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西黎城:架起“连心桥”服务“一条龙”
十里春风,一枝独秀。去年以来,山西省长治市黎城县在15个县直单位开展综治中心标准化建设,此举不仅走在了长治市前列,也为全市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今年5月22日,长治市综治中心建设现场会在黎城召开,学习推广黎城经验。
15个基层综治中心,15个党委、政府了解民情的窗口、15个办理民生服务的平台、15个凝聚民心的纽带,学习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给黎城县的社会治理工作注入了强心剂,如今,他们的探索仍在继续,他们的创新仍在发酵。
抓好“一把手”工程
党建引领行业治理
“把县直单位综治中心建设作为县域治理的重要载体,不但规范了工作,提高了效率,更重要的是解决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有效提升了县域行业治理水平。”黎城县委书记杨红旗满怀信心地说。
2018年,黎城县大胆创新,结合自身实际,率先在15个县直重点单位建设了标准化综治中心。
之所以敢于勇开先河,是因为黎城县委、县政府有底气,有思路。
综治中心建设不是新课题,但怎样把综治中心建设成群众的依托却是个新课题。带着这个课题,黎城县政府没有盲目地上马建设,而是成立了县直单位综治中心建设课题组,先后多次组织相关人员赴浙江枫桥、安徽含山、河北涉县和周边的屯留区、潞城区等地就“枫桥经验”、“一乡一庭”、多元化解等基层社会治理方面的工作进行专题调研,并结合黎城实际,出台了《黎城县县直单位综治中心建设指导意见》。同时,组织召开全县县直单位综治中心建设动员会和综治中心标准化建设现场推进会,成立督导组,以高起点的规划、高标准的要求,整体推进县直单位综治中心标准化建设。
在建设过程中,各县直单位以“一个体系统揽”,建立起以单位党组(支部)书记为主任,分管领导为副主任、相关科室负责人和工作人员为成员的县直单位综治中心组织体系。综治中心的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范围,年初下达、年中对照查账、年底对号销账,责任化考核,数字化排队。主动向群众宣传综治中心服务内容、办理程序、工作要求,接受群众监督评价。
人员配备上更是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将一批素质优良、服务优良、作风优良、口碑优良的综治员、矛调员、仲裁员、法律顾问、心理服务人员对口配备到中心工作。
同时,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定期听取社会治理和平安建设工作汇报,县主要领导定期针对社会治理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题调研,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每季度召开一次“互学互比互评”工作例会,通过晒成绩,评优劣,营造学、比、赶、超氛围。县委政法委每月还定期收集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召集各单位负责人,结合重大议题协调集中处理。
党委在组织和政治上的全力支持和严肃督导,激发15个综治中心动起来、忙起来、活起来,一批典型示范点诞生,相继提炼出了一批好经验好做法。卫体局形成了“防控社会性、诊治专业性、康复开放性”的重点人员管控模式,做到了“应治尽治,应管尽管,应收尽收”。
近年来,全县没有发生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事件。人社部门以“服务民生”为目标,架起了干群关系“连心桥”,使劳动人事争议案件调解率明显增高,综治中心成为群众利益名副其实的“保护神”,并使很多当事人成了社会治理的志愿者。
“1+7+N”治理模式
构建行业综治中心
以单位党组书记为主任的组织体系建立,黎城县实现了综治中心由党委领导、保障“一个体系统揽”。群众接待室、业务办理厅、矛盾调解室、心理服务室、法律服务室、视频监控室、禁毒禁赌室七个基础功能室的建立形成七项功能支撑,实现了综治中心具备受理、调解、仲裁、审理、维权、法治服务、心理疏导、司法确认、社会风险隐患评估和应急处置等多项功能。
在标准化建设的基础上,黎城县提出各单位可结合行业部门特点、工作业务特点进行增减的思路,激发各单位创新综治工作的内在潜力和信心。各单位以综治中心为阵地,全面开展本行业各项便民服务。县交通部门根据交通应急事件处置特点增设应急装备室;法院突出信息化建设增设在线法庭、云上法庭;交警队为优化违章人员治理成效增设法治培训中心;人社局积极培育孵化社会组织,将劳动人事仲裁庭纳入综治中心等等,充实了综治中心力量,拓宽了行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平台。
单部门可解决的问题就地化解,多部门涉及的问题,15个县直单位的综治中心以联动联处为依托,工作联动、矛盾联调、问题联治,“一站式+一条龙”,对群众问题事项收集、上报、分流、处置,实行一站式办理、一条龙服务、一揽子解决。15个综治中心统一推行“首问负责+办结闭环”工作模式,首办责任单位、首办责任人对受理的问题事项建档立卡、协调处理、跟踪督促、办结回复,及时解决和回应。对群众关心、关切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更是在时效和质量上提出标准和要求。逐渐构建起以各基层综治中心为节点的治安防控体系网、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网、重点人员帮教网。
“网络+服务”
打造智慧黎城信息港
环环相扣,环环制约,环环督促,环环推进。各单位开始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课题上想办法、动脑筋,以智能化建设为突破,形成“网络+服务”模式,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黎城县根据行业特点为综治中心插上智慧的翅膀,利用便民客户终端,运用“网络+服务”,依托“雪亮工程”建设,搭建信息采集平台,打造“智慧黎城信息港”,全面推进综治中心信息化建设。
依托“雪亮工程”建设,县法院引进新一代智慧庭审终端——云上法庭,通过远程庭审系统开庭审理案件,为远在外地的当事人提供了远程庭审服务,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技术,打造了强交互、高智能的新一代智慧庭审。截至目前,已通过远程系统开庭审理案件23起。
2018年11年16日,黎城县市场局向黎城县博威商贸有限责任公司颁发了全县第一张全程电子化营业执照。市场局实行“网上申报、网上受理、网上审核、电子归档”,在“最多跑一次”基础上,努力实现“零上门”,让群众真正感受到便利和实惠。
“重在应用,贵在实效”。综治中心以点带面,以面成网,使得黎城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法官+互联网+调解”的诉调对接现代化。建成在线法庭,将线下调解工作延伸至线上,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诉调工作的效率。“民警+律师+调解”的警调对接一体化新模式。实行民警、律师、人民调解员联调联动、合署办公,确保了纷繁复杂的基层矛盾纠纷得到及时受理、妥善处置。“调解+审理+理赔”的交调对接便民化新模式。交警队、交调委、法院、保险公司协调配合,建立了“调解+司法确认+审理+保险理赔”一条龙矛盾纠纷处置新模式。
(本文转自山西法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