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5时40分准时上勤哦!”3月31日5时许,内蒙古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鄂尔多斯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执勤业务科科长吕强分别给检查员们发去提示信息。5时30分,东方欲晓,检查员们全部登车,准备前往口岸开启新一天的工作。“其实大家都很自觉,不需要提醒,发信息也就是个习惯性动作。”吕强说道。
2013年4月,鄂尔多斯机场临时口岸开放获批;2016年1月,鄂尔多斯机场成为国家“十三五”时期第一个开放的国际航空口岸;2017年4月,鄂尔多斯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应势成立。该站成立后,立足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内蒙古自治区“向北开放”战略发展形势,牢牢把握维护口岸稳定大局,不断夯实边检业务基础,创新管理服务举措,边检业务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
明确制度责任确保口岸顺畅
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鄂尔多斯口岸的航班从无到有,到如今开通14条航线。为提升通关环境,鄂尔多斯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科学制定客流高峰应对工作方案,周密部署勤务组织、通道设置、查验要求、应急处置等工作。通过推行机关人员参与备勤、执勤业务科内设“1+2”备勤小组的模式,深化常态化备勤与“大轮班、小单元”勤务制度,切实从制度层面规范勤务工作,确保口岸通关高效有序运转。
吕强介绍,按照上级要求,他们建立健全站长、分管领导、科队领导、执勤民警“四级责任追究”机制,站党委对口岸安全管控工作负主体责任,其他人员各司其职,扎实履行职责。
采访期间,站长房魁杰刚从执勤现场回来,他说,每逢重要节点,他们严格执行双党委成员值班制,站长、站值班领导每周口岸执勤不少于45个小时,靠前指挥,及时妥善处理业务问题,全力确保口岸畅通。
聚焦时代所需提升能力素质
“鄂尔多斯正在打造‘国际旅游城市’,这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去验放速度比较慢,现在通过属地管理、前置服务、后续核查等方式,将通关效率提高近30%。”该站业务参谋温博表示,他们专门成立“放管服”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每逢驻地有重大外事商贸活动,都会提前制定专项勤务保障及安保方案,设置专用查验通道,抽调业务素质高的检查员组成查验小组,为海内外嘉宾提供优质通关服务。
温博和他的同事们努力营造热情、文明、和谐的通关环境,希望为驻地创建“国际旅游城市”添砖加瓦。特别是内蒙古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出台“走前列、创一流”三年工作规划,该站按照规划要求,积极开展全能型检查员培训,将全站民警纳入培训体系。
“我以前对边检业务知识知之甚少,觉得自己在非业务岗位,不需要学这些。”该站机关干警王昊说,他们采取以老带新、岗前培训、考核上岗等方式,加大对法律知识应用、核查比对能力、案件处理等内容的培训力度,有效提升民警的专业素质和实操能力,为查验工作有序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采访当天,该站正开展五笔输入法专题培训,全站民警参加培训的热情很高,并没有因为眼前的困难打消积极性,这说明大家对业务知识的掌握是充满信心和期待的。
拓展服务职能 擦亮“国门名片”
“您好,请您出示证件!”“欢迎回家!”“祝您旅途愉快!”寒来暑往,伴随着检查员亲切的微笑和问候,广大出入境旅客感受到该站检查员的热情服务。
“作为中国公民,可以享受到这么多贴心的服务,甭提有多高兴了。”4月1日,从鄂尔多斯口岸入境的王先生开心地踏上了返乡旅程,他的话传到检查员赵秀微耳中,赵秀微会意一笑。
赵秀微介绍,他们站在去年出台相继了“满意度评价”“迟到旅客免排队”“自助通关”等12项便民服务举措,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广大出入境旅客的欢迎。
如今,该站还创新推出简化查验环节、“掌上办”政务移动应用、为特殊人群提供专业服务等9项改革措施,再次提升了旅客满意度。赵秀微说,身为一名检查员,能得到旅客点赞是对自己最好的褒奖。
该站还全面落实“中国公民出入境通关排队不超过30分钟”服务承诺,科学分配通道比例,合理划定“蓝色提示线”等通关标识;在入境大厅设置公告牌、温馨提示等宣传牌,抽调外语人才讲解自主通关设备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主动示范入境外国人生物信息采集方式,人性化的服务极大提升了出入境旅客的满意度,有效节约了查验时间,缓解通关压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吕强告诉记者,屈原的这句诗是他的座右铭,改革在即,他和他的同事们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站好每班岗,当守护空港国门的卫士、服务开放的尖兵。(曹家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