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烧秸秆的请注意,我们是岫岩公安局无人机空中侦查,请立即将火熄灭,否则将对你进行处罚……”最近的半个多月以来,在岫岩辖区内的田间地头,经常有这样一架能够喊话的无人机在上空盘旋。记者了解到,从“拱卫钢都、守护家园”2号行动开展后,在无人机的协助下,岫岩警方已查处焚烧秸秆案件17起,罚款4人,行政拘留10人。在及时发现制止焚烧秸秆行为的同时,更是起到了有效的宣传和震慑作用,据了解,这也是我市公安机关首次采取空中无人机参与焚烧秸秆的巡查。
“移动天眼”上阵焚烧秸秆无处遁形
9日上午,岫岩公安局指挥中心副指挥长李环宇和队员像往常一样,操作无人机开始在周边进行巡查。在巡查过程中,他发现远处山边有成堆的秸秆,并且秸秆周围有人徘徊,担心此人要焚烧秸秆,李环宇立即操作无人机靠近此处,并用无人机上的喇叭进行喊话,及时制止可能发生的焚烧秸秆行为。
李环宇介绍,从今年3月鞍山市公安局“拱卫钢都、守护家园”2号行动开展后,岫岩警方便启用无人机参与巡查。为了达到良好的宣传及巡查效果,警方还特意到沈阳,为无人机安装了高空警告喇叭,利用无人机上的喇叭和高清摄像头,警方可以在发现有人焚烧秸秆时,立即告知其将火熄灭,并可以通过摄像头实时监控。
此外,通过无人机,警方还采用空中悬挂标语,空中警报提醒、空中喊话等方式,使群众第一时间知晓焚烧秸秆的法律法规,打消群众之前图省事,就地焚烧秸秆的想法。
“有了无人机在巡查时真的方便多了,而且效果也是立竿见影。”李环宇说,因为焚烧秸秆的地点多在山间和田野,交通不便,当发现有焚烧秸秆行为,民警到达现场后,路途中会耽搁大量时间,很可能因此火势会蔓延,并且如果焚烧秸秆的责任人逃离现场,警方也难以取证。而使用无人机则不会受到地形的干扰,立即告知责任人当场将火熄灭,并且还可能实时进行取证,一旦责任人逃走,也方便警方之后进行追查。
“其实无人机发挥的最大作用还是能起到一种震慑作用,现在岫岩的百姓都管无人机叫‘空中警察’,只要远远的看到无人机,大家就不敢再焚烧秸秆了。”李环宇说。
购进无人机救援队增加巡查“利器” 记者了解到,岫岩位处山区,易发生暴雨及洪涝灾害,为了更好地起到应急救援的作用,2017年,岫岩公安局指挥中心成立“玉都蓝盾”救援队,李环宇成了救援队的队长,同时队里还有5名90后队员。岫岩的山区很多,单靠人和车辆巡查特别不方便,为了便于侦查和救援,救援队打算引用无人机来用于空中侦查。
别看在救援队里,李环宇的年纪最大,但他可是队里的无人机方面的“技术专家”,李环宇回忆说,起初队里并没有人会操作无人机,为此,当时已经45岁的他特意到山东学习无人机的操作,并考取无人机驾驶证。
在自己不断钻研精进无人机驾驶技术的同时,李环宇还经常带着队里的小队员们一起熟悉和练习操作无人机。
为“空中警察”挖掘更多新功能
据悉,“拱卫钢都、守护家园”2号行动中,公安机关通过采取空中无人机参与巡查,大大提高了巡查范围和违法行为的发现能力,并与地面派出所巡查警力、交警公路流动巡逻警力共同形成了点、线、面网格化、立体式巡查模式,每天从早6点到晚8点,实行全覆盖、无肓区、不间断的巡查和盯防,“晚间看火光、白天看散烟”第一时间发现和制止焚烧秸秆行为。
而无人机的用途还不止于此。李环宇介绍,在日常工作中,无人机也经常会辅助民警进行巡查工作,并且与人力巡查相比,无人机在上空巡查,更容易发现人力巡查难以发现的“死角”,并且多次立功。
同时,无人机在日常宣传中也能起到奇效,通过无人机悬挂条幅或通过高空喇叭宣传时,效果更加明显,传播的范围也更加广泛。
此外,李环宇也不断的钻研,对无人机进行改装,让无人机能在不同的场合发挥不同的作用。李环宇说,这架无人机能够载重12斤,如遇到洪涝灾害,无人机除了能立即在空中开展搜寻外,还可在无人机上悬带两个救生圈,一旦发现有人溺水或被困,就可第一时间将救生圈投放给受困群众。
下一步,岫岩公安还计划在无人机上加设一些防风防雨设备,让无人机减少气候带来的影响,发挥更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