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翔,北京市法院办案标兵,丰台法院民五庭的一名审判员。说起她,同事对她的评价是“舒翔是个爱琢磨的人”,当事人对她的评价是“这个法官审案子专业、利落”,如果问起她对自己的评价,她会说“我只是在像钉钉子一样做好自己的工作”。
这个法官真爱较真
有新入职的法官助理来向舒翔请教工作技巧,舒翔直言“审案子其实没什么技巧,就是得较真”。
一次,舒翔审理了一起涉及工地供货的买卖合同纠纷,供货内容大到中央空调,小到螺丝钉,三角阀,种类多达六十几种,原被告双方各提供了几十页的供货明细单。
庭审过程中,双方自行对账都对得晕头转向,加上几年来长期累积的矛盾,双方言辞比较激烈,情绪也比较激动。当天开庭开了六个多小时都没对完,又定了第二天继续开庭。
送走当事人,舒翔回到办公室把大大小小的签收明细表对照合同一一翻看,硬是独自把所有明细表都核对了一遍。第二天一见到双方当事人,她就单刀直入从对账单的细节问题出发,明确指出双方当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违约,同时,她也引导当事人为今后可能继续合作而考虑互谅互让。
一席话说完,双方当事人心服口服,表示从没见过这么较真的法官,好多问题连他们自己都没注意。最后,双方当事人顺利达成了和解。
笨办法成就“全科法官”
“对于法官来说,每一起案件的审理,都是工作经验的积累。审完一起案件,就要熟悉这一类的案件”。分案由建立经验总结文件夹就是舒翔工作十年来,一直坚持的一个“笨办法”。
每次审完案件,她都会总结审判经验和工作感悟,并将其分类存放。在她的电脑里,有公司股权、各类合同、物权等各类纠纷的分类文件夹。
舒翔基于这些审判中的思考发表了多篇论文,其中一篇论文还荣获全国法院学术讨论会二等奖。2017年,舒翔调入速裁庭后,她的电脑里又多了物业、劳务合同、离婚、继承、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等案由的文件夹。
即使现在团队每月都会收到几百件新案子,但舒翔依然保持着总结审判经验的习惯,她认为“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只有把办案过程中的所思所想记下来,才能常思常新,争取做到审一件案子,会一类案子”。
就是凭着这股钻研劲儿,舒翔成为同事眼中什么案件审理都难不倒的小达人。
有一次,舒翔审理了一起民间借贷案件,标的高达五百多万,然而原被告双方在庭前联系时,对事实完全没有争议,被告甚至多次主动给舒翔打电话,表示认可借款,还要求她尽快判决。
舒翔联想到之前在整理民间借贷类案件的审理材料时,看到过虚假诉讼的案例,法官的直觉告诉她这个案子可能并不简单。于是她略施小计,在向当事人送达传票时,将传唤原被告开庭的时间故意错开一刻钟。
(舒翔外出调查)
开庭当日,原告先行来到法院,舒翔追根究底地对原告展开盘问,要求原告具体回答借款合同和现金交付的时间、地点等一系列细节问题,待被告到庭后,庭审正式开始,舒翔直接抛出先前的问题询问被告。
结果被告回答得吞吞吐吐,且不时地将目光转向原告,原告见势想要圆场,被舒翔当庭喝止,在追问至细节处时,原被告的陈述开始不一致,在询问双方为何陈述矛盾时,原被告也是支支吾吾、闪烁其词,最终双方承认是为了躲避债务,想借虚假诉讼转移财产。
法院的工作,紧张又忙碌,清苦又平淡。在进入丰台法院之后的三千多个日子里,舒翔用钉子一样的坚持,诠释了新时代法院人的职业信仰。
(作者:舒翔 姚亦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