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每天面对100多名肺结核康复罪犯,他既当“爹”又当“妈”

2019-03-30 23:05  来源:东方网·纵相新闻  责任编辑:郅硕
字号  分享至:

周浦监狱八监区民警晁祥建所在的监区是上海监狱系统肺结核康复男性罪犯的集中关押监区,每天面对100多名肺结核康复罪犯,家人担忧、他人不解,他和同事们依然兢兢业业、默默奉献,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

穿上警服,他是威慑服刑人员的正义利剑;戴上消毒设备,他是保障康复罪犯健康的白衣圣手;脱去警服、放下装备,他是孝顺的儿子、朴实的丈夫、可爱的父亲。

100多名肺结核康复罪犯、几百页堆积如山的案卷材料……这是他的工作日常。如果有微信步数统计,他说每天的“起步费”一定会超过20000步。如果有机会重新选择,他说自己依然会选择监狱民警——这个他所热爱的职业。

“我是周浦监狱八监区民警晁祥建,今天我当班!”

既当“爹”,又当“妈”的监狱民警

晁祥建所在的周浦监狱八监区,承担着上海监狱系统肺结核康复男性罪犯的集中关押、康复治疗、停药分流等职能。目前,关押着139名服刑人员,其中肺结核康复罪犯107人。

审阅材料、消毒监区、查抄房间、分发药品、思想教育、监听对话、接待群众……记者几乎很难一一列举晁祥建的各项工作内容。一整天的工作,除了近20分钟的用餐时间,晁祥建都安排得明明白白,所有工作几乎是无缝衔接。

“可惜监狱内部不带手机,不然我的微信步数肯定可以称霸朋友圈!”晁祥建调侃称。

记者了解到,像晁祥建这样的民警,日常工作所要面对的不仅只是服刑人员。

“有表现优异的服刑人员,担心家中老小,我会帮他去联系社工或者居委会,通过解决家庭困难帮助他改造。有病人头疼脑热,我还会带他们去看医生。”

晁祥建形容自己的工作是“又当爹、又当妈”,“既要有父亲的威严,去震慑服刑人员;又要有母亲般的春风化雨,促使他们积极改造。”

“不懂医学的心理咨询师不是好警察”

在晁祥建的眼里,他的工作是复杂而有序的。而在同事的眼里,他的工作是多样而且专精的。有同事调侃晁祥建是“警察里最会看病的,会看病的人里最懂心理的,懂心理的人里最会管理的,会管理的人里最了解“转基因”的。”

虽说略带戏谑,但晁祥建全面的能力也可见一斑。

记者了解到,这位农学硕士,在从事监狱民警前曾担任过人民教师;在监狱工作期间自学了心理学,获得了国家心理咨询师的资质;同时,受日常工作的“熏陶”,晁祥建还能熟练运用医学知识,协助制定了全国监狱系统中少见的《康复监区卫生防疫规定》等基于医学理论的管理制度。

晁祥建“跨专业”的全面能力备受赞誉。而他自己对此却很“低调”。

“其实这是我日常工作的基本要求。比如犯人对自己的病有顾虑,那你必须得有足够专业的医学知识去说服他、引导他。比如监狱的日常管理,你必须要有成体系的思维模式去制定规范。这些都是我该做的。”

“胆大”和“心细”,责任和担当

“说不怕被肺结核传染,那肯定是假的。”晁祥建坦言,刚来周浦监狱报到时,自己也曾担心会被传染。“不过担心也没用,这是你的工作,你得全身心去对待,平常心去面对。”

晁祥建向记者介绍称,除了消毒等场合外,在监区走访,以及与犯人谈话时,他几乎都不会佩戴口罩。

“口罩就像一层隔阂,你带着口罩和康复犯对话,他们或许会觉得这是一种区别对待。反而你不戴口罩了,服刑人员更愿意与你坦露心事。”

晁祥建工作中的小细节,也是周浦监狱康复监区的惯例。晁祥建的“胆大”也得到了同事的一致点赞。“私下里我们都喜欢叫他晁大,因为他不仅在工作中胆子大,生活中更像一个老大哥”。说起他们眼中的“晁大”,同事们个个滔滔不绝。

“晁大从不挑活干,更可贵的事,他什么活都干得好。”“晁大”的搭档徐警官告诉记者,晁祥建给他最大的印象就是心细。

 据介绍,监狱民警的日常工作中有一项名为“抄监”的工作,目的是检查服刑人员的日常用品中是否存在夹带违禁品,同时掌握其生活状况。

“我们监区抄监更要格外仔细。”晁祥建说道,“动作幅度一定要小,不然扬起的灰尘,容易让细菌在空气中流通。”

晁警官告诉记者,每次抄监他必须要做到观察细致。“连一根针都不能放过!”这也是一个真实发生的故事。一次抄监,晁祥建和同事发现监区内少了一根绣花针。“上上下下找这一根针,足足找了7、8个小时!幸好是服刑人员粗心遗漏了,不然后果可能不堪设想。”

“我几乎不和家里人讲工作”

年届不惑之年的“晁大”是周浦监狱八监区的“顶梁柱”,用领导的话来说,晁祥建是不可或缺的“承上启下”的角色。“面对年轻民警,他身体力行,传授业务。对于老同志,他照顾有加。有的老民警身体吃不消通宵的夜班,他经常主动换班。”

在单位里“承上启下”的晁祥建,生活中也是“上有老,下有小。”谈起工作和家庭的关系,晁祥建是骄傲也是矛盾的。“我们这很多民警的家人,并不知道我们的工作细节。”说到这,晁祥建沉默了许久,“家人一直支持我的工作,但我知道他们的内心还是充满担忧的。”

记者观察到,周浦监狱康复监区的楼层普遍在4-5层,晁祥建的办公室也恰好在4楼。“因为高处空气流通好,一年四季窗都是开着的。”冬天,穿堂而过的西北风,吹得民警瑟瑟发抖。“我常跟家里人开玩笑,传染肺结核的可能性不大,被吹冻倒是有可能的。”

打趣的玩笑中带着一丝苦涩。这或许也是无数像晁祥建这样的监狱民警的真实写照。

家人的担忧、外界的不解……监狱民警的工作有收获也有苦涩,但在他们自己看来或许是“不足为外人道也”。

“这都是我该做的!”“这真没什么!”采访中,这一系列低调而又谦虚的话语几乎成了晁祥建的“口头禅”。

“我们的工作并有那么高大上,我们只是一群平凡的人。”我们也愿意相信,无数像晁祥建一样的平凡的监狱民警,正是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付出,为社会的稳定,为民众的安全,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卞英豪、丁一涵、实习生钟书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