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汪是通州区检察院的一名负责公益诉讼的检察官。基于工作原因,我曾与他有过较长时间的接触。老汪这个人有个特点,卷柜的钥匙总是不离身!
第一次打开他的卷柜时,其柜中陈列与我想象的不太一样——缺少了些琳琅满目的牛皮纸卷宗,多了些成摞的红头白底文件。
一眼望去,卷柜最醒目的地方放置着一份通州区检察院服务保障副中心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红头文件。
其中,“我们正处于副中心生态环境建设提档升级的关键时期,作为副中心所在地的检察机关更应当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依法参与和保障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让副中心天更蓝、水更绿、城更美。”这句老汪还用红笔作了明显标注。刚想往下面看,卷柜就被老汪锁上,着急拉去我出去办案了。
四处奔波,疯狂记录只为留下青春印记?
今年4月,我和老汪一起筛查副中心公益侵害线索,发现有群众举报某村内一处养殖场存在泔水养猪、污染环境的情况。经初步判断,该问题直接涉及侵害辖区内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等公共利益,老汪带着我立即赶赴现场,开展初查和证据固定工作。取证过程中,我们发现该养殖场不仅设施简陋、环境脏乱、臭气熏天,而且未取得相应的备案、泔水养猪、粪污直排,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方面受侵害问题情形十分严重。
调查回来后,老汪向领导汇报案情,我在一旁记录。
“记得当时领导问老汪下一步有什么考虑,老汪说:“这起养殖污染侵害公益案,还仅仅是副中心污染防治攻坚这场大仗、硬仗、苦仗的冰山一角,我们需要以办案为抓手,唤起更多的关注、聚起更多的力量,协同作战、攻坚克难。”后来,老汪把案件汇报记录放入卷柜锁了起来。”
接下来的几个月,老汪带着我四处奔波,先后走访了区农业局、区环保局、区水务以及镇政府等多家行政机关。一方面是向他们送达检察建议书,另一方面是就农村农业污染防治问题,与他们座谈交流,倾听他们的困难,商讨解决方案。这期间,每一次座谈、讨论老汪都让我详细记录,并将整理完的记录锁进他的卷柜。
大量的记录工作让我感觉老汪是个记录狂魔,这么做肯定是想留点自己的青春印记,好以后有的回忆。
他说他的卷柜能锁住青山绿水
由于是轮训,老汪之后,我又跟其他检察官“搭伙”了一段时间。时间过得很快,轮训即将结束,我也该离开了。偶然看见内网挂上了一篇《我院收到xx镇人民政府关于检察建议书的回函》信息,我想还是应该在离开前和老汪正式告个别,顺便好好瞧瞧他神神秘秘的卷柜里到底都藏了点啥。
老汪放下手中厚厚的案卷,揉了揉眼睛,微笑着对我说:“就知道你小子得来看看我,先看看咱们办的案子吧”。老汪随手将案头的一份材料递给了我。“我们已经组织公安部门对涉案养殖人员采取了行政拘留措施,组织城管部门对全部涉事泔水运输车辆进行暂扣,并对运输车主作出每人20000元的行政处罚,同时聘请专业公司对涉案养殖场造成的环境污染进行全面治理和修复。下一步将对镇域内48户养殖大户、1668户散养户展开专项排查,认真做好辖区内养殖污染防治和禁养区内规模养殖场退出工作。”
“还不止如此哪!”,老汪露出骄傲的神色,“你不一直想看我卷柜里都锁了什么吗?去看看吧。
除了刚才给我看的材料,卷柜里还整齐的放着区农业局对涉案养殖场内6513头生猪进行采样检验检疫、区环保局对涉案养殖场环境污染行为进行行政查处、区水务局对涉案养殖场取用地下水资源进行检查处置等等检察建议办理情况回函。
临走时,老汪还意犹未尽地和我说:“公益诉讼检察官的卷柜不能总开着,那是青山绿水的一道锁、一层保护罩,开了就是生态环境出了问题,必须想办法把受损害的公共利益锁进去..... ”
近五年来,通州区检察院聚焦美丽中国、美丽北京建设,立足法律监督职能定位,充分发挥打击犯罪和维护公益的职能作用,在环境资源保护领域共筛查“两法衔接”环保线索300余件,摸排公益诉讼线索80余件,办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行政公益诉讼案件29件,建议行政机关查处环境违法行为50余起,督促恢复土地生态近百亩,用实际行动全力服务保障北京市城市副中心生态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