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行家里手!这对刑侦战线的"匠心"师徒不一般

2019-06-16 18:50  来源:津卫青年客户端  责任编辑:杨少伟
字号  分享至:

  师父沉稳冷静

  徒弟活泼机智

  一个70后

  一个80后的尾巴

  师徒二人都是情报工作的行家里手

  2016年按照天津市公安局政治处工作部署,刑侦局组织开展了“青年民警大拜师活动”,期间八支队王志强、柴源两名同志在刑侦情报工作战线上结成了一对儿师徒。

  师父:王志强,1996年参加公安工作,现任职于刑侦局八支队二大队。

  徒弟:柴源,2012年参加公安工作,现任职于天津市公安刑事侦查局八支队二大队。

  虽说刑侦局组织开展“青年民警大拜师活动”是在2016年,但是王志强和柴源这对师徒组合的时间要远比这久的多。

  柴源从2012年参加公安工作开始,就是和王志强师父一起工作的,他们的关系虽说是师徒关系,但是更像是多年的好哥们儿、好搭档。

  在介绍他们师徒二人之前,先带大家了解一下他们的工作——情报研判。

  负责情报研判的民警即像战斗员,又像指挥官,面对扑朔迷离的案情,他们掌握着破译案件的“密码”。他们即像垦荒者,又像传播员,他们要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决心和勇气,多维度多元化地去侦查、去研判,给破案提供强有力的线索和证据。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犯罪活动日趋表现为智能化、暴力化、流窜化和职业化的特征,刑事侦查工作对刑侦情报信息工作的依赖性也越来越高,而负责情报研判的民警们的责任也就越来越重。

  王志强和柴源就承担着这项举足轻重的工作,他们有时可能为了一个案子,要把一个个没有温度的海量数据、图像信息,反复地通过查询分析、比对碰撞出可以感知和辨识的精准信息,一次研判可能会让他们连轴转数十个小时,在海量的信息数据中捕捞、提炼出一个又一个精确制导的信息,为侦查破案抽丝剥茧、拨云破日。

  几番攀谈下来,在师父王志强身上小编看到的更多是匠人精神,他很注重细节。

  二人年龄差摆在那里,一个是典型的70后,沉稳、老练、认真,甚至有些执拗,一个是压着80后尾巴的毛头小子,虽然有着十足的责任心,但是80后、90后毛躁、不拘小节的习惯在他身上还是会体现出来,为此师父王志强在刚开始带柴源的时候没少红过脸。

  “他没少跟我拍桌子……我刚工作那会儿,确实有些懒散,有的工作觉得做完了就可以,没有想过再检查一下,或者给它做到最好,只觉得做完了就可以了。好几次都是强哥在我的报告里挑出错字或者用词、用语不规范,一开始我真的是有抵触情绪的,心想不至于的……那会儿真的觉得强哥太较真儿了……”柴源看着身边的强哥笑着说。

  也许初入职场,这是所有新人都会有的小毛病,可是这个“小毛病”在公安工作里却容不得。但是如果你遇到一个好师傅,这个小毛病肯定可以改!师父王志强本身就是一个非常严格要求自己的人,看似有些执拗的做法,却给柴源树了一个教科书似的榜样。时间久了,柴源也理解了师父的良苦用心。

  他们研判的报告有时在一个案子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用词、用语要绝对的规范,不给办案民警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王志强和柴源结为师徒后,柴源同志主动申请调入师傅的班组,就是希望能够24小时跟师傅多讨教刑事犯罪情报工作的基本理论,多共赴刑事案件现场学习实战经验。这种积极主动的做法也得到师傅王志强同志的逐步认可,不但将自己总结的基础理论知识倾囊相授,更是在实战中悉心指导。

  其实柴源这么做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有强哥在,我踏实!真踏实!”

  因为他们负责情报研判工作,需要有一位民警第一时间亲自到案发现场寻找线索,再反馈给在家民警,二人共同去完成信息的筛查对比和案件的研判工作。这时需要的不仅是一双“火眼金睛”,更要有一个能剥离虚妄、洞察真相的“最强大脑”,而他们二人一起办案的时候,就是这样的搭配。“有时我在现场反馈回的信息,强哥会凭借他的经验和他缜密的思路,给我一些其他的信息,所以每次出现场,只要家里跟我搭班儿的是强哥,我心里就特别有底!”说到这儿,柴源看着身边的强哥似乎有点不好意思,这应该是他头一次这么直白的表达自己吧……

  而对于柴源,师父王志强更多的是赞不绝口:“柴源他起点就很好,他大学学的就是情报专业,底子非常好,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他相较于很多这个年龄段的人来说,其实更加踏实些,倒不至于像他自己说的那样毛躁。”师父王志强向柴源投去了赞许的目光。

  师傅王志强常常教导柴源说:“刑侦情报研判员并不只是个信息查询员,要想成为优秀的刑侦情报研判员,必须了解刑侦情报发展历史、必须熟练应用公安业务各个系统及数据来源,必须用侦查的思路对人员、案件进行分析,必须能够将各类情报信息、线索转化为支撑实战的研判产品。”按照师傅的教导徒弟认真的开始从基础工作学习,无论是信息采集的源头和流程,还是各个系统、模块的应用等都逐步掌握,慢慢的已成为行家里手。

  按照师傅王志强的教导,柴源对刑科所推送的刑技比中线索一直高度关注,对每一条线索都仔细分析及研判规律特点等,依托各种情报研判平台,经常加班加点,放弃公休,通过对线索比中人员的活动轨迹进行梳理、甄别和研判,先一般后重点进行“时空碰撞”,找到“案”和“人”的关系,对案件进行扩人扩案。

  在小编采访师父王志强的时候,柴源在边上一直写写画画的,小编以为他是有工作脱不开手,等到采访完才发现,柴源边接受采访,边记下了师父对于他的嘱咐,还总结了师父对他影响至深的几点。

  “我以为你一直在工作……你这是?”小编诧异地问道。

  “不是了,我强哥还不至于这么严格,这会儿还让我工作,我就是把我想到的和强哥提到的记下来,也是怕我自己漏说了什么,我真挺希望你们可以好好宣传下强哥,他太痴迷于工作了,完全做到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他是公安部的情报研判专家呢!”

  柴源自己很庆幸从工作到现在一直都是跟着师父王志强,他的倾囊相授、他的毫无保留,足以让他受用终生,正所谓“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这就是师父王志强和徒弟柴源的故事,两颗对刑侦事业赤诚和正义之心紧紧联系在一起,他们已经从师徒成为了战友兄弟,他们一起在刑侦情报工作岗位上,相互支持共同演绎刑侦民警的忠诚与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