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连云港警方对制假售假侵权行为始终保持零容忍和重拳打击的力度,一年来,该市公安机关共捣毁制售假窝点28个,破获此类案件230起,抓获犯罪嫌疑人近400名。
全链条打击
近年来,针对侵犯知识产权特别是制售假犯罪“产、供、销”一条龙的组织化、集团化趋势,连云港警方围绕资金多维扩线、围绕物流寻线追踪、围绕搜查深挖证据,在初步查清涉假团伙网络架构基础上,用好全国集群战役主战模式,先后发起多场集群会战,多地联手布网,及时打掉全国范围销售假冒连云港知名企业品牌产品犯罪团伙21个,涉案金额5亿余元。
为积极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文化环境,全市公安机关始终站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高度,不断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案件的侦办力度,在保障区域创新发展中争当“排头兵”。
为全面提升行业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能力,连云港市公安局在全市部署开展“千警助千企”活动,积极构建警企协同防范侵权商标品牌机制,与重点企业签订知识产权刑事保护备忘录,依托全市设立的100个驻企警室,搭建信息快速交换通道,执行市、县区和派出所领导定期走访制度,加强侵权预警防范,督促指导企业健全管理制度,企业自我防护能力全面提升,有效遏制了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高发势头。
多渠道联动
健全“传统+科技”“信息+资源”“网上+网下”侦查模式,连云港警方以网上控、落地查为重点,打好“网络战”。
去年,通过网络侦控,全市公安机关先后成功破获制售假冒“飞利浦”“公牛”等知名灯具品牌的犯罪系列案件,摧毁制假藏假窝点7处,涉案价值3000余万元。
对待制假售假犯罪,连云港警方一直秉承“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理念,在侦破大案要案的同时,对待“小案”不小视,做到逢“假”必侦、有案必破,坚决打击制假售假犯罪的嚣张气焰。
以打击“小作坊”制售假冒伪劣产品为例,全市公安机关紧盯食品、药品、农资等民生领域不放松,每年开展系列专项行动。据介绍,在各种打击行动中,公安机关的治安部门、基层派出所会同相关部门对“四小”场所、出租房屋挨门逐户检查,督促安全生产,对生产加工条件恶劣、使用非食品原料或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药品的“黑窝点”,发现一个,查处一个。
在加大打击力度的同时,重点在“治”字上拓展手段,将此类犯罪多发易发的重点行业领域,特别是“城中村”等易藏匿制售假窝点的重点区域,纳入社区警务网格化管理,按照企业类、专业市场类、村(社区)类分类管理,强化走访排摸、集中检查清查,广泛物建信息员,及时列控高危人员。近年来,公安机关顺线侦查先后捣毁制售假“小作坊”“小工厂”78个。
信息化导侦
在打假犯罪工作中,连云港警方充分发挥“云端”在线索挖掘、资源共享、数据整合、精准打击、区域协同等方面的优势,强化以情报导侦为模式的研判方式,通过大数据、大研判、大应用,不断挖掘犯罪线索,通过加强和上游、下游犯罪地公安机关的合作,实现对制假售假犯罪的全面深入打击。
2018年5月,连云港警方成功破获一起伪造货币团伙,在全国多地共抓获犯罪嫌疑人16名,查扣成品假币350余万元,捣毁制假售假窝点9处,并成功梳理出全国10余个省市重要下线数十名,开展长线侦控,从源头上根除摧毁犯罪网络。2018年,全市公安机关依据这种新机制先后成功破获赣榆“5.7”伪造假币案、连云区“5.9”伪造货币案等案件,并成功发起涉及5个省的贩卖假币集群战役。
在打击的同时,建立线索反馈机制。建立以派出所、金融机构营业网点等基层单位为基干的假币犯罪线索快速反馈平台,将假币犯罪预警工作触角延伸到社区、村落、物流、商贸及监狱等场所,进一步拓宽情报信息来源,全面及时地掌握辖区内假币犯罪日常动态信息,提高情报资料收集、整合、串并应用水平,实现对假币犯罪精准打击、集约打击。
此外,他们还重点查处农村地区、城乡结合部及农资产品交易市场等重点区域假币犯罪案件,全面收集假币类情报线索;加大对跨地区利用铁路、长途客运等运输假币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有效挤压犯罪空间,切断流通渠道;建立假币原材料工商、税务销售登记备案制度,加强原材料生产、销售、运输等环节监管,从根本上切断假币犯罪的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