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这家享誉全国的派出所55载初心不改!三件“传家宝”承载东莱精神

2019-06-29 17:35  来源:平安龙江网  责任编辑:杨少伟
字号  分享至:

  在哈尔滨市有一家享誉全国的派出所——哈尔滨市公安局道外分局东莱街派出所。它始建于1946年,从1964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革命化、群众化、战斗化的公安派出所”起,东莱在半个多世纪里,先后荣获“人民满意的派出所”、“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集体”等300余项荣誉称号,被辖区群众誉为“百姓之家”。作为全国“公安战线永不褪色的一面红旗”,55年来,东莱这面旗帜越发鲜艳,并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实践中,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55年来,东莱精神永驻,这是民心所向。时间更迭,东莱的传统不变、宗旨不变、本色不变。东莱民警始终坚守着“百家熟”、“拒腐蚀永不沾”、“警民鱼水情”三件“传家宝”,继承和发扬着东莱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赢得了辖区群众高度满意和由衷的拥护与爱戴,成为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典范。

“百家熟”生成平安密钥

  东莱街派出所辖区是哈市道外老城区的最大“商圈”,不到1平方公里的面积,聚集着陶瓷、建材、种业批发等各类大小商户近500家,户籍8700余户,人口25000余人,人流、车流、资金流集中,打造平安稳定的社会环境,成为优化区域营商环境重中之重。

  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预防为先手棋。多年来,东莱街派出所以“进百家门、认百家人、知百家情、办百家事”的“百家熟”传统为核心,积极运用“传统+科技”的手段,深耕基础工作,强化基础防控,有效解决了入户、熟记、管理、控制的四难问题,拉近了警民关系,同时也统筹推进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发展。在此基础上衍生而形成“出租房屋分等级切块管理法”、“蛛网式公寓管理法”等一批成型的、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人口熟悉和管理经验,构筑起警民间沟通新桥梁,在辖区群众中累积起了信任和支持,激活了社会“平安细胞”。

  东莱辖区商户云集,人员复杂、流动性强。派出所千方百计让百姓参与进来、互动起来,共同维护一方平安。他们把学校、商户、物业、企事业单位的保安力量和市场摊主组织起来,组成了重要的巡防力量。通过警民联勤、义务巡防、邻里互助、商户巡逻等多元共治共享,科学划分网格,与楼栋长相呼应,治安防范聚点、连线、辐射成面。遍布街头巷尾、庭院楼道的“东莱群众”,成为派出所的“千里眼”和“顺风耳”。近几年,东莱街派出所通过群众提供的线索直接破案百余起,所内还涌现出全国“追逃能手”仲光波,创下了三年抓逃200人的全市派出所纪录。

  近两年来,东莱派出所紧跟科技发展步伐,率先探索“互联网+”警务新模式。在东莱街派出所监控室墙上,辖区被划分成若干责任区,由10余块分割屏幕与遍布辖区的300个监控探头实时连接,视频监控全时空、全域化、全覆盖,治安情况一目了然。值班民警盯着各路监控定点切换,对重点场所和主要街道进行无死角视频巡查,实现精确预警、精确控制、精确打击、精确防范、精确处置。借助辖区监控点位密集的优势,东莱街派出所探索建立了企业“探头站岗、鼠标巡逻、24小时人防”的人机结合智能防控模式,步巡、车巡、视频巡逻的“三位一体”巡控机制,最大限度为企业营造了安全平稳的治安环境。


  去年,东莱街派出所进一步织密“天网”、打造无死角、全覆盖监控系统。同时,将商户、物业、企事业单位的保安力量和市场摊主组织起来,择优纳入志愿者联防队,加强对辖区重要地段、高发案时段以及复杂部位的日常巡逻。

