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队伍中,与咱老百姓接触最密切的是社区民警,他们深入群众之中,倾听群众意见,了解群众疾苦,尽力为群众排忧解难,切实做好服务群众、组织群众、宣传群众等工作,对夯实公安基层基础工作,密切警民联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成都市新津县就有这样一位社区民警,辖区里最懂百姓所需的是他,也因为细腻的心思牵扯出了涉及数千人的诈骗案件,他就是新津县公安局五津派出所的杨刚
走心:考同为父母感同身受 成功找回出走少女
“你好,我是社区民警杨刚。”这位有着阳刚之气名字的男子,尽管形象硬朗,但交谈后却会让人惊叹是位十足的暖男。面带笑意,语气温婉健谈,说起自己的工作他形容自己”就喜欢与大家打交道,爱管闲事。“
2018年9月,一位女士哭着来派出所报案,“警官,我娃娃跑了,她还小万一出事我们咋个办哟!你一定要找到她哟!”原来,这位女士读初二的女儿离家出走,家人找遍了都找不到。杨刚接警安抚女士后,开始询问起女孩的日常情况,包括喜欢和哪些人一起玩,喜欢去哪些场所,为什么会离家出走。
了解到女孩最近爱和社会上的无业人士交往,又在青春叛逆期,杨刚对女孩的行踪有了初步掌控。但女孩不接电话,不联系任何家人朋友,要找到她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只有去她常去的场所蹲守,多问几个人,才有可能找到人。”
在无法确定的情况下,守株待兔对民警来说是最枯燥无味又是最花费精力的一件事。但想到父母伤心的表情,想到自己也有年龄相仿的孩子,杨刚对这样的焦急情绪感同身受,决定试一试。在女孩常去的地方,杨刚放弃休息时间硬是守了三天,终于等到了女孩的出现。
找到女孩后,由于不放心,他还专门做了开导工作,“娃娃在叛逆期,不是说找回来就对了,有些回来了还要跑,要给家长做好沟通。”
工作中,遇到群众求助“找娃”的事情并不少,杨刚帮忙找回来的也很多,经常有同事问他,咋个家长都不晓得去哪儿的娃娃,你就找得回来了呢?杨刚回答,“要懂他们的心思,也要用心,才找得回来。”
细心:留了个心眼,好友聊天他牵扯出了一件诈骗案
杨刚的细腻心思要从几年前他从事的工作说起,来派出所当社区民警之前,他在成都市看守所。
那个时候,他接触到很多违法人员,就喜欢和他们聊天,也喜欢在交流的过程中进行耐心劝导。在他看来,能真正了解一个人的内心,了解他所想所需,才能帮到别人。
几年的心理疏导工作经验,给社区民警的身份带来了难能可贵的“职业病”,尽管是一位基层民警,杨刚也习惯了对受理的每一件事多个心眼。
一次,杨刚的多心真的让他揪准了一个特殊的微信群。发现异样后,杨刚情况上报,成都警方顺藤摸瓜,竟然发现了一起诈骗案。
2017年,一个好友和杨刚聊天时,透露了一件奇怪的事:好友的母亲最近常常玩手机,在一个微信群里聊得热火朝天。好友偶然撇到,群名写着“精准扶贫”等打着国家旗号的“项目”。而不几天,群里还叫群员填写包括身份证、银行卡、家庭成员等个人信息。杨刚一听,感觉不对,“很像以前遇到的传销、诈骗之类的手法。”他让朋友把他拉进群里,要做观察。
在他进群的几天时间里,一有空就拿出手机来看群里聊些什么,有哪些人在参与。他发现,除了这个大群,还有一些小群,人数在几十到100左右。“都在喊填个人信息,后来就在喊交钱了。”一涉及到交钱,必有蹊跷,杨刚立马将情况上报。
后来,通过警方调查发现,这个群不简单:在各地通过微信诈骗,警方最终将该微信群内涉嫌组织非法传销的7名骨干人员刑事拘留。杨刚通过敏锐的直觉为大家挽回了损失,他常常玩笑称,这个案子是“聊天”聊出来的。
暖心:与祖国一起成长庆幸见证“民拥警”的变化
杨刚从警22年在他的工作中,群众的“大事小事都是事,读懂每颗心就能办好事。”他帮过自行车胎烂了的老人垫付修车钱,劝回过几十年不回家看望老人的子女,也努力帮助有涉案经历的群众落实户口办理。“每件事中,都有一个需要帮助和宽慰的心,你了解他们所想,读懂他们所需,自然就能做好工作。”
杨刚虽然担任基层民警3年左右,到明显地感受到了警民关系的变化。“以前一看到民警,群众老是有躲开的心理,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通过基层民警的努力,帮大家解决了各种问题后,群众对民警的态度也由质疑变成了拥护。
“现在看到我们都很欢迎,我们走访调查也很配合,这个是警民关系的变化,也是祖国发展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