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6:30,天还没完全亮,对于已经3月中旬的贵阳来说,比较少见。
“今年真冷啊”赵彬荷说着,将汽车发动,开往上班的地方。
车外的静物影影绰绰,坐在前往贵州省强制隔离戒毒康复医院的车上,赵彬荷又将开始日常值班的一天。
对于记者跟班式的采访,赵彬荷显得有些紧张也有些期待。
“不堵车的话,一个多小时就到了”赵彬荷笑着说。
“最长开了多久?”记者问。
“有2个小时吧。”
赵彬荷上班的单位是一所特殊的医院,患者不能随意出入,整个医院无死角监控,处处“戒备森严”。
这里的工作人员,既是警察,又是护理人员。医院全名叫贵州省强制隔离戒毒康复医院(贵州省特类人员强制隔离戒毒所),挂了两块牌子。
身材高挑的赵彬荷穿着一身警服显得更加英气十足,走路都带着风,从短短接触的几个小时中,给记者的印象是,性格开朗且坚韧。
工作中的赵彬荷既严肃又亲和,她参加工作有10多年了,从医护人员转到管理民警的岗位上,赵彬荷适应的非常快,在工作上也很出色。
佩戴好警用装备,赵彬荷提前走进大队值班室,翻阅值班记录本,向前一天值班民警细细了解戒毒人员基本情况,工作交接完后,这一天的值班模式就开启了。
“我们值一个班是24小时,这24小时里除了例行的工作外,随时随地都得盯着监控。”
记者原本以为盯监控就是看着屏幕,有什么情况及时查看就可以了,赵彬荷却说:“盯监控不是简单的看屏幕,得看重点区域、重点人。”
记者看了10分钟,眼睛都看花了,也没看出什么名堂,看来隔山如隔行,一个小小的盯监控也有着许多学问。
除了盯监控,值班人员夜间还得不定时巡查病房。
“那岂不是不能正常睡觉?”记者提出疑问。
“是的,晚上巡查尤其重要,得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来工作”。
记者一边暗自佩服,一边随着赵彬荷“刷脸”进入管理区,开展巡查。
一进入管理区,就看见戒毒人员按序在走廊集中,看见赵彬荷后,都一一礼貌的问好,对于跟在身后的记者是满眼好奇。
“1,2,3,4……”戒毒人员逐一报数。
“我们一般采取点名或报数的方式清点戒毒人员人数。”赵彬荷介绍。
清点人数后,赵彬荷对戒毒人员寝室、卫生间、晾衣架、活动室、餐厅等,进行安全、卫生检查。
一圈巡查下来,一切安全,并没有特殊情况。
“安全、卫生检查是每天值班民警的‘规定动作’,值班民警接班后的首要任务就是清点人数,然后对照标准和要求,进行安全、卫生检查。”
通过安全、卫生检查和隐患排查整改,及时解决发现的问题和隐患,确保场所安全稳定。
9时30分,赵彬荷陪同医生再次进入管理区进行查房,对需要做治疗的戒毒人员进行治疗。“我们大队有从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转来的需要住院治疗的普通病员,有本身患有慢性病、身体残疾的病残人员,还有HIV艾滋病病毒感染人员三类戒毒人员。我们陪同医生分别了解戒毒人员病情和诉求,对部分戒毒人员进行身体检查,像这样的查房,每天至少要进行两次,就是为了及时发现风险。”赵彬荷介绍说。
10时许,除了做治疗的戒毒人员,其他戒毒人员在活动室集中,赵彬荷为她们开展课堂化教学。期间,赵彬荷向戒毒人员讲解有关毒品的危害,如何预防毒品,以及一些医疗科普知识。“目前,春季万物复苏,各种细菌、病毒也肆意滋生繁殖。戒毒人员由于吸食、注射毒品,生理机能和免疫机能受到严重破坏,比普通人更容易生病。因此,对她们科普医疗知识很有必要。”赵彬荷表示。
一个小时的课堂化教学后,是戒毒人员自由活动时间。赵彬荷回到大队值班室,梳理记录上午工作情况。
11时30分是戒毒人员午餐时间。赵彬荷提前来到餐厅,认真查看饭菜汤是否分配到位。检查完毕,她拿起对讲机:“餐厅准备完毕,可以开餐。”
没多久,女性专管大队戒毒人员在民警带领下进入餐厅,来到自己的餐位前站好。“坐!”所有人到齐后,赵彬荷一声令下,戒毒人员开始就餐。
“我们根据戒毒人员个人报备情况进行分餐,对糖尿病病员少食多餐,对高血压病病员进行控盐管理……一些因为吸毒引发口腔、胃等并发症的病员,食堂为她们准备了‘病号餐’,就是相应的流食和半流食。”赵彬荷介绍说。
