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扫黑民警你不知道的事
凌晨4点,他们把疲惫熬成甘甜;线索中断,他们把突破变成经典;核查案件,他们把复杂磨砺清晰……由于工作的关系,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一线的民警都显得比较神秘。5月27日,记者采访了宁夏银川市兴庆区公安分局扫黑办几位民警,了解扫黑除恶背后你不知道的故事。
“只用3年时间电动车变成宝马,能没问题?”
“王兵成为大新镇大新村党支部书记之前,成天骑着一辆破电动车。而他就任该村党支书3年后就开着宝马、住着豪宅,能没问题么?”谈起兴庆区纳金宝、王兵等人黑社会性质组织案时,兴庆区公安分局刑警大队教导员张龙(化名)滔滔不绝,“纳金宝案涉案人数众多,涉案时间前后超过10年。从去年3月至今,专案组民警为了早点破案,只休息了3天。每天晚上,扫黑办的大楼都是灯火通明。”
说到家人,张龙的脸上满是愧疚。“做警察,其实是在透支家人的时间。”
一旁的同事偷偷告诉记者,去年查案的关键时期,张龙母亲病重,他只请了几个小时假到医院安顿好后又回到工作岗位上。“也没有在床前尽孝,半个月之后母亲就去世了。”
扫黑除恶阵线上的“夫妻档”
“或许你会变成每天睡觉前的一个拥抱,变成梦里那只憨态可掬的抱抱熊。”每每感觉到疲惫时,兴庆区公安分局扫黑办的刘英(化名)都会捧着手机读一读11岁女儿写给爸爸的信。
刘英和丈夫,一个在兴庆区公安分局扫黑办,一个在银川市公安局扫黑办。为了保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顺利推进,扫黑办的每一位民警都在高强度工作。“我和老公两三天不见面很正常,孩子就更顾不上了。”刘英告诉记者,“有一回女儿来单位探望,看到每一位警察叔叔都跑着干活,还不停地接打电话。‘耳朵快磨出茧了’,女儿这样形容。”
新婚不久的李佳(化名)和妻子都在兴庆区公安分局扫黑办,虽在同一个单位,但见面的时间却很少。“白天核查线索,晚上开会梳理线索到凌晨一两点,五六点钟拿出方案,休息一会儿等天亮再找到群众和企业面对面核查。这样的节奏是我们工作的常态,也顾不上自己的新婚生活了。”李佳表情略带遗憾,但能感觉到其身上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为了更多的家人生活平安祥和”
办理纳金宝等人涉黑案期间,摆在专案组面前最大的难题就是审讯,因为审讯的效果,直接关乎案件侦办成败。被称为刑警队“尖刀”的民警王鹏(化名),在前往石嘴山看守所对羁押的团伙首要分子进行突审前,带领侦查员连续14天加班加点认真梳理案件线索和犯罪嫌疑人前期讯问笔录,揣摩分析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特征,在审讯策略上下足了功夫。为了争取更多的有效讯问时间,王鹏带领侦查员在看守所一待就是一天。每天下午6点讯问一结束,顾不上吃饭的侦查员,抓紧时间对讯问材料进行整理汇总,研究制定第二天的审讯方案。经过一周的斗智斗勇,最终拿下了11名犯罪嫌疑人的笔录,掌握了该团伙的骨干成员、组织架构及每个人的犯罪事实。
在为期一年的案件侦办中,王鹏带领审讯攻坚组先后辗转北京、海南、四川等6省10地,制作笔录1400余份,形成案卷200余本,为案件成功侦破打下了坚实基础。
“有一天晚上,妻子抱着1岁多的女儿到警局来看我,我感觉亏欠家人太多。但为了更多的家人生活平安祥和,我的付出是值得的。”王鹏说。
属于王鹏们的扫黑除恶故事还在继续,他们用行动诠释着警察的使命,黑恶不除,剑不归鞘!(记者 马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