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20家中央媒体齐聚江西,只为这件事!

2019-06-21 18:22  来源: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官微  责任编辑:陈叶军
字号  分享至:

  热

  热

  热

  在艳阳烈日的陪伴下

  6月14日

  最高人民法院组织的

  #老区法院 再谱新篇#

  中央媒体赴江西法院采访活动

  正式启动

  小编跟随大部队

  一起踏上中国红色司法路

  我们新华社的前身红色中华通讯社也是在江西瑞金成立的,我们新华社的老社长穆青先生曾写过“勿忘人民”,这句话也一直是我们新华社记者座右铭。我想,在这个方面,人民法院和我们新闻工作者的初心都是一样的。

  ——新华社记者 李 放

  一路上

  小编对记者的崇拜

  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整整六天

  在大巴和目的地间不断转换的记者

  不说苦,不喊累

  开启工作模式后

  眼神坚定、提问犀利、态度敬业

  37°高温

  也不能阻挡他们探索的心

  身扛“长枪短炮无人机”

  游走在每一处

  生病更是小case

  工作才是王道

  

▲ 一个人+两台单反  ▲ 无人机出场

  ▲带病坚持

  一个人

  就是一支队伍

  白天采访夜间写稿

  妥妥收获小编迷妹一枚

  ▲部分工作照

  从首站南昌到最后的寻乌

  辗转1000多公里

  大家都收获满满

  掩藏在岁月里的司法历史

  和等待被展示的司法成果

  都被他们一一记录下来

  人民法院报韩璋

  这一路感觉太棒了!南昌市的桃花法庭虽然没有桃花,但是在这挂牌的南昌市第二金融法庭提出的“分调裁”为主体,以类案专审和信息化建设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工作思路很给力,已经实现了批量立案、批量送达、批量庭审上百个案件,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可总结的经验。

  中国网郑亮

  我自己最感兴趣的是井冈山的“生态旅游法庭”,配备的小车就是一个小法庭,无论是游客还是当地居民,一旦发生纠纷,只要拨打0796-6552519,法官们将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了解情况,并快速受理、裁判和执行。他们最快的时候从开庭到办结,只用了10分钟!

  中新社吴鹏泉

  法院在我的印象里带点“冰冷”气息,但赣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的诉讼服务大厅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无论是格局还是装饰都非常温馨,给当事人营造出舒适的诉讼环境。另外他们的一站式诉讼服务平台,正深入推进网上立案、跨域立案、多元化解等重点工作,便民又利民。

  ▲赣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法援工作站

  人民法院报姜佩杉

  曾听闻瑞金的叶坪人民法庭与其它法庭都不一样,因为它毗邻“共和国摇篮”国家AAAAA级景区,为了保持与景区布局统一性,外墙采用全红色,所以它还有个别名:红色法庭。这个法庭24小时不打烊,推出的“假日法庭”,“时令法庭”,也受到群众认可,利用群众空闲时间主动开展调解工作,做到不违农时,上门调处纠纷。

  中国法院网董星雨

  寻乌法院推进乡村治理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推动从源头上化解矛盾纠纷,逐渐形成了“联村共治、法润乡风”的“寻乌经验”。目前,寻乌县已有16个“无讼村”,2018年来该院新收诉讼案件出现拐点,实现止增下降。必须点个赞!

  每一站都是一次学习

  以下两位记者

  在行程结束后

  接受了小编的采访

  这次活动的感受是?

  先后赴井冈山、瑞金、赣州等地采访,接受了一次革命的洗礼,深入了解到老区法院在新时代不忘初心使命、传承红色基因的创新佳绩,感到心潮澎湃、不虚此行。

  ——中国长安网王淑静

  此次最高人民法院率中央媒体一行来到革命摇篮——江西省,先后赴井冈山、瑞金、赣州等地采访,有幸作为其中一员,接受了一次革命的洗礼,深入了解到老区法院在新时代不忘初心使命、传承红色基因的创新佳绩,感到心潮澎湃、不虚此行。

  老区人民朴实勤劳,通过采访了解到,他们对近年来法院工作变化也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从原来的“当事人盯法官”到现在的法官催当事人,从原先的4、5个月审判一起案子,到现在1至1.5个月就能结束,从“有事打官司”到现在利用“三治”(自治法治德治)先内部消化解决,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最前面……此外,井冈山创设“24小时不打烊”生态旅游法庭热线,寻乌法院推行诉源治理,把更多矛盾化解在法院“门外”,探索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寻乌经验”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战争年代革命先驱们舍身为国、无私奉献的精神令人感动。在这片红色土地上的法院干警,“不忘初心,再谱新篇”,也必将续写新的光辉篇章。

  这次采访活动历时六天,我们走访了江西多个法院,从全局到样本,对比历史与现状,收获满满。这既是一次溯源之旅,也是一次重温初心之旅,感谢有这样的机会。

  ——人民网孝金波

  在瑞金共和国的摇篮,我们瞻仰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最高法院旧址,这里也是全国法院干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其中的“审判史陈列馆”,系统回顾了最高人民法院“前世今生”。我们了解到当时的组织架构、经典案例,更为司法先驱舍生忘死的革命信念所折服。

  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生态旅游审判110”令人耳目一新,当地负责人这样说“刚开始的时候上街发传单,感觉自己是做营销的,现在这些商家都了解了相关法规,游客来投诉的也少了”。显然快速高效的联动机制和服务优先的主动精神,让游客更加便利舒心。

  在江西法院诉讼服务信息化成果展上,更能让人深切感受到,昔日南昌起义的革命圣地,如今在智慧法院的道路上依旧锐气十足。特色金融法院的设立,为专业的案件审理提供了专业人才支持。

  在深入基层的调研采访中,从“乡贤律师团”到“三治”,从家事纠纷到邻里矛盾,还有老百姓各种不同的诉求,体现了乡村治理的庞杂和难度,更切身感受到了法院参与乡村治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这次采访活动,也是我作为法治记者寻找初心之旅,作为一名党员,我个人深受教育,非常感谢有这样的机会。

  历时六天的红色司法之旅

  完美落幕

  未来,中国法院

  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司法为民 公正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