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梧桐花”团队:未检人的专业化一直处于爬坡过坎进行时

2019-06-24 21:38  来源:福建法治报  责任编辑:郭莎莎
字号  分享至:

  原标题:专业化,让权益保障最大化!这里的未检人不仅是检察官,还是……

  每次进校园巡讲结束,来自福建省泉州市检察院“刺桐花”团队的吴端端,总被学生们围拢着,或签名,或加微信,俨然成了大家心目中的明星。

  一堂短暂的法治课,就被大家当作良师益友,为啥?“端端姐,我们都喜欢听您讲的课。”孩子们拉着端端的手,说着心里话。

  把法条、案例讲得深入浅出,生动有趣,让未成年人听得懂、记得住、有启示,端端下了苦功夫,让自己走上讲台也能像专业老师一样,受到孩子们的欢迎。

“刺桐花”走进丰泽区第二实验小学

  从2016年6月至2019年5月,福建未检等部门检察官根据最高检、教育部联合部署的“法治进校园”巡讲活动,已在4500所中小学、幼儿园巡讲6100场法治课,受众近260万人。

  未检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做好未检工作,专业态度、专业水平和专业精神,一个都不可或缺。省检察院检察长霍敏表示,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民族希望,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事关每个家庭的幸福,检察机关要用最专业的司法保护,提供更优质的法治产品,让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最大化。

  让自己更专业,未检人一直在努力

  办案,对检察官来说,法律是专业的,但未检工作不止于办案。

  既当护法卫士,又当普法先锋,给学生上课讲法,防性侵、防欺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未检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未检部门检察官履职,在案内案外、案前案后当好各种角色,未检人一直在努力。”省检察院第九检察部副主任王曦说。

  为了给孩子们上好课,端端和她的团队对每一项工作都向专业对标。编教材、做课件,开发防性侵课程,她们参考了上百份教案和PPT,多次请教资深授课老师;拿出初稿后,请老师挑刺打分,一稿不行再做一稿,甚或推倒重来,每一个细节都精心打磨,直至审核通过;再找孩子们沟通,了解孩子们更喜欢哪种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

  泉州市检察院未成年人刑事检察部主任、“刺桐花”团队负责人洪藜莹告诉记者,课程开发出来的两年时间里,泉州市两级院未检干警已经在本地开展了45场宣讲,在校园内外引起积极反响。一名政协委员说:“我是一个三年级女孩的母亲,我郑重地拜托检察官,把这个项目向全社会推广开来,让我的女儿和更多的孩子也能听到这节课。”

“刺桐花”团队合影

  课程开发过程是艰辛的,能让孩子们受益是快乐的。端端在她的《课程巡讲炼成记》中写道,“那时,恰逢最高检、教育部联合向全国检察系统公开征集优秀讲师和优秀课程,该课程最终入选‘法治进校园’全国巡讲团,我成为巡讲团成员。”

  此后,“刺桐花”团队又开发了“扫黑除恶”“远离校园暴力”“警惕非法校园贷”等新的巡讲课程。创作音乐电视歌曲《青春保护守则》,在当地市区各大路口的LED电子屏及梯视滚动播放。

吴端端为同学们带来一场题为《扫除阴霾,守护校园清朗天空》的法治课

  2017年9月,端端站在南安一中讲台上,向500多名师生宣讲《向“校园暴力”亮剑》,网络全程同步直播,当天在线观看人数达到32万人次。生动的课程,精彩的讲演,热烈的场面,让福建一名在美国上学的初中女生受到了感染,她用中英文发来信函,表示了自己成为“刺桐花”团队海外义务宣传员的愿望。

  做好未检工作,当好履职角色,福建未检部门不少干警自学犯罪学、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知识,努力在非专业领域让自己具备专业知识或专业资质,以专业水平和专业能力提升未检工作品质。以“刺桐花”团队为例,45名成员中,取得国家二级、三级心理咨询师资质证书的就达18人。

  人们看到,福建未检检察官这样的角色:出席法庭,有公诉人风度;校园巡讲,有老师风范;开展帮教考察、教育引导、心理辅导、精神抚慰等,成为孩子们知心的“大哥哥”“大姐姐”。

  做专业之事,让更多品牌专业团队涌现

  1986年6月,全国首个“少年起诉组”在上海长宁区检察院建立,30多年来,各省检察机关普遍设立未检机构,到2018年,最高检设第九检察厅专司并指导全国未检工作,标志着未检工作向着专业化规范化之路迈进。

  为全面开展未检工作提供专门机构保障,福建检察机关从未停歇,努力在探索中前行、在改革中强化,以专业部门和专业力量保护未成年人权益最大化。截止2018年9月,全省9个设区市院、平潭检察院和59个基层院设立未检独立机构,占总数73.4%。泉州、三明、莆田、龙岩四地实现两级院未检独立机构全覆盖。

  不仅如此,有条件的地方积极开辟未检专用工作室、一站式办案场所。晋江、漳浦等多个试点基层院在社区矫正中心设立未成年人检察室,探索开展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活动监督,创造更符合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办案环境。

