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家住四川成都成华区锦绣社区的居民吕先生,因为垃圾倾倒的小问题,跟物业公司的人吵了起来,进而衍生出二人的肢体冲突。眼看两边的矛盾在其后如滚雪球一般越来越大,“我来说法评理团”介入进来,几次规劝,多番调节,二人最终和解了。
△我来说法评理团
“其实社区中很多纠纷都是这样”,锦绣社区的书记陈芬感叹,你耐心调节、小心翼翼地灭了火,就是皆大欢喜;但若放任不管,矛盾激化,往往小纠纷就可能升级为大冲突。
2日,成都市深化“三社联动”推进社区治理工作现场会召开,锦绣社区的经验,成为了可供学习的典型。
日前,成都正进行 “平安社区工程百日攻坚行动”,行动将从3月26日持续至5月,以街道或乡镇为龙头,以社区为基本单元,全面开展突出问题和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活动聚焦9类29项突出问题和风险隐患,而社区治安、社区设施、小区矛盾纠纷等等一系列风险点,正是此次“攻坚”的重点。
也正是这一行动启动后,锦绣社区“我来说法评理团联盟”的微信群更忙碌了。他们不仅要调节矛盾,更要及时发现矛盾,“除了家庭纠纷、邻里纠纷,也包括小区、社区的公共财产、公共服务范畴是否让人满意等等”,陈芬说,生活和谐了,社区才平安。
有律师有专家 其实很专业
上个月,成华区跳蹬河街道锦绣社区的居民林先生家漏了水,楼下业主朱先生家的墙面和天花板都被水泡了。朱先生自然不乐意,找了楼上的林家人理论,还要求赔偿。林先生也没服气,俩人就这样僵了起来。
△我来说法评理团
其实,“我来说理评理团联盟”调节社区内类似的矛盾,已经不下上百起。调节的诀窍和关键,除了要有耐心之外,其实也少不了专业。就好比林、朱二家的矛盾,评理团去两家上门聊了不下五、六次,一面用邻里间的相处之道动之以情,一面用专业的法律法规知识晓之以理。
到了如今,林、朱二人,再见面已经可以释然地打声招呼了。
“我来说法评理团联盟,现在已经算是我们社区一个有特色的品牌社团了”,陈芬告诉记者,作为社区“微社团”,这个团队基本上都是由居民们自主加入构成,但是成员们的身份却很多元,不乏律师、警察、教师、党员骨干、退休干部。“所以其实做起调节工作,大家除了热情,更是有专业傍身”,她称,此外,成员们还经常接受专业法律法规常识的培训。目前,社团中常驻团员已有2、30人。
4年 解决200多起纠纷
在成都正开展的“平安社区工程百日攻坚行动”中,“小区矛盾纠纷调节”是其中重点要“攻坚”的类别之一。而这一类别之中,又重点聚焦了停车难、停车贵,业主、业委会、物管公司三方矛盾,小区内传销及欺诈、不文明养犬等等社区里常见的问题。
事实上,这些常见的问题,也正是锦绣社区“我来说理评理团联盟”日常最频繁调节的问题。
陈芬告诉记者,该社团自2014年成立,目前已经调解家庭、邻里、物业等纠纷200余起,调解成功率95%。其中包含挽回了2个濒临离婚家庭、调和了3位独居老人子女关系、维护了23起损害索赔权益、避免了数起法院官司……
说起社团成立之初,陈芬告诉记者,当时社区的热心居民王晓蓉,总爱帮人家调节纠纷,说和矛盾,“人热心,大家对她也信任”。于是社区就想到让王晓蓉牵头成立一个微社团,让热心的居民纷纷加入,一起调节社区的大小矛盾,化解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