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为了防止他咬断自己的舌头,情急之下往他嘴里塞了一块毛巾

2019-06-03 20:11  来源:青海法制报  责任编辑:杨少伟
字号  分享至:



孙洪波,男,42岁,现任青海省多巴强戒所五大队党支部书记、大队长,2012年被司法部评为全国监狱劳教戒毒系统规范化管理年活动先进个人,2018被青海省司法厅记个人三等功,2018年被评为青海省司法行政工作先进个人。

他18岁参加工作,今年是从警的第23个年头,依旧是单位里能吃苦、工作认真的典范,多年的工作环境养成了他坚毅果敢的处事方式和事无巨细的工作态度。

经验丰富 敢于担当

“孙洪波啊,不久前,他还被所里通报表扬过。你要是问他,估计不会提这件事,他不善表达。”“前几天,孙洪波路过其他大队,刚好遇见戒毒人员不服管教,冲撞民警,他发现在场的都是年轻民警,缺乏应急处突经验,于是连忙过去把闹事戒毒人员拉开,吩咐其他民警安抚戒毒人员情绪,成功处置了一起突发事件。这就是经验丰富,更敢于担当的孙洪波。”

问起孙洪波本人,他的确没有过多陈述此事。但说到应急处突,孙洪波顿时打开了话匣子。

夜间,每个值班民警的精神都高度集中,一方面为了场所的安全稳定,另一方面是因为戒毒人员最容易在夜间突发疾病。5月初的一天,恰逢轮到孙洪波值夜班,凌晨两点多,戒毒人员早已入睡,孙洪波却在监控屏幕中发现了异常:一名戒毒人员上完厕所,正准备上床睡觉时,身体突然往一边倾斜,猛然抽搐后跌倒在地。孙洪波连忙跑到戒毒人员宿舍,此时戒毒人员抽搐不停,怕他意识不清咬断自己的舌头,孙洪波往他嘴里塞了一块毛巾,带他前往当地医院就诊。因病情无法确定,待戒毒人员情况好转后孙洪波才带他回到强戒所。次日,该戒毒人员在青海红十字医院被确诊为癫痫。

经过治疗,目前戒毒人员病情好转,类似的病状没有再发生。

集体在前 个人在后

2017年10月,全省建立统一的戒毒模式,省多巴强戒所场所改造,大队搬迁,孙洪波所在的五大队就负责起了设施建设工作。

一天,孙洪波正在网墙边查看工作进度时,大队民警张长青发现孙洪波裤子上有血迹,他吓得叫了一声,连忙过去询问情况。孙洪波自己都不知道,一直忽视的直肠疾病竟变得如此严重,这才请假去医院做了手术。第三天,刚做完手术的孙洪波继续回到工作岗位上。

孙洪波脸上的尴尬笑容一扫而过,立即严肃起来:“那段时间大家都在抓工作进度,千余米的网墙一天建不好,一天也不敢休息啊。”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大队的场所改造如期保质保量完成。

在五大队这个集体中,孙洪波也甘愿做随叫随到的“替补队员”。平日里,其他民警家中有事,或是生病住院,孙洪波总是第一个冲上前,在他眼中,集体最重要。

注重细节 管理有方

21岁的戒毒人员刘某今年3月份到省多巴强戒所戒治,刚开始,他总是心不在焉,害怕自己被其他戒毒人员欺负,说话唯唯诺诺,做事也畏畏缩缩。这些都被孙洪波看在眼里。

一天下午,刘某突然情绪异常,言行举止不受控制,开始“发飙”,其他戒毒人员都以为刘某在和民警对抗。倘若真如戒毒人员所想,等待刘某的将是严重违纪处分。民警们做好应对措施后,孙洪波凭经验判断:这是刘某的正常戒断反应。后来经诊断,刘某确实是戒断后稽延性反应。“感谢孙队长的准确判断并及时带我去医治,才让我没有被处分。”天气并不热,刘某却边说话边擦汗。孙洪波告诉记者,他们身体虚弱,这就是吸食毒品的后果。

五大队民警李秉策告诉记者:“有时候年轻民警会出现畏难情绪,孙队长都会耐心教导我们,倾听了解我们的顾虑,经常激励大家、凝聚人心,调动我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我们消除担忧,鼓励依法大胆管理。现在我们慢慢找到了自己的工作方法。”

关心同事 知冷知热

“去年10月,大队民警张建宏摔断了腿,给我打电话请假,第一句话就是‘大队长,对不起,我摔断了胯骨,今天晚上不能值班了。’当时听完,我心里挺不是滋味的,他首先想到的是工作。”说起工作中带来的感动,孙洪波至今难忘。还有一次,得知张长青的父亲突发脑溢血住院,孙洪波告诉张长青,“赶紧去医院吧,工作的事有我们”。没想到第二天张长青就回来上班了,他说,“今晚我值班,我少值一个班,其他同事就要多值一个班”。回忆起工作中的点滴,孙洪波说:“谁家还能没点急事啊,我能帮助他们的,也许就是多值一个班吧。”

五大队的民警们都有一个共识:大队长不会说那些漂亮话,只会用行动为大家提供实质性的帮助。同时大家也都知道,这就是大队长关心他们的方式,永远一副冷酷的外表,却掩饰不住柔软的内心。

工作无悔 对家有愧

“戒毒人员能彻底戒断,是我们最欣慰的事。”说起工作,孙洪波目光坚定,提起家庭,他默默低下了头。

但凡遇到大队的年轻民警请假陪妻子产检,孙洪波都会主动提出帮他们顶班,这也是在弥补他的遗憾,因为他没有陪妻子做过一次产检,直到妻子生产住院两天后,孙洪波才赶到医院。如今儿子已上小学,要零花钱、开家长会、聊天谈心从来不找孙洪波,妻子偶尔也会责怪他缺席了孩子大部分的成长,把心思都放在了戒毒人员身上,而且“职业病”严重,说话一本正经,表情严肃,才导致孩子不愿意和他交流。

现在的孙洪波,在妻子的建议下已经开始注重自己的语气,尽量和儿子多交流,轻声细语说话。“希望家人给我一点时间,我慢慢改。”说到家人,孙洪波终于笑了,“生活不是年复一年,而是日复一日,因为每一天都是新的开始。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就意味着责任与担当,意味着奉献与坚守。在戒毒警察队伍中,我只是最平凡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