  随着机构建设的推进,长期困扰未检部门“专人不专”的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目前,全省共有专职未检人员182人,占全部未检人员的57.6%,兼职未检人员134人。同时,福建在全国率先探索引入青少年司法社工机制,有57个检察院与青少年司法社工建立合作关系。福州地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形式,从11个未成年人保护社会服务机构,引入司法社工57名,逐步将合适成年人到场、心理疏导等工作交由专业力量承担。

  在专业能力建设方面,省市两级未检部门通过组织培训、举办竞赛、召开现场工作会、鼓励地区间交流互访、支持未检人员参加心理咨询师考试、评选优秀维权案例、转发先进经验材料、培育基层创新实践项目等方式促进未检人员比学赶超,提升未检专业素能。

帮教对象给福鼎检察院“红树林”团队送来锦旗

  在队伍建设方面,福建未检部门涌现出一批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优秀未检团队,如泉州“刺桐花”团队、福鼎“红树林”团队、顺昌“检察官姐姐”团队等,他们倾情未检,用心工作,用爱温暖,而被孩子和家长们信赖,在未成年人保护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当地树起了好口碑。

  “这些团队既苦练内功扎实落实未检特殊程序规定,又勤于外宣广泛传递‘少年司法’理念,为推动全省未检工作专业化发展起到示范作用。”王曦说。

  专业化之路,爬坡过坎只有进行时

  未检部门办理未成年人犯罪和未成年人受侵害的案件,对他们实行双向保护,不是想像的那么简单,对专业化的要求比起普通刑事案件,一点也不低,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是一起由5名在校生和校外人员组成的小团伙,涉抢劫、敲诈勒索罪。家境贫困、居无定所的未成年人卢某长期受欺凌和钱财勒索,是被害人中身心受伤最重的一个。案发后,涉罪未成年人的个别家长甚至还多次骚扰恐吓卢某及母亲,要求其改变口供,给卢某造成了严重的心理障碍。

  针对此案特点,福州市鼓楼区检察院启动一系列保护措施:实行检警协作,为被害人随时提供人身保护;联系社工做家庭困难调查,申请司法救助10000元,解决卢某学习和生活费用问题;联系律所,提供法律援助;联系心理咨询师,对卢某一对一开展专门心理辅导、干预,帮助卢某消除心理阴影。

  检察官介绍,办案过程并不简单,该案部分被告人拒不认罪,经历了两次退回补查,也进行了自行补充侦查,排除非法证据,既有删减事实又有增加罪名,顶住了无理上访的压力,发出了纠正违法通知书和检察建议书。一审判决后,检察机关提请抗诉。最终,五名被告人均被判处实刑。

福建省优秀检察官、鼓楼区检察院未检办主任吴云玲对涉案未成年人进行疏导

  打击和保护救助并举,程序与实体并重,鼓楼区检察院未检工作专业化办案水平和专业保障机制,在这起案件中得到检验。一名长期在公诉部门转岗到未检部门的资深检察官对记者说,未检特殊程序多、特殊文书多、特殊规则多,要全面充分地履行未检职能,不专业或专业化程度不高就难以达到预期的办案效果。

  “事实上,未检专业化之路还须爬坡过坎,跨过一道道门槛。”王曦说,在专业化建设方面,目前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始终存在;未检专业思维不够到位,把未检案件办成普通公诉案件,没有体现出未检案件的特殊性,淡化了未检的独特价值;部分未检人员对工作规则不熟悉,对专业问题思考不深入,监督能力不高、主动性不足,监督工作碎片化,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此外,眼下基层院正在进行内设机构改革,在“3+2”或“5+2”组织架构下,单设未检部门变得更加艰难。在此情况下,确保未检案件专人专办或确定相对固定人员或办案组,最大限度地保护未成年合法权益,或对办理未检案件实行区别于普通案件的考评办法,激励检察官“办理一案,挽救一人,教育一片”的最佳办案效果,考验着基层的智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未检工作面对特殊对象,适用特别程序,要教育得法、感化有力、挽救有效,决定了未检工作要走专业化道路。对未检专业化建设现状及存在的不足,福建省院未检部门进行调研,提出了补短板、强弱项、重自强、促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加强队伍建设,打造品牌团队。以业务培训,提升未检人员专业化水平;建立人才库,培养未成年人检察高端人才;继续培育、打造以市级院为龙头的优秀团队,形成未检专业品牌,引领队伍建设。

  ——评选典型案例,发挥指导作用。总结具有代表性和示范意义的典型案例,在准确适用法律、把握刑事司法政策、做好帮教挽救方面,为基层院办案提供指引。

  ——创新工作机制,促进健康发展。开展专项监督活动,做好案件质量评查,建立重大疑难和热点案件请示汇报、备案审查制度,进行业务分析通报,掌握未检特点规律,加强和完善综合考评机制建设,激发工作潜能和活力。(记者张仁平 雷闽娟)

示威者暴力袭击警察致13人入院治疗 香港警方拘...

香港警方表示,示威行动出现更多暴力是对香港法治的严重冲击。

因下肢行动障碍“不予录取”法院怎样判决?

法院:“不予录取告知书”违法!

马鞍山女子哭诉遭反转:醒醒吧!政法机关不是 ...

一场自导自演5000万点击量的闹剧!

一家三代从警70年 风雨警涯诉说“新警察故事”

一生为警,一世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