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寻伞人生:5年抗癌,2专著,300余论文,他如何抓住人生降落伞?

2019-03-15 16:05  来源:“ 庭前独角兽”公众号  责任编辑:杨少伟
字号  分享至:

袁博的背影

  第一次见到袁博的人,绝不会把眼前目光如炬,精神飞扬,动作矫健的他和五年癌症患者的身份联系在一起。

命运使的那两个绊子

  2014年以前,袁博的人生仿佛一辆载满油的超级跑车,朝着他的法官梦和人生愿景一路飞驰。

  他出生在湖南,北京大学法学研究生,2010年进入上海市二中院工作,先后在知识产权庭、研究室工作,2013年被任命为助理审判员(法官)。同时,父母资助他买了一套地段和房型都还不错的贷款房,也总爱和他唠叨:“小博,要筑巢引凤啊”。

2014年袁博被确诊为鼻咽癌

  命运在2014年给袁博下了第一个绊子,在一次普通体检后袁博被确诊为鼻咽癌,世界瞬间天翻地覆。在无数次追问“为什么”和“为什么是我”后,袁博似乎很快接受了现实,近乎冷静地开始一系列程序:安抚父母、交办工作、联系医院、确认治疗方案、开始治疗。

  他不隐瞒不回避,积极地仿佛旁观者,每每向旁人说起癌症如何治疗时,也常常用“好玩”“有意思”来指。而在独处之时,他也曾在高楼窗前往下望,想跳下来结束生命。

  所幸治疗效果颇佳、癌细胞被控制,可命运在四年后给袁博又一次重击。原救治医院传来消息,因袁博的癌细胞已经扩散,无法提供后续治疗,请回家静养。不久后袁博父亲病逝于上海。

  袁博说,那一刻的感觉很清晰,是跌落悬崖的失重感,在梦里常常能感到。生与死,在他面前只化成一个词语,妈妈。治疗几乎耗尽了这个家庭全部的财产,将来又有谁来安置母亲的晚年呢?他的视线落在了面前的房屋,卖掉房子的钱一部分用于治疗,若治疗效果不佳,也能留下一部分给妈妈养老。

袁博独自撑着伞

 一封“家书”,一个转机

  2018年6月,刚上任不久的上海市二中院党组书记、院长郭伟清将干警“家访”的第一站放在了袁博家。客厅整洁有序,飘着晒洗后的衣物清香,卧房里满是法学研究的笔记和书稿,电脑还亮着微光。

  据不完全统计,五年间,袁博同志共出版2本法学专著,在《人民司法》《政治与法律》《中华商标》等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327篇。

袁博五年间发表论文327篇

  病体的孱弱,家庭的困顿,完全掩藏不住这个年轻而优秀的灵魂里蓬勃而出的精神气质。

  在一次又一次的寻医看诊过程中,转机出现了。上海市二中院找到了代表我国晚期肿瘤治疗水平的顶级医疗专家团队,为袁博专门制定治疗方案。

年轻而优秀的袁博

  2018年中秋前夕,当郭伟清院长亲笔撰写的“家书”送抵袁博手中时,袁博已经开始了该方案的第一阶段治疗。

  “家书”中有这样一段话:

  二中院是二中人的共同家园。你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当你在和病魔做抗争的时候,要记住,还有我们,我们是你最坚强的后盾。

  这位北大才子法官的人生还在继续,也许艰难,但好在,未来的路有光。(管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