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禁区”里的最美“警”色
当班的廖熊每三个小时就要去屋外发动一次巡逻车。“这个车是柴油驱动的,现在天气太冷,必须定时发动,否则油管冻住了就打不着了。”廖熊说。
加增平措通过手台发出指令后,告诉记者:“这边海拔高,过往司乘人员很容易发生高原反应,我们宁愿自己苦点累点,也要为群众提供最好的服务,做到文明、规范、有序、耐心。”
在阿里地区人民医院,躺在病床上的蔺江平站长戴着氧气管,声音微小却清晰:“从穿上警服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做好了为祖国和人民奉献一切的准备。”
在西藏自治区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交界处,海拔5118米的一个小山沟里,泉水日夜不停地从山缝中淅出,涓涓滴滴,汇成细小的清流,形成了一片泉水湖。湖畔,国道219线(新藏公路)蜿蜒而过。
在当地群众口中,这样美丽的地方却有另外一个骇人听闻的名字——“死人沟”。
高寒缺氧的环境,风雪无常的天气,让途经这里的人们避之不及。但有一群警察,在这样的环境中已经轮流坚守了6年。2013年5月,日土县在泉水湖畔设立公安执勤点,2014年12月,正式成立日土县泉水湖一级公安检查站。该检查站成为了进出西藏、新疆两个自治区的咽喉要地、重要关口,也是我区海拔最高、距中心城镇最远的国道检查站之一。驻守在这里的一批又一批警察们,敢于担当、甘于奉献,与海拔比高度,与草原比辽阔,与风沙比坚韧,与雪山比纯洁,服务过往群众,守护万家平安,上演着一幕幕警民情深的故事。
2019年3月5日至3月6日,记者前往该检查站,进行“今天我当班”体验式采访,耳闻目睹警察们的真实工作生活。
从拉萨跋涉1700多公里,到达“新藏公路第一驿站”日土县多玛乡。而这里,距离日土县泉水湖一级公安检查站还有160多公里,沿途需要翻越海拔高度均在5200米以上的红土达坂、松西达坂、界山达坂。前几天,这几个达坂刚刚下过雪,放眼望去,雪到尽头云镶边,云雪成一片。
3月5日天黑,记者终于到达泉水湖。
一下车,一阵狂风扑面而来,冰冷刺骨,记者往屋里快走了几步,便马上感到头晕、乏力、呼吸困难、心跳加速。检查站的警察们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嘴唇干裂乌紫,但是个个精神百倍、斗志昂扬,肩负着检查过往车辆、行人、物品,开展边境、边界巡逻,进行救助、救援服务,处置突发事件,促进和谐稳定等多项职责。
夜晚,璀璨星空映照着检查站,气温降至近零下30℃。凌晨12点至上午8点,这段公路实行交通管制,禁止车辆通过。值班人员在凌晨12点前,将前一天的数据上报上级有关部门。
图为日土县泉水湖一级公安检查站获得的荣誉。
图为民警们正在巡逻。
若干名值班的武警、巡警、特警、移民警察和辅警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执行着警戒和巡逻等任务。当班的廖熊每三个小时就要去屋外发动一次巡逻车。“这个车是柴油驱动的,现在天气太冷,必须定时发动,否则油管冻住了就打不着了。”廖熊说。
位于边陲的检查站与北京有近3个小时的时差,3月6日早上9点多,太阳才冉冉升起。此时,检查站响起了雄壮的《人民警察之歌》,起床的时间到了。
“在寂静的山谷,人民警察的身影,陪着月落,陪着日出,神圣的国徽放射出正义的光芒,金色的盾牌,守卫着千家万户……”伴随着歌声,检查站非值班人员纷纷起床洗漱、打扫卫生,准备吃早饭。
上午10点30分,厨师将热气腾腾的早饭端上了桌。大家先将早饭趁热送给值班人员。辛苦了一晚上的值班人员现在还不能下班,他们要在岗位上吃完早饭,然后交接完工作才下班。
吃完早饭,检查站全体人员集合,点名后,开始进行工作交接。加增平措带队进行24小时值班,负责检查站日常过往车辆、人员、物品的检查工作;副站长罗计美率队前往国道一线和边境、边界一带开展巡逻;非值班人员随时处在待命状态……
上午11点,记者跟随副站长罗计美踏上了巡逻的路程。据罗计美介绍,巡逻最远距离达百余公里,海拔最高要上到6000多米的雪山垭口,巡逻人员必须带上卫星电话、望远镜、照相机、基本药品、救援装备、单警装备、水和食物等。
