手来办好更多案件。”立案庭庭长林航对电子集约化送达中心的成效给予很大肯定。

  智能化跑出正义“加速度”

  “现对本案进行当庭宣判,判决被告刘某自判决之日十日内向某担保公司偿付……”4月22日,以某担保公司为原告的金融借贷系列案件在鼓楼法院开庭。经过法庭调查、法庭辩论等程序后当即宣判。

  如此高效率的审判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推手”?

  “今年开通的网上速裁功能,针对诸如网上立案的信用卡纠纷案件,我们发现其中有规律可循,于是简化审理流程,提高简易案件审理效率。”立案庭韦信钱法官介绍,在信用卡纠纷系列案件中,一个原告主体通常可能一次性提交上百件案件,案情简洁明了且有一定规律,但依照以往分入各业务庭进行审理的流程来看,不仅短时间增加法官办案压力,在简易案件上耗费花费大量审判资源,还有可能出现“同案不同判”的结果。


“榕e”诉讼平台

  于是,该院针对系列简易案件量身订造“鼓楼速裁模式”。“在银行、担保公司等为主体的金融类案件中,律师在网上批量立案时输入案件各类要素数据,‘智慧云’系统根据律师提供的各类要素数据与法院审查所需的证据进行智能逻辑判断,并能自动进行校正,最终一键生成裁判文书。这一程序在提高简易案件审理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了裁判文书的精准度。”黄昌杰法官介绍。

  数据显示,2019年至今,该院通过网上速裁功能速裁案件共805件,同比增长78.5%,大大提高了银行信用卡案件速裁效率,营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同时,该院紧跟新时代多元纠纷化解机制发展的脚步,在“智慧云”上构建调解中心。

  如今,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智慧司法云”经验进一步深化打造提升,在此基础上,建成福州法院“榕e”诉讼平台,今年7月1日在中院业务庭以及鼓楼、台江、仓山、晋安4个区法院进行试点,对外开展网上立案(榕e诉)、网上缴费等诉讼流程网上办理工作,为群众提供“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刷脸办”多维度诉讼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