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上午,中信公证处的公证员专程到牛街西里的业主马女士家上门送达物业公司起诉她的相关文书。除了送达文书之外,公证员还带着一个任务,看看能不能“顺手”化解这起物业纠纷。公证员承担送达工作是北京西城法院引入公证参与司法辅助事务的新探索,今天,法院又将这一模式向前延伸,尝试让公证员在送达的同时就地开展调解工作。
马女士被物业起诉是因为拖欠了自2002年以来十几年的物业费。在收到物业公司的起诉后,承办法官就与物业公司进行了沟通,当确定物业公司有调解意愿时,法院便委托在册公证员开展送达和调解工作。
6月27日上午10点,公证员来到马女士家,先将涉案相关起诉材料交给马女士签收,随后便向马女士了解起事情的原委。“物业费我没给不是没原因的。”马女士说:“您看看这小区脏乱差,水沟特臭,物业也不清理。而且小区里停车混乱,业主都没地儿停车……”
“那这个事您能接受调解吗?”公证员向马女士询问意向。“可以啊,其实我也不是不想给。我就是觉得物业应该承担起责任来。”马女士同意后,公证员随即联系物业公司和承办此案的速裁法官在线视频通话,现场开展调解工作。
在调解过程中,马女士、物业公司工作人员和公证员坐在一起,速裁法官在法院内通过手机视频连线全程指导监督。马女士将心里的对物业服务的不满一股脑道出来。
“您说的这些问题确实物业应该改进,但作为业主,您和物业公司签订过合同,就应该交纳物业费。”公证员转而也向物业工作人员提出完善服务的问题:“小区车位是业主共有的,业主私装地锁是不对的,应该清理。另外,我们在小区里都能闻到异味,这个物业应该给解决。”物业工作人员也就车位和环境问题向马女士做了些解释,并承诺下一步将联系相关部门争取解决。
经公证员释法说理,物业公司当场同意减免物业费1000元,马女士也承诺补齐欠缴的物业费。承办法官在全程指导调解之后,现场确认双方的调解协议合法有效。这起跨越十几年的物业纠纷得到了妥善化解。
据记者了解,为缓解人民法院“案多人少”的矛盾,高效、便利地满足群众多元化解决纠纷的需求,从今年开始,西城法院按照最高法院和司法部的相关要求,积极探索公证参与司法辅助事务新模式,尝试将委托公证外出直接送达与委托、委派公证参与调解相结合。由法院选拔政治素质过硬、法律基础扎实、沟通能力良好、协调经验丰富的公证送达员纳入特邀调解员名册,在册公证员接受法院的委托或者委派,对于速裁法官筛选出的当事人有调解意愿的诉前案件,在完成公证送达的同时通过远程即时视频技术就地组织调解。
整个调解过程由速裁法官进行在线指导,达成调解协议的,如当事人不要求法院出具调解书、也不申请司法确认的,则由公证员指导当事人办理撤诉手续;如当事人申请法院出具调解书或者进行司法确认,则由速裁法官审查无误后出具相关法律文书;未达成调解协议的,公证员保存相关记录材料交由速裁法官进行审理。
(记者:孙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