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者,治之端也。”政法工作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更有安全感”是人民群众对政法工作的肯定,也是新期待。
宁夏政法部门努力捍卫社会公平正义,着力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2018年,宁夏政法部门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实施智能化建设等,平安宁夏建设提档升级,法治宁夏名片熠熠生辉。
宁夏公安工作亮点多公众满意度达94.63%
“为民解难好警官,助人为乐保平安。”在银川市金凤区良田派出所户籍室,记者看到一面新锦旗。经打听,送锦旗者为兴源村村民老鄢。
12年前,老鄢在路边捡到一个弃婴。因孩子一直没户口,学籍信息空白,无法升学。几个月前,老鄢向良田派出所求助:“能为我的儿子办个户口吗?”
接到老鄢的求助,户籍警陈志灵即按规定展开调查,上门向知情人、村委会、学校等了解情况,通过DNA打拐比对核实,确认老鄢于2006年收养弃婴一事情况属实,并于春节前将户口簿送到老鄢手中。
“为孩子办户口,全程都是陈警官在忙,我没有多跑一里路,孩子的户口就办成了。”老鄢告诉记者。
近年来,宁夏公安机关深入推进服务型窗口建设,率先出台省级户籍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和居住证管理等办法,随着一项项惠民政策的落实,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受益。
“宁夏公安真正兑现了‘出入有境、服务无境’的承诺,解决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越来越多的群众真诚点赞宁夏公安。去年以来,宁夏公安上线运行“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平台,288项公安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办理,“零跑腿”办理事项位居西北五省区首位,“新15条”便民利企措施全面落地。全区非警务警情分流步入正轨,有效分流了22.3%的非警务警情,实现警务效能和服务质效“双提升”。
2018年,宁夏公众对公安工作满意度达94.63%,比上年提升了0.43个百分点,五市均达92%以上。全区刑事案件、八类主要刑事案件、侵财类案件数同比下降5.5%、12.4%和6.7%,现行命案破案率持续保持在100%,新增吸毒人员下降至2.7%的历史最低水平。以非法集资为代表的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连续4年持续高发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宁夏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向好。织密治安防控网络,建成并接入各类视频监控点位25.12万个,建成12个省级公安检查站、207套电子“闸机”,全面推开交巡警合一警务机制改革,网格化三级巡防模式基本形成,全区可防性案件、治安案件、矛盾纠纷警情同比分别下降8%、11%、11.3%。(记者 李锦)
宁夏检察去年批捕涉黑恶犯罪嫌疑人441名
由银川市西夏区检察院提起公诉的宁夏首例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经西夏区法院审理,以非法占用农用地罪,分别判处被告人张某某、唐某某等5人有期徒刑1年6个月至2年、缓刑2年至3年,并处或单处罚金,判决被告人恢复被破坏损害的林地的生态环境原状,如无法恢复原状,则共同赔偿生态修复费60.07万元。2月25日,记者了解到,该判决已生效并进入执行程序。
2018年2月,经宁夏检察院批准,西夏区检察院对周某等7人、张某某等5人、周某某等4人未经林业主管部门批准,在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非法占用农用地,致涉案林地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行为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其中,张某某等5人案是2017年7月1日宁夏检察机关全面实施公益诉讼制度以来,首例诉至法院的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
其间,西夏区检察院作为公诉人和公益诉讼起诉人,多次前往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森林公安分局了解情况,收集证据,针对案件程序及鉴定问题参与法院庭前会议。其中,周某等7人、周某某等4人的2起案件已与各被告人达成民事和解协议,被告人承诺在约定时间内对涉案林地恢复治理,并分别向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缴纳生态环境修复保证金90.678万元和77.195万元。张某某等5人破坏损害的林地生态环境案,经过2次公开庭审,西夏区法院最终作出上述判决。
2018年,全区检察机关共立公益诉讼案件847件,其中行政公益诉讼案件813件,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29件,民事公益诉讼案件5件。涉及生态环境资源保护领域604件,食品药品安全领域153件,国有资产保护领域60件。
2018年,全区检察机关批捕各类刑事犯罪嫌疑人4055人,起诉7338人,同比分别上升0.6%和1.5%。严惩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刑事犯罪,起诉故意杀人、绑架、放火等严重暴力犯罪331人,起诉抢劫、抢夺、盗窃等多发性侵财犯罪1539人,起诉毒品犯罪331人。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全区检察机关主动介入侦查、引导取证,强化侦捕诉审衔接工作,既扫黑除恶,又“破网打伞”,批捕涉黑涉恶犯罪嫌疑人441人,起诉322人,有力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2018年,宁夏检察机关全面施行检察官权力清单,下放办案事项决定权,建立新型办案组织,提高了办案效率。当年,全区检察机关办案总数上升2.4%,一审公诉案平均办案时间由44.05天缩短到36.76天,减少了7.29天。(记者 陶涛)
