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先进工作者”“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2016年度云南十大法治新闻人物”“2016年度云南省预防医学会沃森公共卫生发展贡献奖”……这些响当当的荣誉获得者是云南省红河州建水监狱医院院长唐顺保。10余年间,他带领全院医护人员从死神手中夺回一个又一个垂危的生命,点燃了他们对生的渴望。而他管理治疗的病人,大多都是艾滋病服刑人员。
医者仁心
“医生,医生,病房里有情况。”2016年的一天凌晨,在医院值班的唐顺保忽然听见警铃声大作。执勤警察报告,二楼病房里的一名艾滋病服刑人员突然病危。唐顺保迅速做了简单的准备,就冲进病房展开抢救。10多分钟后,病人终于转危为安,唐顺保紧锁的眉头才舒展开来。
艾滋病服刑人员经常会出现各种健康状况,因此医生要时刻准备救治。“虽然情况紧急,但经历多了也就习惯了。”在唐顺保看来,医者仁心,不抛弃、不放弃永远是他坚守的原则。“只要能挽救生命,让艾滋病服刑人员重塑改造信心,我们的付出就是值得的。”
提起唐顺保,艾滋病服刑人员奎某总是连声称赞、感激。“刚入院时,我的双脚大面积溃烂,生活无法自理。我很害怕,陷入了绝望,不愿意治疗。没想到唐院长对我不离不弃、嘘寒问暖,一直给我配药、上药,劝导我配合治疗,给了我活下去的信心和勇气。”在医护人员的悉心照料下,奎某的病情逐渐好转,并能独立行走,他还成为了医院中的宣传员,协助医生普及防治艾滋病知识,帮助其他艾滋病服刑人员卸下思想包袱,积极面对生活。
担当作为
1989年从云南中医学院毕业后,唐顺保进入建水监狱医院工作。2008年初,省监狱管理局在建水监狱率先试点集中关押治疗改造艾滋病服刑人员,重担从此落在了他的肩上。
回想起最初的情况,唐顺保清晰地记得,由于没有任何经验可循,以及监管改造压力和职业暴露风险巨大,全院医护人员倍感压力。
为消除同事们的顾虑,唐顺保率先垂范,主动申请把在监狱医院护士岗位上工作的妻子王爱红安排到艾滋病服刑人员监区工作。考虑到工作大局,也为了支持丈夫的工作,王爱红成为第一批进驻艾滋病服刑人员监区的医务人员之一。在唐顺保和妻子的带动下,大家陆续主动加入到抗击艾滋病的队伍中,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虽然和别人说不害怕,但唐顺保心中一点都不害怕是不可能的。2008年至今,职业暴露的危险曾在他和其他同事身上发生过7次。他们每次都按照处置流程服用了近一个月的阻断药物,承受着身心双重煎熬。幸运的是,每一次都化险为夷。
尽管如此,大家仍然选择继续前行。“这项工作总要有人做,每当害怕、惶恐的时候,我的职业使命感就是对抗它们最好的武器。”唐顺保说。
由于监狱医院人手少任务重,唐顺保把大部分时间都留给了艾滋病服刑人员,甚至在儿子出生后不久,他就让还在坐月子的王爱红返回了工作岗位。“儿子工作后最大的愿望,就是带着父母一起去旅游,但一直没能成行。”王爱红私下默默说。
接力前行
去年8月,忘我工作的唐顺保病倒了。刚开始,他还拖着病体坚守岗位,自己积劳成疾却全然不顾,直到躺倒在病床,才肯放下手上的工作。“我耐受力比较强,所以能多坚持一下。”他乐观地鼓励自己和同事。
“唐顺保带领监狱医院医护团队经过10多年的探索,创立了一套成熟的艾滋病服刑人员集中管理治疗体系,目前运行效果良好。”建水监狱党委书记、监狱长余世国介绍,目前监狱医院在收监、告知、检测、分类、治疗、管理、临床和实验随访、转介等方面,都建立了较为成熟的体系,特别是在抗病毒治疗、并发症治疗等方面,更形成了规范化体系。“唐顺保坚持中西医结合,在临床上大胆应用,先后撰写多篇医学论文和理论研讨文章。他还多次受邀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学术研讨交流活动,为全国监狱管理治疗艾滋病服刑人员提供了有益经验。”余世国说。
“唐院长的医德和医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去年刚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的90后医生谭润民说,唐顺保不忘初心、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精神极大地鼓舞着青年医护人员。“作为年轻一代,我们要坚定信念、练好本领,传承好唐院长在监狱艾滋病防治领域所取得的成果,在高墙内书写医者大爱,为云南监狱安全稳定贡献力量。”(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