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祖辈辈一直吃的饮用水源突然没有了,村民们正愁没水吃,有了你们检察机关的监督,我们吃上了安全水。”紫云自治县松山街道办新民村委会主任班毓清对检察官张衢说。
去年5月,紫云自治县母猪笼水源地因环境污染,致使所辖的磨南、新民两个村群众饮水困难。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紫云自治县检察院立即介入监督,依法向县环保局发出了诉前检察建议。随后,该县环保局积极履职,将母猪笼水源地申请替换为新的水源地,并启动对原母猪笼水源地所辖的磨南、新民村实施农村人畜饮水工程。今年5月工程建成,彻底解决了原水源地贫困群众的饮水问题。
据了解,近年来,我省检察机关将服务保障全省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第一民生工程,开展服务保障脱贫攻坚战专项工作,充分发挥检察职能,在脱贫攻坚主战场担当作为,为贵州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贡献了检察力量。
立足四大检察职能 服务保障脱贫攻坚
立足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四大检察职能,我省检察机关建立责任清单制度,对涉贫人员和涉贫案件进行精准识别,充分发挥预防、监督、教育、保护、惩治等职能,服务保障打赢脱贫攻坚战。
2018年底,锦屏县某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给该县检察院送来了锦旗。早在2014年,该合作社与被执行人龙某因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经锦屏县法院判决,被执行人龙某应偿还该合作社工程款39.2万元,但申请人多次申请执行未果。2018年8月,该合作社向锦屏县检察院申请监督。承办检察官经调查后发现龙某具有执行能力,遂发出检察建议,建议及时立案并恢复对该案的执行。锦屏县法院同时组织双方进行了调解,达成执行和解协议,龙某按和解协议支付了全部工程款。
为确保惠民政策、扶贫资金落地生根、惠及群众,贵州检察机关紧盯扶贫资金的管理使用、扶贫对象的识别扶持、扶贫项目审批和实施等重点环节,把监督触角延伸到“最后一公里”,确保扶贫资金安全到位、使用到位、作用发挥到位。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李某追悔莫及。2017年9月,湄潭县西河镇村民李某隐瞒自己在县城已有住房的事实,向湄潭县西河镇政府申请易地扶贫搬迁住房,骗取国家价值27万余元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一套,被湄潭县检察院提起公诉后,日前湄潭县法院判处其有期徒刑一年零八个月。
据了解,自今年开展专项行动以来,我省检察机关共批捕涉脱贫攻坚案件208件310人,提起公诉203件313人。共审查起诉“涉农”领域黑恶势力犯罪案件64件586人。审查涉脱贫攻坚民事、行政案件16件16人,提请抗诉3件3人。对脱贫攻坚领域相关行政部门存在的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作为,致使国家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的,提出诉前检察建议241份,提起行政公益诉讼6件,促成贫困地区开展“补植复绿”“矿山修复”3896亩、“增殖放流”48500尾。
2018年,全省检察机关共办理司法救助案件563件1164人,发放救助资金860余万元。其中,精准贫困户273件599人,共发放司法救助金440余万元。
“一年多的讨薪路,我们都已经放弃了,没想到检察官们帮我们把工钱要回来了!真的太感谢了!”拿着乌当区检察院检察官帮讨回来的务工工资,伍某等5名农民工激动不已。
2017年10月,伍某等5人受雇在唐某承包的某工程项目上务工,唐某共拖欠他们工资4.6万元,经多次催要,唐某均未支付。2019年2月28日,乌当区检察院在受理唐某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一案时,通过办案检察官耐心细致地释法说理,唐某及其家属同意支付拖欠工资。
据了解,2018年,我省检察机关共受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件50件166人,监督公安机关立案3件5人,起诉8件9人;通过督促相关部门依法履职、支持起诉等方式,帮助5648名农民工追回薪金6486万元。
同时,我省检察机关还大力开展法治扶贫,挑选精通法律、善于做群众工作的检察官担任贫困地区乡镇、行政村公益法律顾问,为贫困地区群众及参与扶贫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和帮助。2018年以来,共选任280名干警担任贫困地区法律顾问,为3054人提供法律咨询、法律帮助797次。选派1798名检察官到中小学担任法治副校长,共开展校园法治宣讲298次,23万余人接受法治宣传教育。
产业扶贫帮助群众走上“小康路”
位于施秉县南部的双井镇,贫困人口多,产业基础薄弱,脱贫攻坚的任务十分艰巨。2012年,按照当地党委的统一部署,黔东南州检察院和双井镇开启了点对点的产业帮扶之路。
要想富,找“门路”。黔东南州检察院检察长陈继忠带领几十个干警走遍了镇里的山山水水,调研、座谈、论证……通过17次邀请专家和有关部门人员对双井的土壤、气候、海拔等因素进行科学论证,最终确定发展精品水果种植产业,走现代山地高效农业的路子。5年间该院与当地村民一起完成了13400亩的脆红李、蜂糖李种植,覆盖双井镇全部10个行政村。帮扶7年来,黔东南州检察机关为双井镇协调帮扶资金4900余万元,助推脱贫1751户8007人。
长顺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也是省检察院的帮扶联系点。省检察院分两批向长顺县派驻了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队,认领帮扶了15个贫困村,协调帮扶项目共计150余个涉及总投资近50亿元,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共协调资金逾25亿元,协调相关责任部门,引进优质、龙头企业,强力助推产业扶贫,涉及资金22.82亿元。
2018年以来,全省9个市州检察机关为帮扶点提供扶贫物资资金8395.69万元,帮助联系点发展项目、集体经济企业77个,打造农特优产品35个,帮助帮扶点10471户脱贫。帮助已脱贫地区行政村开展乡村振兴战略项目11个,联席协调及投入乡村振兴战略资金582万元。
在脱贫攻坚行动中,一批批检察官们积极投身扶贫一线,自觉担当起脱贫致富的带头人,把脱贫攻坚职责扛在肩上、抓在手里、落实在行动中。他们察民情、听民声、找穷因、定富策,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找准靶向,用好用活各项扶贫政策,成为精准扶贫的“先锋队”。他们身体力行为贫困户办实事、解难事,带领当地群众摘掉穷帽子,拔掉穷根子,打通精准扶贫的“最后一公里”,成为深得基层干部群众信任的“领路人”。去年以来,全省500余名检察干警、70余名驻村第一书记下沉到扶贫第一线,用辛勤的汗水浇灌着脱贫致富的花朵,用苦干实干的精神让检徽在脱贫攻坚主战场熠熠生辉。
下一步,全省检察机关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最高检和省委决策部署,细化目标任务,压实工作责任,找准助力脱贫攻坚关键点、着力点,积极作为,勇于担当,为贵州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更多检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