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涉及法律问题,找人社局得去中心村,上司法局得奔张铁匠,土地问题得到杏树岗镇找农业局,还时常弄不清到底归哪个部门管。可是现在不同了!”日前,因欠薪问题走进黑龙江省大庆市红岗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求助的王先生感慨地说,“先咨询律师并给出最佳解决方案,还能一边人民调解一边准备诉讼,便捷啊!”
自“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大讨论”工作开展以来,为有效解决公共法律服务“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黑龙江省大庆市红岗区司法局突破传统观念,坚持问题导向,探索出“313”法律服务新模式。自2018年下半年推行以来,已成功处理各类涉法问题529件,化解率95%。
只进“一扇门”立享“法治套餐”
啥叫“313”?据介绍,主要是打造三级平台(实体平台、热线平台、网络平台)、构建一个体系(“全领域”多元联动法律服务体系)、实施三大工程(营商环境优化工程、风险预警化解工程、群众精准维权工程)。其中堪称全国独一份儿的,是把涉及老百姓的法律服务职能全部整合到一起。
据黑龙江省大庆市红岗区司法局局长张宝春介绍,如今百姓有法律需要,都可享受到“法治套餐”。司法行政部门的法律咨询、法律援助、人民调解、普法宣传、公证、安置帮教、行政复议等业务,农业部门的农村土地承包仲裁业务,以及人社部门的劳动仲裁、工伤认定业务,都可在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一站式”解决。
“除了打官司要到法院,其他涉法事儿都能在这办,真省心。”金山堡村村民刁先生说,涉法问题首先想到这里,因为这儿有免费的“法律明白人”——黑龙江省大庆市红岗区司法局研究出的“律师咨询前置”服务模式。“以前不懂法,遇事儿像没头苍蝇,各部门都得去跑一圈,不知跑了多少冤枉路。现在遇到啥事先问问律师该怎么办、到哪去办,一下子就明白了。”
被施工单位拖欠多年工资的王先生告诉记者,在黑龙江省大庆市红岗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了更加精准解决问题,有些程序还可以并联启动。楼上漏水、小狗咬人这类小纠纷,以及土地承包、企业欠薪等老难题,只要老百姓提出申请,都可以一边进行人民调解、一边申请仲裁、一边准备诉讼,涉及合同问题的还可以同步公证,家庭困难的还可以申请律师全程法律援助……
以“全领域”多元联动、“一站式”法律服务为特点的“313”模式,得到了群众的广泛认可。2018年该中心共解答婚姻家庭、劳动、侵权等法律咨询484人次,准予法律援助67件次,较2017年增加30件次;信访部门转递纠纷的化解率达到100%。
法律顾问全覆盖村村都有“明白人”
“从上海返庆,只能停留2天,想办理遗产继承公证,但是赶上周末放假,怎么办?”这天,“心贴心”微信群里弹出了一条“求助”。
“去黑龙江省大庆市红岗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按照群主的指引,来自上海的谢女士联系到红岗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该中心安排公证员周末加班,让谢女士达成了心愿。
这事儿得感谢“心贴心”微信群。红岗区属于典型的矿区型城区,所辖1个镇、6个街道彼此分割,相距最近也在8公里以上,法律服务资源无法实现有限覆盖。为解决这一问题,红岗区司法局以全区10个行政村、29个居委会以及驻区采油厂24个矿大队级单位为对象,建立“心贴心”法律服务微信群84个,覆盖人口约3.3万人,约占全区户籍人口的20%。每个群配备律师一人、公证员一人,随时解答群众法律咨询。截至目前,通过微信群解答各类咨询1025人次,回复率100%,群众有了法律问题不再发愁,动动指尖儿即可得到答复。
三管齐下解民忧服务送到“家门口”
在黑龙江省大庆市红岗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70多岁的李大爷通过人民调解要回了37万元垫付款,十年诉讼历程终告一段落;刘大爷儿子因交通事故离世,法律援助律师帮助他从儿媳手中要回9万赔偿金;2名公证员5天完成100多份公证,钻井三公司100多职工按期抵达蒙古开展作业……多举措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多角度预警化解风险隐患,多领域畅通群众维权渠道,红岗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把“三大工程”转变为实实在在服务群众的“民心工程”。
“解放思想大讨论”开展以来,该中心坚持问题导向,围绕“营商环境优化、风险预警化解、群众精准维权”,多举措开展法律服务。据统计,2018年下半年以来,该中心为企业开通公证绿色通道260人次;精简行政复议流程、压缩行政复议法定期限50%,根据企业需求开展“订单式”普法12场次;在公安部门、信访部门设立人民调解介入机制,就地化解矛盾纠纷;开辟农民工、残疾人法律援助绿色通道10人次;为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提供律师辩护全覆盖……
“这样的法律服务,贴心啊!”如今这句话成了来黑龙江省大庆市红岗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办事儿群众的口头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