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霍东(化名)之前,记者“脑补”禁毒大队大队长形象——和蔡永强差不多——沉稳老道,泰然自若,不露声色之间伺机而动。
46岁的霍东更像是“养生中年人”——身材偏胖,穿polo衫和运动鞋,端着保温杯,臂弯夹着公文包,说话蛮和气的。
从警23年的他,警察的英气被刻意隐藏,更像是商人。
他最近看了几集《破冰行动》,对剧里最具浪漫色彩的角色李飞印象深刻,“承载着编剧的幻想,但真实的缉毒警不会那么鲁莽冲动。”他停顿一下,用手凌空横切一刀,“如果是那样,早被毒枭干掉了!”
《破冰行动》改编自一起真实的抓捕行动,“现实更加触目惊心,比电视剧更残酷。”霍东语气冷峻平淡,“拿命在搏,双方都是。”
拦截毒贩 上演公路“大片”
“6·26”国际禁毒日前夕,贵阳市公安局南明分局禁毒大队大队长霍东接受记者采访。
两个多小时访谈,即便聊到生死时刻,他的情绪仍旧少有起伏,“当警察的时间长了,对人性的认识会更加深刻,更加透彻,每天都发生很多匪夷所思的事情,缉毒警察需要强大的信念才能在黑暗中前行。”
“保护该保护的人,不做无畏的牺牲,但当牺牲无可避免时,也绝不会退缩。”这是他骨子里的理想和信仰。
今年三月份,贵阳市公安局南明分局接到线报,称一伙毒贩从云南购买毒品运输至贵州。
夜晚的高速公路,一辆小轿车急速奔驰,另一辆车几乎保持着同样速度狂飙,它既要与前车保持距离,又保证不会跟丢。
霍东和同事坐在后车,他们的眼睛紧盯前方,绷紧的神经如一支满弓的箭,随时破空射出。
不,还不是时候,高速路上抓捕相当危险,毒贩保不齐会干出亡命的事。
他在等一个合适的抓捕时机。
“霍大,有情况。”随车侦查员发现前车降速,行至隧道突然从车内丢出一个包和通讯工具。
霍东骤然意识到,对方察觉出危险,想销毁证据。
他一咬牙,“追上去,把包捡起来。”
黑包里装着5公斤左右的海洛因。
追踪继续。
前方有武装缉毒卡点盘查,前车冲关,行驶到收费站,再冲关。
霍东不敢再等,毒贩摆明了鱼死网破,他心里快速谋划,下令“和前车平行”。
在云贵交界处,两辆车几乎同时以150码的速度飞驰,霍东掏出枪指着对方,喝令停车。
那一晚,枪没有响。
那一晚,人赃并获。
那一晚,霍东惊出一身白毛汗,100多公里驰骋,任何一个环节出了差池,后果都极其惨烈。
枪声响起 冲上人行道的车
“禁毒和刑侦不一样,毒品案件,不会有人主动报案,得靠我们自己侦查,因为抓毒要抓赃。”霍东一再强调,“证据很重要。”
可对手都是一些拿钱赌命的亡命徒,要做到人赃俱获,缉毒警面临的危险可想而知。
有一次,霍东和同事在贵阳市观山湖区追踪到一名吸毒人员,驾车跟至贵阳北站附近。
对方见生面孔很警惕,听说要检查二话不说发动车辆逃跑,“那地方相对偏僻,我们做好了抓捕准备,这时,人行道上来了一名群众,站着看稀奇,该名吸毒人员驾车辆直直朝他冲过去。”
霍东心口一紧,幸好道上有棵树,挡住这波冲击。
树被撞弯了。
司机还要继续撞,霍东鸣枪示警,不听,不停。
霍东果断出手,一枪打爆轮胎,一枪击破挡风玻璃,司机腿部受伤,成功保护群众的生命安全。
他们从他身上搜出了一把猎刀。
事后,警方以涉嫌危险驾驶危害公共安全罪,对该吸毒人员刑事拘留。
当他打开车门时,看见驾驶座放着一把刀。“如果对方没有受伤,我们的缉毒警上前捉拿时很可能被猝不及防的一刀劈来。”霍的眉宇间有一丝阴翳,很快消散。
身为禁毒大队大队长,保护一线民警生命安全是他肩头沉甸甸的责任,他情愿自己置于危险之中,也不希望兄弟受伤。
上个月,在贵阳某地,一名吸毒人员抱着辅警从山坡上滚下来,而后逃跑。
霍东追查此人一个月,前两天,他带着禁毒大队副大队长、侦查员和该名辅警在路边一家麻将馆将人逮住。被捕时,对方眼睛里闪烁着凶光,满是不甘。
