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戒毒所开放日:一场“家所合力”的破局

2019-06-27 18:38  来源:上海政法综治网  责任编辑:杨少伟
字号  分享至:

中午的亲情会餐。有人接过奶瓶,一边哄着尚在襁褓的婴儿一边小心翼翼给他喂奶;有人拧开饮料瓶盖,慢慢倒上一杯,递给了满头华发的父母;有人一边说话,一边一筷又一筷给对面的人夹菜;靠墙一桌很安静,妻子陪他默默吃着饭,可不一会儿还是红了眼眶……

图说:夏阳所里,在民警的带领下,家属们开始参观活动。

6月20日,上海正式进入梅雨季的第二天。雨水褪去了前几日的高温,一股潮湿的气息在空气中弥漫开来。坐落在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附近的夏阳强制隔离所和青东强制隔离所(以下简称夏阳所和青东所),不约而同接待了一批外来客。这天,是家属开放日,紧闭的大门徐徐打开,戒毒所在这阴翳的天气里露出清晰的面容。

  破局一 戒毒难下决心?“软硬兼施”聚合力

“拥抱妻子的一刹那,我感觉到深深的懊悔”,夏阳所的王东这次已经是第二次被强制戒毒。去年在旅游归来的路上他被查出毒驾,也正是在那时,妻子震惊地发现,他又复吸了。

“刚进来的时候,我觉得万念俱灰,经常自暴自弃。”如今的王东已然平静,回忆着当初的感受。“我非常感谢我的家人没有放弃我!”入所一年多以来,家庭生活的重担落在了妻子的肩上,王东看在眼里却无能为力,但是妻子依旧每个月都来探望他,跟他聊聊家里的情况,“我们基本每周都有通信往来。”

图说:夏阳所食堂中午的亲情会餐场景。

  今年还在上幼儿园的孩子并不知道爸爸是因为吸毒与他分开,王东想到孩子,满怀歉疚低声坦言着对家庭的亏欠。虽然王东清楚,很多戒毒人员被毒瘾所困,他们可能会无数次在戒毒、复吸、再戒、再吸之间做生死轮回,但是他说:“毒品戒断的案例比比皆是,我也希望自己能成为其中一个,出去之后和家人开始新的生活。”

  中午的一餐饭,对李阿姨来说意义非凡。过去一年多的时间,她每月都会来看自己的外甥,但每次都隔着玻璃,那感觉犹如隔了万水千山。而夏阳所这次安排的亲情会餐,让他们获得了一个短暂但“看得见 摸得着”的相聚机会。

图说:夏阳所食堂中午的亲情会餐场景。  

外甥从小由李阿姨带大,彼此之间感情深厚,至今她还能清晰地回忆起他刚入所时的状态——沮丧、焦躁,谁的言语都无法入耳,她为此伤心、焦急,却也无奈。谈到变化,李阿姨连语气都轻快不少:“现在我们过来,他都跟我们说说笑笑的,也表达了戒毒的决心。”李阿姨与外甥坐在进门第一桌,她不断给外甥夹菜,终于有机会直接对着他叮咛絮叨、嘘寒问暖。外甥时而仔细聆听李阿姨说话,时而微笑回应。知道记者想采访,李阿姨表现出极大的配合度,她说:“我们一定要传递正能量。”

图说:夏阳所食堂中午的亲情会餐场景。

强制隔离戒毒所,顾名思义,有一定的强制措施。在这里,戒毒人员实行半军事化管理,每天按时起床,整理内务,参加康复训练、学习、习艺劳动等,每天晚上民警会对学员一天的表现情况进行总结。据夏阳所副所长查永刚介绍,夏阳所建立了四区流转制度,先通过生理脱毒区脱除身体对毒品的依赖,再经过教育适应区帮助戒毒人员适应隔离戒毒生活,此后,还有康复巩固区和回归指导区,帮助戒毒人员戒断毒品、重获新生。通过举办这样的活动,夏阳所希望能加强与家属、社会之间的合力,帮助吸毒人员成功戒毒。

图说:夏阳所食堂中午的亲情会餐场景。  

破局二 他们被关在“铁笼子”里?零距离走近他们的戒毒生活

早上九点开始,通过情况通报、民警演讲,李阿姨大致了解了夏阳所的基本情况,也意识到家属对于戒毒人员的重要性,并悄悄记下了民警教给家属们辨别家人是否吸毒的方法。之后在民警的带领下,家属对各区进行了参观。

