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武侠小说泰斗金庸大师曾这样定义“大侠”:为国为民,侠之大者就是大侠。今天,小编介绍一位传奇人物,聆听他的今昔过往。他被誉为“警侠”的董喜宽董老,他武艺高强,疾恶如仇,他爱岗敬业,多次参与了重特大案件的侦破,并经历了一场场铁血战斗的考验,荣立功勋。
个子不高,穿着很朴素,走路矫健有力,表面看起来很憨厚,但眉宇间透露着一股英气,黑黑脸上的每一道坚硬的皱纹都写满了故事,说起话来简洁,但声音洪亮,字字铿锵有力,透着一身豪侠之气,这是记者见到董喜宽董老后的第一印象,几句寒暄后,采访随即开始。
个人荣誉
1994年被评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
1997年被评为天津市“优秀人民警察”;
1998年荣立个人一等功,并被评为“全国公安系统廉政勤政先进个人”;
1999年被授予“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模称号”;
2000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
2004年9月被评选为“我最喜爱的十大人民警察”。
2018年被天津市公安局授予“发挥正能量优秀老同志”称号。
当年董喜宽在黑龙江北大荒插队,因为指导员的一句话,开始了他的警察生涯。其实组织上最初准备安排他到大连海运学院,但董喜宽的指导员说:“这人很正直,还喜欢武术,应该最适合当警察。”这一句话改变了他的命运,同年,他被推荐到天津公安学校学习。现在回想起来,很感谢他,因为他,董喜宽才能从事我自己热爱的事业。
这么多年,董喜宽不断提起的一句话: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自由最重要,倘若为尊严,三者皆可抛。当他穿上了警服,头顶国徽,成了一名刑警,那么警察的尊严就要用一生来维护,这就是他不变的从警初心。维护了人民警察的尊严,实际上也是在维护法律的尊严。
打击黑恶势力,抓捕犯罪团伙,历尽艰难困苦,多少次面对凶残的歹徒,我毫不退缩,勇敢地冲上前去,将其擒获;多少个扑朔迷离的复杂案件,董喜宽从蛛丝马迹中发现线索将其查破,正义的力量是我战胜一切困难的动力。当受害群众满含感激的泪水,握着他的双手时,董喜宽深知他们受伤的心灵得到了抚慰;当群众竖起大拇指,称赞:“警察,好样的!”顿时,董喜宽觉得一种无形的力量撑起了我的身躯,他深深地明白了党和人民的重托。
古书上讲:“警者” ,守护、护卫也;“察者” ,查察案件,揭露罪犯。惩凶除恶,匡扶正义,守护一方平安,他才是当之无愧的人民警察。
董喜宽是昔日警界的英雄,退休后他又当上了学生们喜爱、尊重的“董爷爷”
一个人的价值不是过去的辉煌,露脸的,丢脸的,都已经过去了,重要的是他现在的价值。
教育是百年大计,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关心下一代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善举。现在的社会环境不是很理想,有时董喜宽也感到非常的无奈,也非常的困惑,他是个充满正能量的人,所以他也希望把这种正能量带给孩子们。从警一日,为民一生。作为社会稳定发展的守护者,无论是警察还是辅导员,虽然身份变了,但那颗为国为民的初心和赤诚的情怀始终没有改变。
2012年,董喜宽在天津总工会的推荐下,被多所学校聘为“三结合教育委员会”委员,以社会辅导员的身份帮助学校和家长教育学生,陪伴他们健康成长。他深知这项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每次讲课都风雨无阻的按时前往。从2012年至今,他一直坚持这项工作从未中断。
此外,针对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他精心准备发言材料,从他自己的学生时代切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和热情。教育学生是事关学生们一辈子的大事,可能他的一句话一个动作就影响了一个孩子的一生。