  此外,东莱人在“百家熟”的基础上,以楼宇单元为单位建立了“户户通”微信群,在辖区种子、鞋料、建材、大排档业户聚集的行业场所建立“企企助”微信群,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群防群治新模式。全所累计自建了行业场所微信群44个、消防管理微信群9个、辖区单元微信群160个、治安志愿者微信群12个。创新推出的群群通、微入户、微走访,标志着东莱民警正借助科技力量,不断夯实此前融洽的警民关系,为辖区多元共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民警许朕华在一次下片走访时,当当当,手机里的微信群响个不停。原来一名信息员在群里发了一张照片,显示某商家的一处消防隐患,许朕华立即联系业主进行整改。许朕华在走访中发现时代广场有监控平台,立即与商家物业联系,经授权将商场内64个摄像头通过手机软件接到了自己的手机上,可随时查看,实现了商家自查、警方巡查的“双保险”。

  当下,“百家熟”这一法宝依托互联网科技的支撑和带动,正不断释放出强大而持久的战斗力。年初以来,东莱地区的刑事案件发生率同比下降12.7%,治安案件下降23.5%,涉企案件发案数为历年来最低,辖区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连续多年走在哈市前列。


“拒腐蚀永不沾”永葆东莱清廉本色

  随着党和人民对新时代公安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公安机关锐意进取、改革创新的步伐必须加快。身为“公安战线永不褪色的一面红旗”,东莱人在加快前行步伐中,永葆公安机关对党忠诚、为警清廉的政治本色,将“拒腐蚀永不沾”镌刻在血脉里,融入到日常工作中。民警队伍实现了55年零违纪,派出所党支部21次获评公安部、省级以上表彰奖励。

  回眸往昔,历史的画卷从没有模糊过;放眼当下,东莱人在沧海横流中尽显清廉、干净本色。上世纪的60年代、70年代,东莱街派出所“拒腐蚀永不沾”的清廉形象,成为人民警察职业道德的标准和典范。当时的东莱辖区都是平房,现在商户林立,鞋料市场、种子市场、陶瓷市场、杂粮市场、地下商业街、娱乐场所众多,民警面临的诱惑和考验完全不同于以往。为了把自身完全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派出所在辖区11个居民委建立了《民主监督举报箱》,公开监督电话,聘请47名警风监督员。由于东莱民警作风干净,东莱辖区才能在55年时间里不涉黄、不涉赌、不涉毒,成为一片净土。

  2018年4月23日,哈尔滨市新任公安局局长履新第一个工作日的第一站选在了东莱。他要求东莱人再讲东莱故事,制高点上再登高,让东莱红旗高高飘扬。

  讲好东莱故事,东莱人首先要讲好东莱事。了解东莱的人都说,在东莱工作过的民警身上有一个规律:只要到了东莱街派出所,他们会自发地被“东莱精神”感染,生发出比原先更优秀的个人特质。新民警都喜欢到东莱街派出所工作,每当有新民警进所,所领导就会邀请曾在东莱工作过的老同志、老领导、老干部和在东莱地区生活多年的群众代表,讲述东莱的历史和老东莱人服务群众的小故事,组织他们参观所史展,讲东莱的光荣传统,讲老所长尹燕珩的事迹,体会警察职业的珍贵和神圣,教育他们过好金钱关、权力关和名利关,牢牢守住为警清廉、本色不改的政治本色,不断增强他们作为东莱人的荣誉感和使命感。民警毛琦就在入所第一天的笔记中写道:“今天,听了所长的介绍,感到肩上沉甸甸的,那是将东莱宝贵精神传承下去的重任。我觉得有一股力量在涌动,激励着我快速成长,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这些年来东莱典型辈出,对党忠诚、为警清廉的动人事迹举不胜举:老所长尹燕珩“没有党就没有我”的无限忠诚信念、89岁高龄的老所长张子良至今坚持每天抄写党章、全体民警每天中午必须回所内食堂吃两菜一饭的“廉政灶”……这些事例就像一枚枚精神钙片,通过代代民警讲述,注入东莱民警的精髓和脊梁。

  传承“拒腐蚀永不沾”这一传家宝,东莱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铸成了哈市公安工作的道德准则。面对时代的考卷,东莱民警用尽责担当,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合格答卷。

