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平安=易碎品?用行动说不

2019-03-18 18:55  来源:山西长安网  责任编辑:刘杰
字号  分享至:

    “平安不平安,群众说了算。”平安是老百姓的福祉,是经济社会建设的基石。近年来,山西省孝义市坚持以“百姓安全、百姓满意”为目标,把平安建设作为保障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手段,坚持走“发展与稳定并重、富民与安民共进”的路子,认真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树立“大平安”理念,将社会矛盾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群众普遍享受到了平安建设带来的实惠。
  “心服”体系 筑牢平安第一防线
  2018年初,孝义市先后发生两起极端事件,皆是因为家庭纠纷导致心态失衡而引发的,而这也将社会心理服务摆上桌面,成为迫切需要破解的重大任务。
  面对新要求、新任务、新课题,孝义市全面学习借鉴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创建重点人群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市为载体,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平安孝义建设的第一防线,高点定位,高标推进,全面强化基层基础工作,建立完善工作机制,着力构建社会心理服务的组织体系、平台体系、力量体系、机制体系、技术体系“五大体系”,探索出一条具有孝义特色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新路子。
  他们以市、乡、村三级综治中心为依托,统筹规划建设全市三级社会心理服务平台,构建以市级中心为大本营,以市心理卫生协会为总后援,以乡级工作站为骨干,以村(社区)级服务室、机关事业单位服务室、网格服务点、重点单位(行业)心理咨询室为触角的社会心理服务规范化平台体系,确保群众心理问题有处诉、有人解。目前,在市级设立心理健康服务指导中心1个,在乡镇(街道)设立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站17个,在村(社区)设立社会心理健康服务室135个,在网格设立社会心理健康服务点919个,在市文明办、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司法局、民政局、教育局、卫计局、信访局、团委、妇联、残联等重点单位设立社会心理咨询室12个,在其他机关事业单位设立职工心理健康服务室103个。与此同时,他们积极探索组建专职心理咨询师、社会心理服务兼职人员、心理服务志愿者三支队伍,着力构建社会心理服务力量体系。探索形成以心理知识宣传普及为前端、心理问题监测预警为中端、高危人群精准干预为末端的社会心理健康全程服务链,着力构建社会心理服务机制体系。
  通过心理服务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六进”活动,帮助群众及时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方便群众选择心理健康服务,不断提高心理知识素养和防护能力,将社会心理服务的阳光送到社会各个层面。对于以上重点人员和受重大生活事件影响的人员,及时启动心理危机干预方案,通过不同干预技术,消除应激障碍。同时,对经济困难的,落实政府救助措施,确保重点人员不失控、不漏管、不发生重大极端案事件。
  “聊天室”创造矛盾化解新模式
  在梧桐镇,有这么一个聊天室,通过与群众拉家常,说体己话,耐心处置群众身边的矛盾纠纷,化解率达到90%以上,这就是“老霍说事”聊天室。
  “老霍”叫霍振义,从事信访工作20多年,用热心、耐心,丰富的法律知识和一套独特的工作方法,为群众解决了无数难题。走进老霍的办公室,记者看到办公室的墙上挂满了锦旗,每一面锦旗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房子地基高影响了邻居家排水,农民工工资拖欠,亲兄弟因赡养父母打架,土地承包款亲戚们抢来抢去,20多年里老霍处理了近千件这样的纠纷。如果处理不好,往小了说会影响家庭、邻里和睦,往大了说就会让矛盾升级,可能造成群体性信访事件,影响社会稳定。在老霍眼里,信访无小事,对待每一名来访群众都要诚心实意,真正为他们考虑。他的工作得到群众普遍认可,成为梧桐镇收集民意、化解矛盾的重要阵地。
