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的一天,在派出所住了一个多月的4岁男孩亮亮(化名)终于跟妈妈回家了。让人意外的是,亮亮似乎对回家这件事不感兴趣,见到妈妈走进派出所值班室,他反倒扑进了女民警刘家琰的怀里,怎么说都不肯抬头。作为照顾了小家伙一个多月的“临时妈妈”,刘家琰一边摸着亮亮的头,一边柔声说:“听话,跟妈妈回家,阿姨会经常去看你……”
自闭症男孩来到派出所
刘家琰是天津公安东丽分局开发区派出所的一名女警。1月30日下午2点多,在派出所值班的刘家琰看到一名女子带着个小男孩走进值班室。“孩子他爸在戒毒所强制戒毒,我家里还有两个孩子,最小的那个还在哺乳期,我实在没精力照看老大,只能把他交给你们了。”没等刘家琰问明情况,女子便快步走出了大门,刘家琰赶紧追出去,可是女子已经不见了踪影。
回到派出所,看着神情落寞的男孩,刘家琰温柔地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呀?”男孩靠墙站着,不发一言,刘家琰连续问了几遍,男孩才挤出一句反问:“你叫什么名字呀?”
见孩子有了反应,刘家琰赶紧问:“你家住哪儿?”男孩也学着说:“你家住哪儿?”就这样,男孩不停重复着刘家琰的问话。
一名出警回来的民警认出了这个孩子。男孩名叫亮亮,今年4岁,家里除了父母,还有年幼的弟弟妹妹,一家人就住在派出所辖区。大约一个月前,亮亮的爸爸因为吸毒被送去强制戒毒。
这名民警告诉刘家琰,以前入户走访时了解到,亮亮患有孤独型自闭症,平时很少与人交流。如今妈妈不在身边,亮亮显得更加孤僻。
一幅画让她热泪盈眶
下班后,刘家琰和同事把亮亮送回家,发现家里没人。刘家琰见亮亮有些“打蔫儿”,一摸他的额头,感觉有些发热。她赶紧把孩子送到医院,经诊断,亮亮患上了肺炎。
当晚,刘家琰留在医院陪床,一会儿给亮亮敷上凉毛巾降温,一会儿又给他喂水喂药,忙了一夜未眠。直到天亮,小家伙终于退烧。此后一周的时间,刘家琰和同事轮流陪床,直到亮亮出院。
亮亮出院后,刘家琰带着他回家找妈妈,可家里依旧没人。她只得又将孩子带回派出所,自己当上了亮亮的“临时妈妈”。
通过在医院一周的接触,亮亮对刘家琰的感情产生了微妙的变化,只要她不在身边,亮亮的情绪就很低落。刘家琰只得随时将亮亮带在身边,哪怕在前台值班,亮亮也不离左右,成了刘家琰的“小尾巴”。
亮亮不懂得自己上厕所,经常拉尿在裤子里,刘家琰不厌其烦地一次次给他擦洗身体,还给他买了新衣服;她发现亮亮爱吃饺子、包子,便征得所领导同意,让食堂师傅给亮亮“开小灶”;晚上睡觉时,亮亮经常惊醒,之后大哭不止。每到这时,刘家琰就抱着亮亮,一直哄到他睡着……
日子长了,刘家琰发现亮亮虽然不爱说话,但十分喜欢画画,便买来画笔,抽时间陪他画画。有一次,亮亮画了一座房子,房子一边有个男孩,另一边画了一名女子。放下笔,亮亮先指着画中的男孩,又指了下自己,接着又指着画中的女子,然后指了下刘家琰。看着亮亮纯真的眼神,刘家琰的泪水忍不住夺眶而出……
孩子喊出了第一声“妈妈”
从那一刻起,这对“临时母子”的感情更进了一步。刘家琰找到医生,咨询如何照顾自闭症儿童,又买来相关书籍学习康复训练的方法。
通过学习,刘家琰了解到,自闭症儿童被称为“来自星星的孩子”,他们自我封闭,无法与人正常沟通。要想改变现状,必须让他们提升感知能力,特别是感受到爱的力量。
愿望是美好的,然而康复训练做起来并不容易。一般来说,无论谁跟亮亮说话,他只会重复对方的话,而不是回答问题。不过,刘家琰发现,跟其他自闭症儿童相比,亮亮也有优势,那就是注意力比较集中,特别是亮亮跟刘家琰说话时,总是认真地看着她。
刘家琰从简单的词汇开始教亮亮,说话时一直与亮亮保持目光接触,让他集中注意力。通过反复练习,亮亮虽然还不能正常回答问题,但开始微笑了。这让刘家琰的信心大增,哪怕再忙,每天也要抽时间跟亮亮聊天,给他讲故事。
一天,刘家琰正在讲童话故事,亮亮突然拉了拉刘家琰的衣角,轻轻叫了声“妈妈”。这可把刘家琰激动坏了,她一把拉过亮亮,把他紧紧地抱在怀里……
从那天起,亮亮进步的速度越来越快,学会了“爸爸、妈妈、太阳、吃饭、睡觉”等词汇。刘家琰趁热打铁,又教会了亮亮如何上厕所。看到这对“母子”亲密的样子,很多来办事的群众都以为亮亮就是刘家琰的亲儿子。
前不久,所长郭秀梅经过多方联系,终于找到了亮亮的妈妈王某。王某同意把儿子接回家,亮亮和刘家琰这对“临时母子”分别的日子来了。当王某来接亮亮时,亮亮一头扑到刘家琰怀里,和“临时妈妈”难舍难分,反倒和亲生母亲生分起来。
亮亮走了,刘家琰心里很失落。不过她感到安慰的是,和“临时妈妈”在一起的这段日子,亮亮的变化令人欣喜。正如刘家琰所说:“生长在这样的家庭、又患有自闭症的亮亮,就像是折断了翅膀的天使,但只要给予他更多的爱,他一定可以再次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