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茫茫的玉树大草原上,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精通藏汉双语、通晓民风民俗、熟知法律法规,常年骑马奔走在偏远的村落,顶风冒雪,不畏艰辛,为牧民群众传播法律知识,化解矛盾纠纷,在民族地区传播了法治精神,弘扬了法治文化,注入了法治基因,成为牧民群众心中最亮丽的风景线。
这支队伍像一条吉祥哈达,所到之处为人们带来吉祥和谐,深受牧民群众欢迎。这支队伍就是青海省玉树市马背人民调解工作队,被当地牧民群众亲切称为“马背上的祥和使者”。
玉树市位于青海省西南部,玉树藏族自治州最东部,境内平均海拔4493.4米,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生态地位重要、地理位置特殊。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社会开放性、流动性、多样性日益增强,广大牧民群众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多元多变,以婚姻家庭、草场草山等为主的矛盾纠纷多发易发,呈显出数量多、易激化、难调解的特点。
而由于牧民群众居住分散,产生矛盾纠纷后,村(社区)人民调解组织的职能作用难以有效发挥。加之辖区面积大,服务半径长,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车辆无法通行,乡(镇)人民调解组织也不能在第一时间对辖区内的矛盾纠纷及时排查和化解。
“人民调解说到底是群众工作,做群众工作就要深入到群众中去,车开不进去我们就骑马,马走不了,还有我们的双脚,牧民群众到哪里我们的工作就要开展到哪里”。玉树市司法局局长仁青多杰说。
为补足交通不便,车辆难以通行,群众调解需求难以满足的短板,2014 年,青海省司法厅指导玉树市司法局成立“马背人民调解工作队”,由司法局局长担任队长,并聘用了5名精通藏汉双语、通晓民风民俗、熟知法律法规的人员担任调解员,采取进村落、入帐房方式精准摸排信息,依法化解纠纷,以案明法析理,为民族地区注入法治基因,输入和谐音符。
马背人民调解工作队的成立,有效打通了人民调解服务牧民群众“最后一公里”,使人民调解成为了民族地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稳压器”、促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器”、推动经济发展的“服务器”、营造法治环境的“加速器”。
马背人民调解工作队成立以来,常年奔走在巴塘草原上,顶风冒雪,不畏艰辛,哪里有纠纷,他们就把调解工作开展到哪里,所到之处为人们带来吉祥和谐。
统计数据显示,仅2017至2018年,“马背人民调解工作队”共开展矛盾纠纷排查90余次、预防纠纷112件,成功化解970余件,调解成功率达98.2%;开展法治宣传110余次,参与群众近3万人次,有力维护了当地社会和谐稳定。
消弭纷争,做好和谐草原“守护神”
群众利益无小事,民心是最大的政治。
自马背人民调解工作队成立以来,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深入践行人民调解为人民理念,切实把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作为人民调解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近年来,因虫草价格飞涨,在利益驱动下,村落之间常因草场草山纠纷发生群体性对抗或械斗。曾经有一年虫草采挖期间,上拉秀乡两村间又一次因虫草采挖产生纠纷。因积怨深,近400人持械对峙,形势严峻,纠纷随时有可能激化为群体性事件。玉树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专题会议研究后决定,由市司法局牵头负责化解此纠纷。
夜幕下,马背人民调解工作队一行人顶着风雪出发了。海拔越来越高,气温越来越低,大雪被狂风裹挟着,手掌般的劈头盖脸而来,使人几乎睁不开眼睛。往日凹凸起伏的草原变成了平坦无垠的雪原,没有参照物,辩不清方向,分不清道路和河沟,一步不慎就有栽进河沟低洼处人仰马翻的可能。但调解队一行没有退缩,在一尺多厚的积雪中,用木棍探路,艰难前行。凌晨2点多钟,终于到达目的地。劝解、调查、勘验、制订方案、调解,经过连续5天的奋战,一起持续近10年的纠纷得以彻底化解,两村村民握手言和,互敬美酒,互献哈达,以示永远修好。
“几年来,我们传播法治精神,弘扬法治文化,共开展法治宣传百余次,为美丽的巴塘草原注入了法治基因,为牧民群众营造了和谐安宁的生产生活环境。”仁青多杰说道。
依法调解,做好普法用法“先行者”
人民调解是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的重要力量。
马背人民调解工作队在开展工作中,不仅坚持依法调解,而且在调解过程中主动宣传社会主义法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社会氛围。
玉树市辖区居民多某因不知银行卡支付密码,无法从银行提取现金为重病的母亲看病,便与银行工作人员产生了纠纷,扬言要砸掉银行的自动取款机。
马背人民调解工作队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赶到银行,稳定了多某的情绪,并掌握了纠纷起因。原来多某所持银行卡是他父亲的,一年前其父急病身亡,未能来得及告诉他银行卡密码。银行不给他支取现金,多某固执地认为父亲留下的钱就是他和母亲的活命钱,不给他支取现金是银行工作人员故意刁难他,想要“私吞”他的钱,遂又气又急,才大吵大闹。
马背人民调解工作队调解员给他讲解了相关法律知识和银行的相关规定,并给他指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使他认识到了错误,当面向银行工作人员道歉。随后调解员协调公证处为其办理了相关公证,使其及时取出了现金。多某激动不已,紧紧拉住调解员的手说:“谢谢你们,以后我要好好学法,再也不去做胡搅蛮缠无理取闹的丢人事了”。
马背人民调解工作队在开展调解工作中,主动把调解与法治宣传有机结合。调解纠纷前,有针对性地向双方当事人宣讲法律法规,引导当事人正确对待纠纷,在情与理之间换位思考,在平等协商中求同存异,寻求双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
纠纷调解中,站在双方当事人立场看问题,站在中立角度想办法,运用法、理、情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调解,既讲法律政策,也重情理疏导,既解法结,又解心结,彻底化解矛盾纠纷。
调解结束后,及时召开法治宣传会,采取以案释法、法律咨询等形式,深入宣传与牧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牧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引导他们依法表达利益诉求,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
青海省玉树州玉树市马背人民调解工作队自2014年4月成立以来,年均开展矛盾纠纷排查50余次,预防纠纷70余件,化解矛盾纠纷数百起,调解成功率达到98.2%,充分发挥了人民调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第一道防线”的作用,赢得了党委政府的肯定和牧民群众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