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VR治疗、音乐治疗、运动治疗……告诉你不一样的戒毒新模式

2019-06-28 16:05  来源:江西新闻客户端  责任编辑:王淑静
字号  分享至:

    “一日吸毒,终身戒毒”,毒品是家庭和社会不能承受之痛,戒毒也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当前戒毒有哪些新方法新技术?如何破解“屡戒屡吸”怪圈?如何从“分段施工”到“联合作业”,帮助戒毒人员重塑“失控人生”?记者前往江西省数家强制隔离戒毒所进行深度探访。

  VR技术帮助治“心瘾”


  头戴VR眼镜,双臂贴着心率测试仪芯片,戒毒人员辛平(化名)坐在南昌市强制隔离戒毒所VR戒毒室里,开始他的第三次VR毒瘾评估和矫治疗程。

  电脑屏幕上同步显示着辛平此时正看到的画面:昏暗的房间里,装着冰毒的小壶正咕噜噜冒着白气,青年男女聚在一起吸食,神情迷离。

  镜头慢慢拉近,“吸管”近在眼前,辛平咽了一口唾沫,头不由地自主往前倾,双手不自觉地抖动,挨个把关节按得“咔咔”作响,此时,测试仪上,心率明显加速。

  精神萎靡、快速衰老、牙齿头发脱落、皮肤溃烂……短片紧接着展示吸食毒品的严重后果。

  此时的辛平双手交叉,身体缩成一团,像只受惊的鸟。“太恶心了,我很怕以后自己也变这样。”这是他取下VR眼镜后说的第一句话。

  以真实“沉浸感”为最大特点的VR技术正在成为戒毒人员斩断毒品“心瘾”的好帮手,并在我省一些隔离戒毒所投入应用。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将戒毒人员置于模拟的吸毒场景,建立起毒瘾与厌恶之间的联结,达到降低渴求度的目标。”戒毒民警介绍,在整个过程中,电脑还能实时记录下戒毒人员的心跳、眼动、皮电反应等各项生理指标,量化戒毒人员对毒品的渴求程度,进而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戒毒方案。

  除了VR戒毒康复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自闭症、老年痴呆等病症的经颅磁刺激治疗也是目前我省戒毒场所广泛使用的“黑科技”。


  戒毒人员肖西(化名)有3年的吸毒史。初入所的他有明显的脾气暴躁、记忆下降、敏感多疑等冰毒后遗症。“现在不那么焦虑了,一觉能睡到天亮,感觉记忆力提高了。”肖西告诉记者。

  以技术创新为引领,以科学戒毒为核心,全省各级戒毒场所积极探索戒毒新技术新方法的研发、运用和推广。目前,除省赣西强制隔离戒毒所建立毒瘾研究基地外,各强戒所都建立了戒毒新技术应用室,项目涵盖戒毒医疗、教育矫治和身体康复等多个方面,VR、经颅磁、中医针灸、中药戒毒等一大批新技术新方法被广泛应用。

  戒毒警察走出大墙

  南昌某建材公司里机器轰鸣,24岁的赵元(化名)神情专注地操作机械手臂,将产品打包装箱。很难想象,这曾是一名让父母伤心欲绝的“瘾君子”。

  自2018年9月解除强制隔离戒毒至今,赵元没有碰过毒品。他的改变,与江西省强制隔离戒毒所实施的“精准帮教,百人计划”工程密不可分。

  2018年11月,“精准帮教百人计划”工程在省强戒所启动。从在所期间到出所后三年内,对首批49名戒毒人员进行“一人一档一策”精准戒毒帮扶。戒毒警察走出大墙,通过回访、走访,掌握解戒吸毒人员就业、生活情况,整合戒毒所、合作院校、社区工作站、志愿团队、公益人士等诸多资源,协助戒毒人员修复家庭关系,进行就业扶持,减少复吸危机诱因,必要时,给予其心理援助和力所能及的困难扶助,帮助他们避免复吸、保持操守。