宁夏法院受案24万多件结案率90.59%
日前,银川市贺兰县法院公开审理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以来辖区首起涉恶案。
2014年以来,王某、王某某、邵某某等8人为牟取不当利益,多次采取滋扰、纠缠、恐吓等手段滋事生非、无故闹事,实施强迫交易。王某还伙同包某、徐某等开设赌场,抽头渔利,并对他人进行人身控制,暴力讨债。邵某某以收取“保护费”为由,索取经营者钱财,在公共场所寻衅滋事。该团伙先后实施强迫交易、寻衅滋事、开设赌场、非法拘禁、危险驾驶等违法、犯罪行为9起,涉嫌5项罪名。
2019年年初,在全国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工作会上,宁夏4名法官和一家法院受表彰,其中,贺兰县法院获“全国优秀法院”称号,中卫市沙坡头区法院柔远法庭庭长刘琦获“全国优秀法官”称号,银川市金凤区法院审判员冯芳、吴忠市红寺堡区法院立案庭庭长梁莹、固原市原州区法院审判员虎鹏飞获“全国法院办案标兵”称号。
2018年,宁夏法院全面落实新型审判权运行机制,组建了332个不同类型、不同模式的以法官为中心、辅助人员为支撑的新型办案团队,优化司法资源配置,促进了办案质效稳步提升。2018年,全区法院受理各类案件241235件,审(执)结218533件,结案率90.59%。立案变更率、一审简易程序适用率、法定审限内结案率、平均审理时间、结案均衡度、法官人均结案数、一审服判息诉率、再审审查率等质效指标均呈向好态势。宁夏高院与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宁夏银监局、宁夏新闻网共同创建“宁信通·宁夏失信被执行人曝光平台”,开创了宁夏法院、金融机构、新闻媒体联合惩戒失信被执行人的新模式;贺兰县法院通过对淘宝网反馈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对被执行人绑定的银行卡进行专项冻结,对使用频率高的余额宝账户进行重点冻结,对频繁接收物品的送货地址进行集中查找,为查人找物找到执行突破口。
2018年是全国法院实现“用两到三年基本解决执行难”的攻坚之年、决战之年。2018年4月17日起,宁夏高院部署在全区开展为期6个月的以清理有能力履行而未履行案件为主的执行“飓风行动”,全区法院共执结各类案件39462件,比2017年上升了24.33%,实际到位金额79.37亿元,比2017年上升了67.79%,宁夏高院被最高人民法院确定为解决执行难“样板法院”之一。当年,全区法院公布“老赖名单”21396人,对52701名自然人、11517个单位采取限制高消费措施,拘留1881人,追究拒执罪3人,救助152案190名申请人,救助金额417.29万元。(记者 张涛)
宁夏法援为受援人挽回经济损失2.9亿元
“如果不是法律援助帮忙,这个新年,我们34个人肯定没办法过。”石嘴山市惠农区的杨某某告诉记者。
2018年7月,杨某某等34人到惠农区法律援助中心求助,称当地某活性炭企业拖欠他们2013年至2014年的工资及社会保险。
该活性炭公司于2001年投产后,杨某某等34人一直在企业工作。2016年12月,公司停产,并与杨某某等34人解除劳动合同,但拖欠34人工资和养老保险20余万元。惠农区法律援助中心了解情况后,立即指派宁夏塞北律师事务所宣红英律师代理该案。宣红英调查发现,该案当事人牵连的法律关系较复杂:受援人数较多,多为失地农民,证据意识淡薄,难以确定具体工资数额;发生争议的时间为2013年至2018年,跨度较长,存在已过仲裁时效的问题;活性炭公司已停产,企业法人尚存,企业资产、厂房设备被另一企业主占用。
2018年9月7日,经法院组织调解,双方达成调解协议:2018年12月30日前,活性炭公司一次性支付杨某某等34人的工资和养老保险20余万元。该案进入执行阶段后,因活性炭公司的厂房租赁费已被法院保全,杨某某等34人的权益得到保障。
近日,记者从宁夏司法厅获悉,全区去年共办结各类法律援助案件12574件,共为15812名受援人挽回经济损失2.9亿元。在全国试点开展“坚持发展‘枫桥经验’实现矛盾不上交”工作,共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8318件,同比增长11.5%,民商事案数量等实现“五下降”,宁夏司法行政工作实现新突破。
建立权责清单“总台账”,宁夏行政审批事项减少66.7%,取消行政事业性收费107项,全区80.4%的服务事项实现不见面办理。对银川市综合执法改革方案和2719项划转执法事项进行了合法性审查,对33个自治区政府部门,共3379项行政职权逐项进行合法性审查并提出修改意见,保证行政机关依法行使权力。对自治区政府现行有效的159件政府规章和455件规范性文件进行了严格审查,提请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废止5件地方性法规,提请自治区人民政府废止5件、修改5件政府规章,废止49件、宣布失效35件、修改46件规范性文件。
开展“整顿监规秩序,净化改造环境”活动、“百日安全整治行动”,围绕重要节点加强狱情舆情分析研判,开展隐患排查整治,全区监狱实现持续安全稳定,未发生社区服刑人员参与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特大案件。
统筹推进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司法鉴定等公共法律服务建设。先后投入1670万元专项经费建成了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实现全覆盖。全区律师为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担任法律顾问2284家,为企业和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4.9亿元。(记者 马照刚)