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白色制服下藏着深蓝:双重身份间,“铁窗天使”治病也救心……

2019-04-09 11:27  来源:福建法治报  责任编辑:赵利丽
字号  分享至:

  病人突然往女护士耳根子上凑,在场的几双瞳孔都在惊愕中放大变形。好在护士警觉地躲开了,大家很快上去控制住了病人。

  这是一个感染了艾滋病的病人。“很难说他当时是故意袭击,还是意识不清才靠到护士身上的。”医生黄凡回忆。

  黄凡是福建省建新医院传染病区医生。与普通医院不同,他所服务的这家医院专门收治患有艾滋、肺结核、肝炎等传染疾病的病人,这些被救治的病人同时也是犯人。对应的,黄凡及同事们在医生、护士的身份之外,也有另一重角色,警察。

  福建省建新医院也称福建省监狱管理局中心医院,这是一家担负着全省狱系统服刑人员的收治等任务的医院,也是福建省政法系统唯一的一家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福建省建新医院传染病区医生、护士、管教团队研讨病犯情况

  传染病区是这家特殊医院更特殊的存在。这里的医生护士及管教民警负责着医院艾滋病、肺结核、肝炎等传染疾病病犯的诊疗与管教,职业暴露成为他们身上最为敏感的话题。无时不刻的倾听与关怀,他们几乎成为病犯在监狱里唯一能够得到的“亲人”。

  高风险职业暴露

  不得不说这是一份高危职业。每一次的护理与诊疗都面临着职业暴露的可能。

  “这是我们必须承担的风险。”建新医院传染科护士长省张杰是护理专业出身,十年前当他跨出校门,转入建新医院时,也许还不是很清晰,白色制服下藏着深蓝的含义。

  “与在学校和普通医院实习获得的认知不同,这里混合集中关押着多类传染病病人。”由于责任特殊,建新医院的出入口很少。监区传染科病区大楼只有一部电梯,这也是最初张杰感到不适应与担忧的地方。

  “一些传染病通过空气传染,共用一部电梯,总担心交叉感染。”后来张杰理顺了其中的道理:自己既是护士也是警察,这里既是医院也是监区。


给艾滋病病犯巡诊

  张杰曾护理过一个生命体征极为不稳定的艾滋病犯。

  “病房的监控都得死盯着他的床位。”一次给病犯输完液后,张杰嘱咐他要老老实实躺在床上不要动后,就转身到其他病房巡查去了。等巡查回来,张杰却发现,病床上只剩下隆起的被子,人不见了。

  “先去卫生间看看!”果然,在那里,张杰发现了病犯。刚刚方便结束的病犯在张杰眼前慢慢起身,黑眼珠子却开始向后翻,人也往前栽。一个箭步上去,张杰才算扛住他。

  将病犯背回病房后,张杰这才发现,病犯的输液针已经脱出,防护服被划开了一道口子。“一定要很小心,但是紧急情况下根本也没办法顾虑那么多。”

  寒夜里的温暖

  “刑期比命长。”成为很多病犯不配合治疗的动因。“故意撞墙,把大小便留在病床上,觉得我们所有的好都是有所图谋……”工作中,张杰和同事们需得忍受病犯情绪上的刁难。

  有一个肝炎病犯,因为长期服用止痛药,他的身体已经产生了耐药性。疼痛难忍的时候,他总要求张杰给他配强力止痛药。但按规定,强力止痛药的服用需得有时间间隔。

  有一次,照常配给普通止痛片后,病犯因为难以忍受的疼痛,愤怒地将药片扔到了张杰脸上。火气“蹭”地一下烧到了张杰的头顶。“还是忍住了。”张杰说,后来他搬了条凳子,坐他对面聊了半个多小时。“还是尽可能地给些情感支持吧。”

  管教中队长陈煌华在日常帮教中,也看到了病犯心理上的痛苦。“不仅社会歧视,他们甚至不被亲人接纳。”很多时候,管教民警的关怀,几乎成为病犯在寒冷雪夜里唯一能擦亮的火柴。


民警和病犯谈心

  2018年8月,在陈煌华和同事们的陪伴下,艾滋病病犯范某走完了年轻的一生。3个月前,范某曾因病情危重,向医院提出保外申请。但在和亲属沟通中,范某得到了“不能带你回去”的答复。

  人生最后的愿望落空了,范某的情绪跌到谷底。陈煌华担心他想不开,每天都要宽慰他“家人也有困难,我们会让她们多来看你。”临终前最后一个月,范某还告诉陈煌华,“我不给你们添麻烦。”

  陈煌华说,传染科的病犯大多身体虚弱,很多帮教工作都只能以“床边谈话”形式进行,拍一拍肩膀,多聊一会儿,对这些人来说都是温暖。“其实他们更需要我们的关心。”

  活下去,活得更好些

  治病救心。让病犯得到更好的救助,不论对家庭还是社会而言,都重要且有意义。

  传染科主任邓越峰说,几年前医院救治过一个三次被下达病危通知的艾滋病病犯。“血液感染、细菌性休克、真菌性休克……病人的免疫力几乎完全崩溃。”在业内其他专家已经给出“没有希望”的诊断后,能够一次从死亡线上爬回来,几乎是医学奇迹。后来病犯出狱,过年的时候还给医院民警打电话拜年。“他在电话里告诉我们,‘你们都这样对待我了,我也会让艾滋病到我为止。’”

  几乎以忘我的状态为岗位奉献和牺牲,医院传染病区团队成立9年来,原传染科主任和管教中队长因过度劳累病倒在岗位上,英年早逝。但传染病区团队个个民警不畏牺牲,直面风险,坚守拯救身心的“初心”,勇往直前,无一人提出离开传染工作区。


身着警服,外披白大褂,“铁窗天使”在高墙里守卫着生命的尊严。

  他们既是管理罪犯的人民警察,也是充满爱心、无微不至护理病犯的护士。他们战斗在没有硝烟的战场,面对的是特殊的患者,一面挽救生命、保障特殊人群的身心健康,一面维护监所安全,他们集治病救人与捍卫法律于一身,被称为“铁窗天使”

  2017年数据显示,建新医院收治的艾滋病犯人病死率仅有全国平均水平的1/6,防治成绩居全国前列。不论从专业救治还是改造职责来说,建新医院的成绩都值得关注。

  很多病犯家庭贫困,长期处于社会底层。背负罪行之外还携带传染病病原体,社会歧视成为不可忽视的事实,如何避免疾病恶意传播也成为这个集体关切的话题。建新医院的存在,某种程度上是给这些病犯指了一条明路。“有些病犯病愈后回到原监狱,还会和要调来的病犯说,遇到我们就不会有事。他们的感谢很直接。”黄凡说。

  让病人看到希望,控制社会不稳定因素,是黄凡所定义的岗位意义所在——“让他们活下去,活得更好一点。”(记者 魏青 谢伟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