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长大后,我就成了您”|父亲的职业是法官

2019-06-18 16:47  来源:浙江天平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王淑静
字号  分享至:


长大后,我就成了您”|父亲的职业是法官

小时候,看着您穿着法袍小小的我满眼崇拜因为您是法官
法官梦早早地就种进了我的心里只是因为您是法官
长大后,我想成为你时光荏苒终于,我成了您的样子……
在浙江丽水法院 有两个孩子

他们重走了父亲的法官路

两段不一样的人生却是相同的传承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他们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他们想对父亲说……

 

循着您的方向我将努力前行



父亲:梅旺根,中共党员,缙云法院四级高级法官

儿子:梅  克,中共党员,缙云法院法官助理

梅克的父亲梅旺根是一名扎根基层31年的老法官。1988年的秋天,大学刚毕业的梅旺根怀揣着一腔热血从杭州回到缙云法院工作。在同学眼中,他是一个高大魁梧,极具正义感的老班长,大家都觉得法官确实是最适合他的职业,这一干就是31年。


(1995
年缙云县城郊法庭)

“我们的工作马虎不得,我们的裁判,关系到当事人的一辈子,关系到法律的尊严,天平一旦失衡,就是办再多的案件也等于零。”这是梅旺根时常告诫自己的。

这么多年下来,梅旺根总结自己的办案经验——“一是办案要有责任感,草草下判是不负责任的行为;二是必须有一颗为民之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化解矛盾。”

当谈及对儿子成长的教育时,梅旺根说,他把“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八个字送给儿子,告诉他要保持定力,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要守规矩,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做到立场坚定、旗帜鲜明。三十一年来,他所办理和审签的案件无一错案,正是这样的严谨作风,深深影响了他的儿子。

成为一名法官,这是儿子自己的选择,我们家里从小就是非常的民主,我并不希望儿子重新走我走过的道路,而是希望他能够有自己的个性重新走出一条路,他传承的仅仅是我法官的职业,我对他最大的要求就是将正义的天平不断传承下去,百姓利益无小事,多为老百姓干实事,干好事。”梅旺根说道。


(对儿子的的要求,梅旺根说只是希望他能够为群众做一些有益的事,能够更加正义有同情心)


(当谈及儿子时,父亲的眼里永远都是闪光的)

从小有个法官梦,受父亲影响选择走法治道路

因为父亲一生都在法院工作,梅克从小就与法官叔叔、法官阿姨有着不少接触,“那时候,法官们都配着肩章,带着大檐帽,一身制服英姿飒爽,所以从小我的心中就埋下了一个法官梦。”梅克笑着谈到。

与其他家庭不同,从小父亲就给予梅克极大的自由裁量权,遇到重要的事情,他总是会为梅克分析利弊,但是最终还是由梅克来决定。正是这样的民主,对梅克的成长,思维的培养有着很大的帮助。

2012年的夏天,因为高考,梅克面临着人生的第一个重大抉择。

那时候的梅克,因为通过了高水平运动员特招,提前考入了浙江工业大学可以自由选择专业,后来又通过了浙江警察学院的考试。

读警校从警还是读综合性大学学习专业知识呢?

梅克说:“父亲在法庭上穿着法袍,挥着法槌,那种刚正不阿的光辉形象深深影响着我,让我格外坚定地选择了浙江工业大学的法学专业,志愿要成为一名法官,投身到法治工作当中去。” 

 
(梅克眼里的法官父亲)

毕业后,梅克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缙云法院执行局工作,这恰巧是执行工作的决胜之年,执行任务艰巨。参加工作第一年,梅克就办理了300多件执行案件。

梅克感慨道:“参加工作后的第一个岗位,就是父亲工作了大半辈子的地方,看着办案方式从传统模式不断向电子化发展的同时,也深深体会到父亲当初的不易。因为执行局的工作经常需要加班,有时候还要24小时备勤待命出警,这些也都让我更加理解当初父亲为了工作难以顾及家庭的那种苦衷。”