12时,戒毒人员就餐完毕,赵彬荷才回到值班室开始吃饭。然而,还没扒拉两口,“叮铃铃,叮铃铃,……”值班室的电话骤然响起。管理科打来电话,戒毒人员黄某的丈夫前来探望黄某。
赵彬荷立即到管理区将黄某喊出来,带黄某到家属探视区与其丈夫见面。
今年40岁的黄某在经历了康复治疗戒掉身体上的毒,但由于进入社会后经受不住诱惑再次吸毒,现在已经是‘四进宫’了。
去年10月,体检时确诊她感染艾滋病病毒……
“对于已感染的事情,黄某表现得很平静”赵彬荷说。“但我们还是找她谈心,做一些心理疏导。”
在探视区,黄某和其丈夫拉着家常,赵彬荷就笔直的站在黄某身旁。
探视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15分钟到了,赵彬荷带着黄某走出探视区,在回病房的路上,赵彬荷问黄某:“他对你这么好,转了四趟车赶来看你,挺不容易的,你要在这里好好表现。”
黄某笑了笑,点点头。
赵彬荷是黄某的管理民警,去年黄某的母亲摔断了腿,瘫痪在床。因为正好是中秋节,单位便让赵彬荷和其他同事带着慰问品去看望黄某的母亲,让黄某能安心戒毒。
把黄某带回病房,已经12时30分,来不及吃饭的赵彬荷要对病残戒毒人发放口服康复药物。
赵彬荷根据服药登记表,逐一点名将她们各自的康复药送到她们手中,看着她们就水吞服。“我们每天需按医嘱给她们送药3次,对有患有高血压病症的戒毒人员需送药4次。因为担心她们把药偷偷扔掉,所以我们必须做到‘送药到手,看药入口’。”
中午13时许,为戒毒人员发放完毕康复药物,戒毒人员午休。赵彬荷回到值班时,端起已经冰凉的午餐,眼睛紧盯着监控屏幕……14时许,戒毒人员午休结束。赵彬荷步入管理区,清点人数,带领戒毒人员进行康复训练。由于当天操场湿滑,康复训练在活动室进行。
活动室里,戒毒人员按队列队形散开,随着《小苹果》的音乐响起,康复训练热身运动开始。短暂的热身运动后,赵彬荷带领戒毒人员打起健身气功八段锦。
“左脚开步,与肩同宽,屈膝下蹲,掌抱腹前,中正安舒,呼吸自然,心神宁静,意守丹田……”赵彬荷的动作柔顺却有力,松紧有致,动静相兼,圆活连贯。
“八段锦是赵彬荷自学的,是不是很厉害?”另一名民警和记者聊着,在一旁观看的我们都冒着星星眼盯着赵彬荷。
戒毒人员在她的带领下,也练得有板有眼。
一遍八段锦练完后,赵彬荷走进戒毒人员,指导她们练习八段锦,并纠正她们的动作,叮嘱她们掌握功法要领。
康复训练结束,戒毒人员被带回管理区。“练习八段锦,练的是心态和身体的柔韧性,对于戒毒人员的心肺功能、脊柱等功能恢复有很大帮助。”赵彬荷说。
时针指向15时,赵彬荷又一次走进管理区开展巡查。
巡查中,戒毒人员汪某向赵彬荷报告,其腹部疼痛。赵彬荷立即请来值班医生为其检查。经检查,医生初步考虑汪某患慢性阑尾炎,建议对其实施输液、服药、禁食等保守性治疗。
处理完汪某的情况,赵彬荷继续进行安全、卫生检查……“一般康复训练后,就是戒毒人员自由活动时间,除了巡查,我们就要在值班室紧盯视频监控,全面掌握戒毒人员动态,特别是一些重点人员,及时发现安全隐患。”赵彬荷说。
17时30分,晚餐;18时30分,发放口服康复药物;19时至19时30分,组织戒毒人员收看新闻联播;21时30分,清点戒毒人员人数,熄灯休息;22时,给HIV艾滋病病毒感染专管人员服用抗病毒药物。此后,不定时巡查、紧盯监控视频,每小时在管理区巡查后向指挥中心汇报巡查情况,赵彬荷的工作一直持续到次日接班民警交接班。
这就是赵彬荷的一天工作生活。
其实,在贵州省强制隔离戒毒康复医院从事管教的民警,都像赵彬荷一样,具备“警察”和“护士”双重身份。工作中,她们每天默默无闻的为这些戒毒人员提供医疗和安全保障,为戒毒人员点亮重生的希望,唤醒她们对未来生活的向往。
在记者看来,赵彬荷的角色是父母,是老师,是医护,更像是保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有苦有累也要循环往复,这就是司法行政戒毒民警的日常工作,平淡却伟大,为人民群众换来了应有的平安。(杜明 刘美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