“警民鱼水情”铸就爱民丰碑

  跨越55载时空维度,“警民鱼水情”这一法宝风采依旧,一代代东莱民警与百姓之间的鱼水深情愈加浓厚,被一茬茬东莱民警悉心呵护,融入到了东莱人的血液中,散发出更加炫目持久的光芒。

  东莱街派出所虽载誉无数,但在民警心里最重的一项荣誉要数辖区群众自发制作的“百姓之家”牌匾。从上个世纪50年代的民警和群众“一帮一定点服务”,60年代的辖区群众婚丧嫁娶、贫困五保户等 “四必到”,70年代的昼夜服务、登门服务、代办服务等便民措施,80年代的 “向群众报告工作”,一直到90年代的便民服务卡以及“一次办成事,二次送上门”的承诺,到当下的延(错)时服务、借助科技手段的“五微”警务和“办事不求人”服务承诺,东莱街派出所群众工作方式方法不断创新发展。

  上世纪80年代之前,老东莱民警冬天帮老百姓捅烟囱、夏天帮助掏院子里的积水。如今,东莱民警在服务百姓上依然努力做好每一个细节。

  一位外地老人来所里办事,临走前说:“东莱民警就是不一样!”民警由金国问:“大娘,东莱哪里不一样?”老人回答:“你们对老百姓特别客气,说话好听。”“有时,我们自己到别的单位办事,为了把事情办成,往往嘴里要哥长姐短地叫着。但我们不会让群众在东莱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从心眼里就要尊重群众。”民警由金国说。

  金奖银奖不如百姓的夸奖,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几十年来,无论社会怎样变革,人口结构怎样调整,群众需求怎样变化,东莱坚定不移走过的道路,就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使命与担当。当下,东莱街派出所辖区外来人口占到五成以上的比重。这部分新居民对身份证、居住证的需求大,大多用来办理上学、乘车和买车上牌等手续,而且很着急。为此,在全省公安机关开展“办事不求人”活动中,东莱街派出所围绕程序最简、速度最快、服务最优,推出了以民警高霞名字命名的高霞帮办、简化速办、平台代办、视频商办、民警捎办等“五办”措施。

  小张是这一措施推出后的第一个受益人。小张和老公从牡丹江到哈打工,老公每天起早贪黑忙,刚坐完月子的她在家带孩子。这位新晋妈妈有心给宝宝办理医保卡,无奈自己出不来,实在没办法就给高霞发了微信求助。高霞立即启动了帮办服务,通过视频和社区工作人员确认了需要准备的材料清单,主动登门帮宝宝拍照、取走申报材料,证件制作完成后又送上门。像这种全流程帮办的故事,东莱街派出所还有很多。截至目前,针对身份证丢失的来哈办事入住旅店群众,可通过派出所研发的平台进行身份认证,免去来回奔波之苦,自试行以来,已有100多人享受到这一便利。


  走进东莱街派出所,温馨如家。互动触摸式显示屏、便民服务角、饮水机、常备药品、最新的户籍政策解读……这些经过再三打磨的细节,温暖了辖区群众的心窝。“我去看病,打不到车,民警就开车拉我去医院;我和老伴外出旅游,家门钥匙交给片警,给花草浇水的事就不用担心了。”居民葛海珠说,“他们做的,儿女都做不到。”这样的感受并不为葛大娘所独有,每一个东莱人都有切身体会。

  东莱街派出所一直坚持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倾力打造“警民鱼水情深”,不断在服务领域、服务举措、服务实效方面加以探索创新,在服务的重细节、高标准上力求实现突破,让群众办事快、办事易、办事舒心。东莱提供的不缺位服务,收获了百姓拥戴这座沉甸甸的奖杯,爱民的丰碑就在这一件件警民互动、服务群众的小事里铸就。

  榜样凝聚力量,使命呼唤担当。哈尔滨市公安机关1.5万名民警将在东莱精神的激励和鼓舞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按照“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强基层、强科技、强作风,吹响锐意进取、干事创业的号角,坚持政治建警、改革强警、科技兴警、从严治警,切实履行好职责使命,与所有东莱民警一起,共同谱写出辉煌壮丽、激情回荡的新时代哈尔滨公安工作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