在国道219线,巡逻队对急弯、陡坡、易积雪结冰路段进行了重点巡查,确保没有安全隐患。“遇到恶劣天气,我们还会增加巡逻次数。”罗计美告诉记者,这一带的国道海拔都在5000米以上,暴风雪等恶劣天气经常出现,通讯信号也不好,很容易发生人员车辆被困的情况。如果遇到路面有严重积雪、结冰的情况,巡逻人员会及时通知武警某部交通三支队来破冰除雪。遇到有司乘人员或游客等意外受伤的情况,巡逻队会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由于医院路途遥远,为节省时间,巡逻队经常开车将伤员往日土县城方向送,在半路与急救车会合,递送伤员。
在边境、边界一带,车队在一片乱石中艰难行驶着,远处一群群藏羚羊在悠闲地吃草。巡逻队还承担着守护这些“高原精灵”的任务,遇到盗猎分子或者野生动物受伤的情况,他们会第一时间处理,然后联系林业部门进行交接。
在一片雪岭下,车辆再也无法前行,巡逻人员下车徒步进行巡逻。此时海拔高度已经到达5600多米,而巡逻人员要踏着齐膝深的雪,深一脚浅一脚地往海拔6000多米的八一雪山达坂前进。凛冽的寒风中,记者的手脚很快冻僵,残雪钻到鞋中浸湿了袜子。“边境一线像这样的雪山还有很多,我们都要不定期进行巡逻,不放过不法分子的任何蛛丝马迹。”说完,罗计美举起望远镜仔细地观察着远方,鼻子冻得通红。
下午2点,一行人在一处向阳背风的斜坡处停下了。他们拿出车上携带的热水和桶面,就地解决午餐。寒冷的气温中,热水倒出来很快就凉了,大家没等面泡熟,匆匆几口趁热将面吃了个干净。吃完饭,大家将剩下的垃圾全部收集起来装到专门的袋子里带走。“除了脚印,我们什么也不留下。”罗计美笑着说。
下午3点半,罗计美一行人回到检查站,正赶上加增平措政委在组织应急处突演练。没来得及休息,巡逻队迅速投入到演练中。上午还是艳阳高照的天空,此时,飘起了雪花。
演练结束后,检查站两边停了3辆准备通过的货车。“值班人员认真检查,让没有问题的货车尽快通过。”加增平措通过手台发出指令后,告诉记者:“这边海拔高,过往司乘人员很容易发生高原反应,我们宁愿自己苦点累点,也要为群众提供最好的服务,做到文明、规范、有序、耐心。”
在检查站内,司乘人员在服务窗口前排着短队,负责登记的警察快速核对录入司乘人员提供的人员数目、身份证、驾驶证、行驶证、边境管理区通行证等证件,然后开出检查单交给站外执勤警察,进一步核实人员数目、检查车辆各个部位,确认没有问题后开闸放行。
“现在是严冬季节,过往的车辆较少。一到7、8、9月份,游客迅速增多,工作量大大增加,值班警察们经常忙得顾不上吃饭。”加增平措告诉记者,除了日常工作,检查站还对初到高原的人员宣传应对高原反应的小常识,并告知民警的联系电话方便群众求助,设置便民座椅、免费茶水、卫生急救箱等,开展各类便民服务工作。
据统计,检查站成立6年来,先后接到紧急求助655起,救助人员1219人,救助车辆629辆,受到了过往群众的广泛好评和赞誉,收到来自各方的感谢信28封、锦旗25面。检查站还先后荣获国务院颁发的“模范公安检查站”、中华全国总工会颁发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共青团中央和全国青联颁发的“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等荣誉。
口碑和荣誉的背后,是检查站全体警察们以身体为代价的默默付出。
在检查站坚持了近三年的辅警洛桑多吉,轻伤不下火线;检查站站长蔺江平上个月出现感冒咳嗽症状,仍坚持一个月,最后因病情严重被紧急送往医院;暂时接替蔺江平代行站长职务的日土县公安局政委吉松涛,晚上缺氧头疼,只能睡两三个小时,白天仍然在一线指挥安排各项工作……检查站几乎每位警察都会不同程度出现高血压、心跳过快、失眠、食欲差、脱发等高原病。
但是民警高鹏智表示,希望在这里再干一年,他舔了舔嘴唇,笑着说:“上级对我们工作和生活都特别关心,明年,不远处的新检查站就要建成了,听说那里的设备更先进,生活条件会更好,我们都特别期待。”
在阿里地区人民医院,躺在病床上的蔺江平站长戴着氧气管,声音微小却清晰:“从穿上警服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做好了为祖国和人民奉献一切的准备。”
在泉水湖短短的几天,记者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和心灵感受到的,都是这些平凡的警察带给人们的深深震撼。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域高原,在被科学家们定义为“生命禁区”的地方,有这样一些人,与寂寞为伴、与苦寒抗争、与海拔叫板,淬炼着当代警察的家国情怀,刻画着大写的人生,温暖着无数人的路途,让昔日“死人沟”变为今日“安全站”。他们如泉水湖般纯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