工作后,同事们都说因为执行局工作辛苦,“白加黑,5+2”,不可能有时间准备司法考试,但是梅克对“法官”职业的执念依然在心中蠢蠢欲动。


(梅克还是丽水法院系统的篮球明星)

“我跟我父亲曾说过,不考出司考我就不结婚。”梅克笑着说。

2019年的春天,梅克将法律职业资格证书拿到父亲面前,他说这是对法官,也是对父亲的一种崇拜,一种敬畏,一种向往,同时也是对父亲的一种交代。

采访结束问到梅克有什么想对父亲说的,梅克定了定神说:“父亲,您对我的每句嘱托我都铭记在心,您希望我像您一样用心对待每一位当事人,实现社会的公平公正。现在,我可以骄傲地说,我已接过您的法槌,将您的嘱托付诸行动,不负您的期望。”

最后他还说道:“希望我的父亲每天都能开开心心,留一点笑脸给大家!严肃大概是每一位法官父亲的‘通病’吧。”

追随您的脚步我也踏上了法律之路


父亲:魏平,中共党员,丽水中院四级高级法官

女儿:魏吴贞妮,入党积极分子,遂昌法院干部

2016年,是魏吴贞妮通过公务员招考进入法院工作第一年,也是她的父亲正式从丽水中院退休的那一年。

说起来,这就是父女间的缘分。

他带着一头白发和满脸皱纹脱下了那身庄重的法袍,而她,正努力地穿上那身法袍。

1984年,魏吴贞妮的父亲魏平进入法院工作,开始了他三十几年的办案生涯。


魏平是一名退伍军人,并非法律科班出身,说起来,刚进入法院工作的时候,也是困难重重。他说,那时候的他什么都不会,就只能靠着军人的那股拼劲儿,不停地学。

他自觉专业知识匮乏,就没日没夜地看法条看判例;学历不高,他就去读书拿文凭……


1989年,他被正式任命为审判员,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案件繁多复杂,他不得不日夜埋头在卷宗里。他说,办理了大大小小这么多案子,其实不仅仅是惩恶扬善、化解矛盾,每一个案件,尤其是刑事案件,也都是一次次对自己敲响的警钟。


魏吴贞妮说,记得很小的时候,父母亲就经常加班出差,她总是一个人吃快餐吃泡面。有时候父亲在家吃完晚饭就起身去办公室了,那时候的她很黏父亲,总是拦在门口又哭又闹不肯让父亲走,父亲没办法,就只能带着她去办公室。那时候看到父亲桌上、柜子里一沓沓厚厚的卷宗,自然而然的就懂事地坐在一边不吵不闹。那时候魏吴贞妮觉得父亲就是一个叼着烟坐在办公桌前奋笔疾书的大忙人。


(采访中,魏吴贞妮斩钉截铁地说因为父亲是法官,她才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法官这个职业)

从小魏吴贞妮就很崇拜父亲,因为她很骄傲他是一名法官,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魏吴贞妮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法学专业。

在成长的过程中父亲用他办过的案子来告诫魏吴贞妮,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比如一些年轻人因为交友不慎或是上网缺钱等原因,就开始盗窃抢劫甚至伤人、杀人。

虽不奢求能与父亲并肩,但魏吴贞妮也想更近距离地体会父亲坚守了30多年的工作,是什么样子。


学习法律直至进入法院工作后,魏吴贞妮体会到了法院人背后真正的辛苦。伸张正义、惩恶扬善没有那么容易,魏吴贞妮说:“我看到的只是父亲辛苦工作的冰山一角,我突然明白他的头发为什么白得这么快了,他的皱纹为什么如此深刻。父亲退休了,但是他总放不下,可我想对他说,老爸,好好休息吧,你心里的正义,以后由我来坚守。”             


(采访中梅克和魏吴贞妮送上了对父亲们的祝福)

小时候,他的肩膀,是我看世界的瞭望台成长路上,他的目光,始终是我前进的方向。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我的法官父亲接过父亲手中的接力棒我们会沿着父亲走过的路。

在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道路上努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