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7亿个家庭,24.7%存在家庭暴力,平均每7.4秒就有一位女性受到丈夫殴打 。每年有15.7万妇女自杀,其中60%因为家庭暴力导致。这是来自全国妇联的统计数据。
在大多数国家遭受暴力的女性中,仅有不到40%的人曾寻求帮助,报警的不到10%。在中国,受害者平均遭受35次家暴后才会报警。这是来自联合国的调查数据。
2014年,湖北省监利县公安局民警万飞成立了蓝天下志愿者团队,帮助遭受家暴的女性,至今已接手超1200例。一起关注,向家暴说不。
2018年6月,监利县警方接到一起家暴报案,一名受害女性要跳楼。万飞接警方消息赶来时,发现女子独自坐在楼顶平台的边缘,单腿悬空。她不让警察和亲人靠近,哭诉着要求法院今天直接判决离婚。
万飞看到了转机,“我是一名社工,专门做反家暴的,我能帮助你。”他立刻联系了蓝天下的志愿者、监利县法院法官杨忠来到现场进行危机心理干预。与此同时,法院的执行警车也来到了楼下;同一时间,县妇联权益部的副主席罗雳也在楼下时刻关注着动向。女子的情绪逐渐稳定,最终被消防员安全救了下来。
选择跳楼轻生的家暴受害者
心理咨询师、监利县法院法官杨忠通过危机心理干预,帮助受害者放弃轻生
30分钟后,容城派出所就将有加害人签名的《家庭暴力告诫书》送达给当事人。监利县法院启动特别程序,2小时内下发了同意当事人夫妻离婚的《民事调解书》。
这起跳楼事件以家暴受害女性成功离婚收尾。参与救助的联动部门涵盖公安、法院、妇联、公益组织以及消防等。当时大楼出口处聚集了不少举着手机的围观群众,万飞拿外套挡住了当事人的脸避免二次伤害。
增加家暴的“成本”
做家暴干预这些年,万飞意识到,“夫妻离婚了,还是会有家暴问题!”
2018年下半年,万飞遇到一对因家暴离婚4年的夫妻。离婚后,男方不肯搬出女方的居所,两个人还有同居关系,女方并没有因为离婚而摆脱家暴问题。
万飞认为,想彻底摆脱家暴,就要彻底切断和施暴者的连接,但自杀绝对不是一个通路。
家暴有高致死性——受害者要么直接被打死,要么反杀,要么自杀。
2018年11月,一起家暴受害者自杀的案例让万飞印象深刻,这位受害者是两个孩子的妈妈,法医去做遗体检查,发现她身上有多处软组织受伤。事后侦查人员调查走访得知,丈夫经常打她,可她从来不说,不仅没有报警,对自己的家人也不说。
“她最终受不了了,丢下两个孩子,用结束自己生命的方式解决家暴问题。“万飞说,做家暴干预最怕受害者死要面子,认为面子重于生命。
面对生不如死的家暴受害者,万飞经常会问,“为什么不报警?”
“报警了,我还怎么做人呢?”听到太多这样的回答,万飞感到很着急。
在“万家无暴”收集到的1300多个案例中,首次家暴求助的仅2%。这意味着,更多的受害者不愿意向外求助,或者找不到哪里可以求助。
有些女性碍于面子,只向自己的父母倾诉,得到的回应可能是“忍一下吧,男人过了多少岁就没事了”。万飞说,实际上家暴受害者从这种话里是得不到力量的,“家暴受害者要向外求助,尤其是向公权力部门求助,报警最快。”
家暴只有0次和无数次的区别,大多数女性家暴受害者会患上“受虐妇女综合症”,当痛苦超过了临界点,自身的防御机制进入两个方向,一个是自杀;另一个是反杀,也就是以暴制暴。
“家暴泛滥的很大一个原因,就是零成本。家暴常被看做是家务事,清官难断家务事。实际上,按照法律规定,接到家暴警情,派出所必须及时出警,调查取证,依法处置。如果身边有人遭遇家暴,尽量报警。”万飞说。
“万家无暴”志愿者通过广播讲座倡导非暴力沟通
那么,遭遇家暴怎么办?
其一,向加害人或者受害人所在单位、居委会、村委会、妇联等单位投诉、反映或求助;
其二,向公安机关报案;
其三,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
如何收集家暴证据?
如遭受家庭暴力,除了要有反家暴的勇气之外,更要做到智勇双全,学习通过收集证据依法反家暴来保护自己。
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的法律规定及审判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在遭受家庭暴力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收集证据:
1.身份信息材料。包括申请人与被申请人的身份证、户籍卡、居住信息在内的能够证明公民身份信息的材料。
2.关系证明材料。包括结婚证、户口簿等材料证实申请人与被申请人之间存在婚姻关系、亲子关系、亲属关系、同居关系、抚养关系等。由于人身保护令所涉及的是特定的法律关系,故准备好相关的证明材料,确保申请保护的法益确属法律保护的范畴。
3.公安机关证明。公安机关的相关证据材料作为官方证明证明力最强的种类,是最应当予以重视的。在受到家庭暴力侵害时,受害人要及时报警并配合警方固定证据。按照法律规定,公安机关接到家庭暴力报案后应当及时出警,制止家庭暴力,按照有关规定调查取证,协助受害人就医、鉴定伤情;人民法院审理涉及家庭暴力的案件,可以根据公安机关出警记录、告诫书、伤情鉴定意见等证据,认定家庭暴力事实。
4.医院证明、病历资料等材料。以殴打为代表的家庭暴力行为一般会给受害人造成轻重不一的伤害,受害人应及时前往医院就医,通过医疗机构的诊疗病历来确定自身受伤情况。通过提供因遭受家暴而前往医院就医的诊疗记录,结合确切的事件经过、受害人对于加害过程的描述,能相互印证家庭暴力行为的存在。
5.证人证言。家庭暴力受害者的亲属、朋友、邻居、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的相关工作人员知道了解相关家庭暴力情况的,都可以作为证人提供证人证言,证明家庭暴力行为的切实存在。作为证实家暴行为的证据。
6.音、视频资料。包括录像、录音、照片等音、视频资料。无论是对于人身的直接伤害,或是通过打砸财物、言语行为间接威胁,都可通过录音、录像、摄影的形式将证据固定,反映遭受家庭暴力的真实状况,寻求法律的依法保护。
7.妇联、居(村)委会、受害人单位、法援机构、人民调解组织及其他社会组织的证明。受害人遭受家暴时,可以向以上组织求助,相关组织接到求助后,应及时处理,协助化解矛盾,提供咨询等援助,相关机构的证明亦可以佐证侵害事实。
关于家庭暴力,这些你要知道
家暴只有零次和无数次!
面对家暴一定要零容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