夏阳所副所长查永刚通报该所教育矫治工作情况。

2018年5月,司法部正式部署建立以分期分区为基础、以专业中心为支撑、以科学戒治为核心、以衔接帮扶为延伸的全国统一的司法行政戒毒工作基本模式。目前,上海已建成“四区五中心”格局,四区指生理脱毒区、教育适应区、康复巩固区和回归指导区,五中心是戒毒医疗中心、教育矫正中心、心理矫治中心、康复训练中心和诊断评估中心。

从教育矫正中心、康复训练中心、心理矫治中心,再到戒毒医疗中心,还有习艺区、生活区,外甥一年多来的生活环境豁然展现在李阿姨面前。看着设备齐全的康复训练区,整洁干净的生活区,她多次向陪同民警表达感激。“以前看电视剧什么的,我以为戒毒所的生活环境非常恶劣,以为他们就是被关在‘铁笼子’里,今天一看发现完全不是,真的在我意料之外。”王东的妻子也不由地跟记者感慨。

图说:夏阳所里戒毒人员进行康复训练的场所。

上海在全国率先提出“4+1+1+1”戒毒康复运行模式,即每周4天劳动、1天教育、1天康复训练、1天休息。“4+1+1+1”模式也被列为全国戒毒系统今年重点推进项目,在全国范围内推开。以青东所为例,民警告诉记者,如果这一天是劳动日,那戒毒人员会被安排在生产车间进行劳动,每天固定时间上下工。如果这一天是康复训练日,那这一天的主要任务就是安排戒毒人员进行助于身体康复的训练运动。

图说:夏阳所里戒毒人员的生产劳动区。

目前,上海正在积极探索“运动戒毒”新路径,希望通过科学的运动锻炼来有效降低戒毒人员毒瘾渴求、减少觅药行为;希望让“运动的健康上瘾”逐步替代“毒品的有害成瘾”成为可能。在青东所康复训练中心,记者看到戒毒人员正佩戴智能可穿戴设备在进行各项康复训练活动。而在心理矫治中心,有家属现场体验了用来进行毒瘾评估、测试的VR系统,电脑屏幕能实时反映测试者的心理状态甚至可以看到眼睛移动变化,这让现场人员不禁惊讶:“原来吸毒场景是这样的!”

破局三“禁闭”两年会与社会脱节?公众的接受度是重要一环

社会变化日新月异,时隔两年的“禁闭式”戒毒,不免让人们疑心,回归社会后,戒毒人员还能不能适应社会环境和正常生活?在青东回归指导区,记者看到,左边墙壁挂着鲜艳的四张海报,是上海四大品牌的介绍;右边墙壁则张贴着垃圾分类的宣传。“一网通办”、 共享单车、滴滴出行、国际艺术展览……各种海报一应俱全。在这里,记者能明显感觉到“新鲜空气”在“流通”。

图说:青东所的回归指导区,即将回归社会的戒毒人员正继续接受戒治。

回归指导区细分为就业咨询室、所社衔接室等,即将回归社会的人员,需要提前一个月在这里接受培训和咨询。几乎每一天,回归指导区都排了课,时事教育、防复吸训练、回顾戒治生活、积极应对困难和风险等。据青东戒毒康复工作指导站站长沈志宏介绍,目前,在这个区域接受各项培训服务的有67人。

青东所曾对回归社会的吸毒人员做过跟踪调查,从就业途径看,政府或社工提供的就业帮助、个人努力、家庭支持是吸毒人员戒毒后获得工作机会的三大主要途径。而从实际就业情况看,九成以上的吸毒人员出所之后没有工作或没有固定工作。由此可见,吸毒人员的职业问题仍然是影响其回归社会的一大重要障碍。

图说:青东所回归指导区的墙壁上,悬挂着就业指导信息。

一位前来参观“开放日”的执法监督员代表说:“场所开放日搭建了所内与所外‘零距离’交流的平台,加深了社会各界对戒毒工作的了解和认识,希望以后能继续开展。”的确,这样的沟通和交流,增进了戒毒场所与社会各界之间的实际沟通和情感交流,有助于增强社会各界对强制隔离戒毒工作的支持,对那些曾经吸毒又回归社会人员的理解。

青东所的一位民警谈到,“公众了解了我们是怎么帮助吸毒人员进行科学戒毒之后,他们就能够相信,通过戒毒所的科学戒毒,吸毒人员确实可以戒掉毒品,这一点能让吸毒人员在以后的就业中获得更高的接受度。同时,公众的理解与支持也能推动我们戒毒工作更好地实施与开展。”

(文中涉毒人员及家属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