“如今,很多吸毒人员的行径堪称疯狂,甚至不惜玉石俱焚。”霍东分析道,一是受毒品影响过度亢奋或者暴躁,二是不愿意被强制隔离戒毒,加之身上毒品量多,意味着秘密也多,惊惶之下,其行为举动并非普通人所能理解。
卧底剧情 毒贩高超伪装术
“想要击破贩毒团伙,最好的方法是从团伙内部找到突破口,比如派卧底,像《破冰行动》里的赵嘉良或者《猎毒人》中的吕云鹏。”当记者就此向霍东求证时,他第一次露出笑容,“现实中,我们不主张派卧底,非常危险,而且攻克的难度系数很高。”
他说,贩毒团伙的关系是相当紧密,他们绝不会轻易见陌生人,“这些毒贩毒枭,关系的建立是从几克交易到几十克、上公斤,没有经年累月的铺垫根本做不到。”
“一张生面孔想在短时间内打入敌方阵营,还成为骨干,那基本上属于演电影。”
说起电影,他透露一个细节,现在缉毒警伪装大老板,冒充中间人,揣着大把现金到酒店开房交易的情节,已经过时了。
“你当毒贩不看剧。”
现在缉毒警和毒贩的较量,是走科技路线。警方采取更先进的侦查手法,包括部署大数据精准打击,“人还没回过神,已成瓮中之鳖”。
大毒贩还有一种情况是很多人不掌握的,他们基本不吸毒。
这和“东叔”(《破冰行动里的林耀东》)很像。
“一来,吸毒被抓几率高;二来,吸毒脑子容易犯糊涂。”霍东说,这些贩毒头目很精明,他们管得住自己,又用毒品控制小弟,在日常生活之中和普通人完全没两样,身份可以在黑车司机和包工头之间自由切换,城府之深,旁人难料。
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
缉毒警们化身为工人、背篼、夜店玩家潜伏四周,一有异动果断出手,令对方措手不及。
两年来,贵阳市公安局南明分局共缴获毒品百余公斤。
赫赫战果是对毒贩最大的打击。
毒门似海 从此人生是路人
霍东告诉记者,贵阳的毒情是海洛因“坐”头把交椅,冰毒为二当家,麻古及一些新型毒品是三当家,大麻是小弟。
“贵阳很少发现大麻行迹,只一次,我们在鹿冲关附近的公寓里发现毒贩种植了满满一屋子大麻,就像走进‘热带雨林’。”
他更忧心的是冰毒、麻古之类的新型毒品带给年轻人的危害。
冰毒的学名叫“甲基苯丙胺”,吸毒人员用“冰壶”来吸食的方法叫做“溜冰”。相较于海洛因的镇定,“溜冰”的人早期大多性欲旺盛,需要通过性行为“散冰”。
现场,不堪入目。
霍东说,“溜冰”成瘾者,以每天要强迫性服用大量毒品为待征。这些人已对毒品产生了较强的依赖性,毒品成为他们生活的必需品,否则他们难以度过。夜时必须用安眠药镇静他们高度兴奋的神经,弥补“溜冰”作用后期的不快效应。次日又开始这种恶性循环,如此反复,不能自拔。不仅把人“掏空”,还把家“吸空”了。
霍东目睹过太多案例。“一克冰毒1000多元,起先一克就能满足,到后面需求量高,积蓄越吸越薄,直至干涸。由于一群人总在一起吸毒,他们就一个家庭接着一个家庭的吸,像吸血鬼不停。再后,家被吸空了,有的女生当起‘冰妹’出卖肉体,只为吸一口冰。”
冰毒吸一次就会上瘾,长期滥用会导致器官性脑症候群;停用之脱瘾症状则包括精神呆滞、昏睡、易怒、烦躁不安、忧虑,有自杀的倾向;过量吸食可致急性中毒,甚至死亡;重复使用会产生中毒性精神病,表现有被害妄想、幻觉,多为幻视,也可能出现听幻觉和触幻觉。
怎么看,都是困局。
一声叹息。
霍东道:一入“毒门”深似海,从此人生是路人。
“别入局,别好奇,别让亲人流泪,别等到生无可恋才后悔。”是他对年轻人想说的肺腑之言。
为了尽可能地守住这条底线,霍东将自我的人生过成了“马赛克”,孤独而壮烈地前行,守护着每个平凡人的平凡生活。
他说:不后悔。(刘丹 邹敏 杨绍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