虽然他只是做了力所能及的一些小事,但在天真无邪的孩子眼里,董喜宽俨然成了孩子们身边的“大英雄”。这一切让他倍感激动,也深感身上的神圣责任,他用他的绵薄之力为孩子们的成长多做一点事。
首先,和孩子们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2017年2月,学生们刚从欧洲参加比赛得奖归来,就第一时间到董喜宽家汇报这个好消息。
和孩子们一起成长,他也渐渐被孩子们感染,更加有活力,更加明晰了自己的初心,更加坚定了自己要当好校外辅导员的决心。
在和孩子们接触的过程中,他发现同学们都多才多艺,为了拉进距离,他决定学习电子琴。由于常年习武,我手指短,关节粗大,并不适合学琴,但是他并没有因此退缩。除了在老年大学按时上课之外,课程结束以后,董喜宽还坚持每天练琴,虽然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精神也高度集中,但是为了能更好的与同学们交流,即使再累再枯燥我都坚持了下来。
董喜宽从警以来破获过2000余起案件,让他感到最棘手的案子应该是2002年侦破的天津市宁河“苏老五”案。以苏达志为首的涉黑犯罪团伙在宁河县无恶不作,百姓苦不堪言。
能不能打掉“苏老五”,成为老百姓衡量公安机关能否秉公执法的一个标准,关系到人民警察的尊严。董喜宽当时感到压力大极了,作为百姓保护神的刑警,不抓住他们,他无颜见宁河父老。为避免打草惊蛇,他孤身一人打出租车日夜跟踪苏达志,终于摸清其落脚点和出行规律。
记得那是个冬夜,大雾弥漫,能见度只有几米,董喜宽打电话叫来两名专案组民警和一名协勤司机,决定实施抓捕。而就在侦察员向苏老五靠近的时候,他突然感觉不妙,拔腿就逃。他迎面挡住苏老五的去路,举枪对准了他。当时就大喝一声:“你再跑,我一枪打碎你的脑袋。”
苏老五踉跄一下,差点儿栽倒。董喜宽对周围苏的同伙吼道:“谁要是再动,我一枪就毙了他!”苏达志哀嚎道:“董队长,你一枪打死我吧!”董喜宽说:“再跑就打死你!”喝住了苏的随从后,他们顺利将苏老五抓捕归案。
事后,宁河地区知情的人们议论:“董队长的枪口顶着他姓苏的脑袋,他照样哆嗦。”
抓捕过程虽然艰辛,然而随后的审讯更是难上加难,八天过去了,苏达志的手下大小头目把他的罪行都承担了,再拿不到口供,就得放人。有同事就劝董喜宽说:“董队,让他回号吧,熬得够呛了。万一他心脏病发作,一头栽桌子上,你一世英名全完了。”
他当时回答:“这点事我还不清楚,但口供拿不下来,就得放人,你我都得成为千古罪人。我是组长,出了事我一个人担着,你们就放心干吧。”
而就在第七天的时候,董喜宽的老母亲哭着给我打手机说:“我知道你忙,轻易不叫你回来。这次,你爸爸真的不行了,他在昏迷中,总是喊你的名字。你就到医院来一趟吧。”董喜宽当时就对母亲说:“谁都可以走,唯独我走不了,谁都可以不来,唯独我必须得来,因为我是这个专案组的组长。”
经过董喜宽和专案组齐心协力的努力,在第九天凌晨3点,终于拿下了对方关键性的口供。
没能见到父亲生前最后一眼,成为他一生的遗憾。
然而面对这种人生遗憾,董喜宽深有感触:“身为警察,我不辱使命,为国为民,尽到了自己职责;作为儿子,在父亲生前,我已尽了自己所能尽到的孝,此心可对天!我把案子破了就是对父亲最大的回报,老父在天有灵也会理解我的!
对于黑恶势力,我们只有一种态度,一查到底、绝不姑息。警察要做到让坏人害怕,才能使好人安心。要有敢于碰硬的决心和勇气,当然也要善于运用智慧。让警察的腰杆硬起来,法治的尊严才能立起来。
另外,要明确几个概念。自信不是狂妄,你要相信自己,要勇于挑战自己,而决不能狂妄自大;勇敢不是鲁莽,不到最后关头绝不轻言牺牲;谨慎不是胆怯,做事前制定详细的计划,对于一些意外的情况,也要当机立断;谦虚不是卑微,作为一名人民警察,在任何时候、任何环境下,都要维护一个人民警察的尊严。
从董老的传奇人生中,记者深刻感受到:警察是把黑暗挡住,把阳光留给老百姓的人。当岁月的风在他脸上留下沟壑,当荣誉的勋章留在了昨天,他初心不改,本色犹在。
有人说,没有经历过生死的人,不足以谈人生。采访中,记者感受到他对生更加珍惜,对死更加通透,对人生更加坦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是他的处身立世之道,也是他对“侠”最完美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