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挽回数十名农民工的血汗钱
——广西南宁市江南区法院办结一起“执转破”案件始末
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江南区人民法院顺利审结南宁某木业有限公司(下称木业公司)破产清算一案。这是江南区法院审结的首例“执转破”案件,债权清偿率达84.50%。从打赢官司到无财产可执,最终又实现了债权,数十名农民工兄弟终于拿到了被拖欠3年之久的“血汗钱”。
财产不足,债权人无奈接受“终本”
2016年5月16日上午,江南区法院执行局法官黄文民接到申请执行人南宁某胶水厂(下称胶水厂)老板郭某打来的电话。在电话中,郭某大倒苦水。他说,自己作为申请执行人向法院申请执行木业公司买卖合同纠纷案,诉讼中保全了木业公司的机械设备,因木业公司的营业场所涉嫌违章建设,现正被城管部门拆除,但木业公司不配合腾空搬迁,致使数十名农民工聚众哄抢机器,现场十分混乱。
黄文民立刻放下手中的工作,奔赴执行现场。由此拉开了艰辛的执行之路。
到达现场后,黄文民一边指派法警对现场进行警戒,一边做农民工思想工作,了解他们的诉求,指导他们收集好相关证据,按照法律程序讨回工资……
执行干警经现场核查清点,将木业公司的机械设备造册登记后,扣押到指定的厂房停放。后经法院评估拍卖,这些机械设备拍卖得款16万余元,尚不足以偿还胶水厂债务和数十名农民工工资。
由于木业公司经营场所已被城管依法拆除,夷为平地,无财产可供执行。无奈之下,执行法官只好将农民工数10件劳动争议仲裁案“终结本次执行程序”。
因解释工作做得细,农民工兄弟理解法院的做法,也接受自己的“血汗钱”暂时追不回来的现实。
终本“唤醒”,债权人重燃希望
“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后,执行法官并没有放弃对木业公司财产的调查。得益于江南区法院实施的“终本案件唤醒机制”,黄文民每隔3个月就会对已经“终本”的案件提起一次执行查控。
2018年7月,正当全国法院接受“基本解决执行难”第三方评估时,黄文民对木业公司的财产及其关联案件进行了查询。
查询的结果令黄文民喜出望外:在一起行政诉讼案件中,木业公司作为原告起诉南宁市某政府部门。该案已由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判令某政府部门赔偿木业公司38万元。该赔偿款一旦到位,将成为木业公司的可供执行财产,其涉及的多个案件将可以恢复执行。
然而,即使赔偿款到位,木业公司仍然资不抵债。为此,江南区法院执行局积极引导债权人走“执转破”程序,彻底清算公司债权债务。
“执转破”,案件顺利执结
2018年8月3日,南宁市中级人民法院根据债权人余某的申请,裁定受理木业公司破产清算一案,并指定由江南区法院审理。2018年9月14日,江南区法院依法指定由广西欣源律师事务所担任木业公司管理人。
破产案件审理过程中,木业公司法定代表人蒋某故意躲藏,拒不配合管理人对该公司债务进行清算,拒不交出公司公章,对破产清算存在对抗心理。清算程序的推进遇到了很大的阻力和困难。经江南区法院调查,某政府部门征收木业公司土地的赔偿款38万元,已经进入核算审批程序,即将进行支付。
法院将此情况告知管理人后,由管理人向某政府部门提出冻结止付的申请,并请求划付该笔赔偿款至管理人账户中管理。
经努力,38万元赔偿款顺利转入管理人账户内,破产程序得以继续进行。
2019年1月11日,江南区法院召开木业公司第一次债权人会议,听取了管理人所作的执行职务工作报告、核查债权的报告,表决通过了管理人提出的管理人报酬方案、破产财产管理方案等。
经法院核查确认,木业公司到期债务总额为448400.07元,可供清偿的财产为380000元,债权清偿率可达84.50%。
3月10日,37名债权人陆续收到管理人分配的款项,作为优先受偿的农民工工资,全额支付,其余普通债权按照比例分配。
至此,江南区法院首例“执转破”案件圆满审结。(魏素娟 蒋祖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