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检察院首发全省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
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下降,但受侵害数量增多
在浙江杭州滨江,因为童模妞妞被妈妈踢踹,检察机关出台了全国首个童模保护机制;在丽水缙云,学校旁的早餐店在红糖馒头中悄悄添加甜蜜素后卖给不知情的学生,检察机关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赔付的公益损害赔偿金以营养餐的形式补偿给学生;在台州三门,检察机关携手妇联,请来“代理妈妈”对高危未成年人开展临界预防,呵护他们健康成长……为了保护好未成年人,过去一年,我省检察机关作出了很多努力。
“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浙江省检察院举行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新闻发布会,通报去年以来全省检察机关加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情况,还首次发布了全省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
未成年人刑案数逐年下降
近年来,一起起未成年人恶性犯罪案件刺痛了社会的神经。未成年人犯罪尤其是恶性犯罪,是否有加剧的趋势?昨天发布的《浙江省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2016-2018年)》列举了这方面的详尽数据。
根据白皮书,2016年至2018年的3年间,我省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数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但占比仍不低,最低占全部刑事案件数的3.2%,最高占3.7%。案件分布地区差异较大,杭州、宁波、温州、嘉兴、金华、台州六地案件总量占全省案件数的86.4%,其中温州市案件量居全省之首。
暴力型犯罪占比超过七成
在所犯罪名上,未成年刑事犯罪主要集中在故意伤害、强奸、聚众斗殴、寻衅滋事等7个罪名,占全部案件数的86.8%,其中侵犯财产类犯罪2018年比2016年减少35.4%。同时,未成年人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占据一定比例,暴力型犯罪相对突出,占74.5%,主要涉及绑架、抢夺、故意杀人、非法拘禁等11个罪名。据了解,这主要与未成年人身心发展不完全、青春期追求刺激等特征有关。
另外,未成年人犯罪以16至17周岁为主,未满16周岁人员犯罪有所下降。
未成年人受侵害状况堪忧
对于受侵害的未成年人这一类群体来说,案件数量和比例逐年递增,性侵、拐卖、遗弃、虐待、暴力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等犯罪数量明显上升。其中性侵案件占比有所下降,但仍占全省检察机关办理侵害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68.4%,状况堪忧。
社会比较关注的校园暴力、校园欺凌案件,2016年以来全省检察机关共受理366人,罪名主要集中于故意伤害、聚众斗殴、寻衅滋事等,共同犯罪多、轻微犯罪比例和不捕不诉比例高。
积极救助遭受监护侵害和监护缺失的孩子
省检察院副检察长陈惠明介绍,去年,我省检察机关在刑事诉讼监督方面,重点做好涉及未成年人刑事立案、侦查和审判监督,一年共办理立案监督案件209件286人,法定不起诉12人,纠正侦查活动违法112件,纠正漏捕漏诉30人,抗诉被法院采纳11件18人。宁波奉化区检察院在办理刘某强奸一智障幼女案件中,通过补取生物样本,成功追诉“真凶”田某某,后田某某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1年。
在监护干预案件办理上,我省检察机关去年共办理监护侵害与监护缺失干预案件43件52人,其中监护侵害案件17件19人,占36.5%;监护缺失案26件33人,占63.5%。监护侵害案中,存在故意杀人、性侵、暴力伤害、遗弃等,严重危害了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对这些困境未成年人,检察机关协调就业就学、生活安置22人次,开展心理疏导103人次、经济救助52人次、法律援助46人次。
全省检察机关还积极利用公益诉讼职能,去年办理侵害众多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监督案件191件,制发各类检察建议158份,办理公益诉讼诉前案件30件,提起公益诉讼3件。
“强制干预”制度将全省试点推广
在加强未成年人保护方面,我省检察机关还有很多创新性的制度机制,比如我省的未成年被害人“一站式”办案模式、杭州出台的全国首个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干预制度等。
据了解,去年杭州萧山区检察院在全国率先出台侵害未成年人强制报告制度以后,杭州市检察院对这一制度进行了“升级”,在充分吸纳萧山区、西湖区等检察院探索成果的基础上,推动杭州市委政法委牵头,联合出台了全国首个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干预制度,强化各职能单位和部门在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办理和保护救助等方面的职责分工,尽最大努力解决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发现难、查证难、救助难等难题,将在全省范围内试点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