  “民警每个月都就会来看我,陪我聊天,帮我做尿检,鼓励我坚定戒毒意志!”赵元说。

  省强制隔离戒毒所教育矫治中心主任李久旺告诉记者。告诉记者,戒毒人员所处的家庭、社区、社会环境,是戒毒人员回归后保持操守的最大影响因素。大部分解戒吸毒人员面临社会歧视、家庭冷落、就业无门、生活无依等诸多压力,如果得不到关心和帮助,再次复吸的可能性非常大。

  “戒毒工作不能只局限在所内。”李久旺说,以前戒毒是“马路警察各管一段”。要让吸毒人员从不能吸,到不敢吸,再到不想吸,离不开强有力的打击收戒体系,更离不开精细化、个性化、贯穿始终的管理服务体系。

  在《禁毒法》《戒毒条例》的框架下,全省司法行政戒毒系统把戒毒工作向社会延伸,对解除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帮一把,扶一程”,积极开展后续延伸管理工作,先后在萍乡、高安、丰城、樟树等地建立了戒毒矫治跟踪站、社区戒毒(康复)指导站,利用戒毒所的专业优势,对解戒人员开展无缝对接、抗复吸援助、回归帮扶等工作,为照管戒毒回归人员、服务当地治安综合治理、构建社会化戒毒支持体系提供了有效载体。

  音乐治疗师成“常客”

  没有乐谱,从未受过音乐训练,要即兴演奏出一首打击乐,看似“不可能的任务”。可是,在鲁娜的指挥下,40余名戒毒人员用手中分配到的木琴、角铁、响板、沙锤、非洲鼓,“碰撞”出了动人的旋律。

  这一幕,出现在永桥强制隔离戒毒所举办的“626”戒毒场所开放日活动上。

  鲁娜是江西中医药大学音乐治疗专业的老师,她是戒毒所的“常客”。自从永桥强制隔离戒毒所与江西中医药大学设立“心理研究与实践创新活动基地”以来,她隔三差五就会为戒毒人员带来新的音乐治疗课程。


  “情绪是影响戒毒人员戒毒的重要因素。戒毒人员的心理防御较强,如何让她们放下防御,是心理康复工作的一个难点。”戒毒民警周景告诉记者,鲁娜和她的音乐辅导疗法和团体心理辅导团队的参与成为一个转折点。


  和鲁娜一样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配合戒毒所帮助戒毒人员重获新生的,还有来自社会各界的专业人士。近年来,全省各强制戒毒隔离所积极引入社会资源,打造社会化帮教新机制,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推进戒毒帮教工作。

  “肺活量翻了一番,认知功能也有改善!”这是武林(化名)进入永桥强制隔离戒毒所一年多来最直观的变化。

  因为吸毒,28岁的武林身体状况一度变得虚弱。“最糟糕的时候,上三楼都费劲,而且牙齿也早早脱落。”武林讲述。经过评估,戒毒所为他开出了运动戒毒的处方,其中就有健身操和健身气功。


  “在2018年全省新收治的2685名戒毒人员中,有1309人是病残吸毒人员。大部分强制戒毒人员由于长期吸食毒品成瘾,脑部组织受损,运动机能、平衡性、体质受到很大侵害。”省司法厅副厅长、省戒毒管理局局长邱荣飞介绍,近年来,省戒毒管理局联合省体育总会以及省内各高校的专家,对运动戒毒方案进行反复研究,设计出一套针对不同对象、不同强度的气排球、健身操、瑜伽、健身气功等康复训练合作方案。此外,还与省卫健委共同出台意见,推动全省戒毒系统加入“医联体”“医共体”和专科联盟,全面提升戒毒场所的治疗和救治能力。


  “我们将不断凝聚合力,变被动为主动,变独唱为合唱,变难控为可控,给吸毒者铺就一条新生之路。”邱荣飞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