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的12月,松江区环保部门的工作人员在一次例行检查时,发现了问题:一家生产铝合金门窗企业的厂房里,流出了一股细细的水流,靠近水源,一股带有强烈腐蚀性的气味扑面而来。
废水排出的地点相当隐蔽,看样子像是有意而为之。环保部门的工作人员猜测,排出的废水很有可能重金属含量超标。果然,提取了水样检测以后,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其中重金属“铬”更是超标了30多倍。
还记得当年在日本轰动一时的“水俣病”吗?在日本水俣湾的一个小镇,由于附近工厂排出大量有害重金属,导致小镇上的很多人患上了“水俣病”,这种病的表现为:轻者口齿不清,视觉丧失;重者手足变形,神经失常,等等。
当然了,还请大家不要恐慌,小编只是举例告诉大家重金属进入人体的危害。
案发以后,当地公安机关很快介入调查。工厂的老板龚某也没想到,自己只是排了点污水,后果竟然如此严重。
涉事的企业就在松江区盐铁塘的边上,而该企业排放的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的污水,正是通过一条“雨水总管”直接排进了盐铁塘,顺着这条河一路向东,就是我们的母亲河黄浦江,你说后果严重不严重。
2018年7月,涉事企业的四名相关负责人因环境污染罪被追责。按理说,这起环境污染案到这里就应该结案了,可是自从2017年6月,公益诉讼制度正式被写入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以后,这类案件可就没那么简单了。
那么,什么是公益诉讼呢?
以这起环境污染案为例,涉事企业将重金属超标的污水排进了盐铁塘,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那么在追究企业和负责人的刑事责任的同时,检察院作为国家机关有权提起附带的民事诉讼,也就是说要求该企业对污染的水域进行损害赔偿。
而这起案件也是上海铁路运输检察院,在对环境领域集中管辖以后,进行的上海首例环境污染领域的公益诉讼案。
最终,检察院提起了39万多元的损害赔偿,而这笔钱,未来都将用于污染水域的治理和修复。
公益诉讼,作为一种新的诉讼制度,使得中国检察机关开始以新的诉讼方式履行保护环境公益职责,这对环境资源保护而言,可以说是意义重大。
除了环境领域,食品药品安全等诸多贴近民生的领域,未来都能看到“公益诉讼”的身影,而我们的检察官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也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唐春源钱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