  针对矛盾纠纷主体多元、诉求多元、类型多元的新特点,该镇把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作为推广“枫桥经验”的重点任务,不断提升对各类矛盾纠纷的预测预警预防和化解能力。一是坚持排查报告制度,做到第一关口排查预测。坚持村(区)一周一排查一上报、镇半月一排查一汇总工作制度,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全部实行台账管理,不忽视每一个环节、不漏掉每一个问题、不放过每一个隐患、不存留每一个盲点,做到了底清数明。今年以来,全镇共排查各类较大的矛盾纠纷36起。二是落实村情分析制度,做到第一节点研判预警。严格实行“日、周、月”村情分析研判机制,一日一碰头,镇综治中心每天召集相关单位,及时梳理掌握矛盾纠纷和涉稳动态信息;一周一研判,镇包片干部每周进村入户走访,及时发现群众反映、居民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一月一调度,镇分管负责人每月调度安排部署工作人员,对各类重大矛盾纠纷和重要涉稳问题及时化解。此外,他们还充分发挥法治的引导、规范、保障、惩戒作用,聘请42名律师,组建了专业服务团队,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征地拆迁、村企矛盾、生态环保等问题,逐一制定依法调处方案,确保化解过程、结果合法合规。2018年6月,专职律师指导镇政府对一处违法建筑进行依法拆除,一举解决了困扰企业多年的难题。
  创建零上访平安乡镇
  在孝义市东部平川有这么一个零上访的平安乡镇——振兴街道,近年来,该街道把学习推广“枫桥经验”贯彻到基层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自2016年以来,街道信访案件发生率显著下降,赴市以上零上访,矛盾纠纷处置率达到95%以上。街道荣获2017年度“孝义市十佳综治先进集体”,街道司法所顺利通过省司法厅“示范化司法所”达标验收。
  “枫桥经验”的核心是实现矛盾就地化解,而要实现这一核心目标,必须与新时代法治理念相融合。由于农村法治观念相对薄弱,群众“信访不信法,信上不信下”常常导致“村内管不来,街道没法管”。南辛安村民孟某的父亲去世后留下1.8万元存折,因没有遗嘱,银行不予兑付。孟某在与银行多次交涉无果后找到街道,为引起重视,编造因遗产纠纷兄妹不和的由头。得知事情原委后,街道指定司法所协调市公证处作出公证材料,帮孟某取到存款。通过这件事,他们认识到在新时期实践和发展好“枫桥经验”,还需寻求新的实现形式。为此,街道党工委按照“顾问进村、法律便民”思路,聘请两名律师,以定时进村、电话便民等方式让律师服务覆盖村居。通过近半年的实践,调处成功率明显增加,70%以上的问题都通过律师的调解迎刃而解。群众形象地说:“过了厨子的汤都好喝。”同时,依托村内法治文化长廊和农民讲习所,开展农村实用法律知识培训,提升了村干部和群众的法律知识水平,使干部群众在纠纷调解中自觉运用法律知识,遵循法律规定,从而提高了化解率和群众信服度。
  他们还按照“问题早发现,事件早处理”新要求,按照“界定清晰、规模适度、无缝衔接、方便管理、相对稳定”原则,将辖区11个村划分为15个网格,并立足“把网格打造成基层社会治理的第一道屏障和孝义社会治理工作的一个名片”目标,建立网格长日巡查、月例会、季考核工作机制。今年1月,李家昭发现该村东林地一夜间多了不少污泥,在得知是本村某企业打深井将污泥偷排所致,他立即对该企业的行为予以制止,并督促企业将排放到林地的污泥清除,一场极易引发村企矛盾、生态破坏的事件得到提前化解。
  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细细回味,这一切无不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息息相关。“枫桥经验”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推进,才能让平安建设这个“易碎品”真正坚实牢固起来,才能为民安业兴创造和谐稳定的环境。

    (本文转自山西法制报)

法治三分钟丨年度经典对白!诈骗电话打给警察 ...

父亲贩毒入狱,母亲失踪,“天使驾到”派出所

江西赣州首例"飙车案"宣判 3人获实刑

当日,驾驶人超速高达140%!这种追逐竞驶的违法行为已经涉嫌危险驾驶。

用政法新媒体的春天,带来政法事业的万紫千红!

我们必须为共和国守住中国互联网的半壁江山!

离监探亲的五天很短,但让他明白了很多

深冬时节的天空被雾气笼罩,监区大门不远处,一棵桃花开出了红艳艳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